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現代通信原理(微課視頻版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孫學宏//車進//汪西原|責編:曾珊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550778
  • 出版日期:2020/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6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通信系統為主線,共分為13章,深入淺出地介紹通信基本原理和相關技術。本書對於概念的表達清晰易懂,對於理論的分析由淺入深、條理清楚,重在講清原理和分析方法,將物理概念與必要的理論推導相結合,減少冗長的推導。同時,本書還介紹了OAM復用技術、5G關鍵技術、認知無線電技術及空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技術等新的通信技術,緊跟實際和未來通信的發展方向,可讀性好。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電腦網路類及相近專業的本科生和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通信及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孫學宏//車進//汪西原|責編:曾珊
    孫學宏,寧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寧夏回族自治區信息化建設項目評審專家,寧夏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寧夏「智慧綜治與服務一體化技術研究及應用」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教育部電子信息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協作委員。入選2019年寧夏青年拔尖人才國家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016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主要研究方向為新一代無線通信技術與網路、極化干涉合成孔徑雷達圖像處理、大數據分析與處理等。近5年發表學術論文26篇,其中scI檢索6篇,EI檢索8篇,CPCI檢索6篇。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通信的發展歷史
  1.3  通信系統的組成
    1.3.1  通信系統一般模型
    1.3.2  模擬通信系統模型和數字通信系統模型
    1.3.3  數字通信的特點
  1.4  通信系統的分類
    1.4.1  通信系統分類
    1.4.2  通信方式
  1.5  通信系統的度量及性能指標
    1.5.1  信息及其度量
    1.5.2  有效性指標和可靠性指標
  1.6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  信號分析
  2.1  確知信號分析
    2.1.1  周期信號與非周期信號
    2.1.2  信號的傅里葉變換
    2.1.3  衝激函數及衝激函數序列
    2.1.4  能量信號與功率信號
    2.1.5  信號與系統帶寬定義
    2.1.6  信號通過線性系統
  2.2  隨機信號分析
    2.2.1  高斯平穩隨機過程
    2.2.2  窄帶高斯雜訊
    2.2.3  正弦波加窄帶高斯雜訊
    2.2.4  隨機過程通過線性系統
  2.3  現今信號分析研究介紹
    2.3.1  時頻變換與濾波技術
    2.3.2  共通道獨立分量分析技術
  2.4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  通道與雜訊
  3.1  通道的定義
  3.2  通道的分類
    3.2.1  無線通道
    3.2.2  有線通道
    3.2.3  水下通信技術
  3.3  通道的數學模型
    3.3.1  調製通道模型
    3.3.2  編碼通道模型
  3.4  通信通道特性
    3.4.1  恆參通道
    3.4.2  隨參通道
  3.5  通道中的雜訊
  3.6  通道容量
    3.6.1  離散通道容量
    3.6.2  連續通道容量
  3.7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  模擬調製系統
  4.1  線性調製與解調原理
    4.1.1  常規調幅
    4.1.2  抑制載波雙邊帶調幅
    4.1.3  單邊帶調製
    4.1.4  殘留邊帶調製
    4.1.5  線性調製的一般模型
    4.1.6  相干解調與包絡檢波
  4.2  線性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4.2.1  通信系統抗雜訊性能分析模型
    4.2.2  線性調製相干解調的抗雜訊性能
    4.2.3  常規調幅包絡檢波的抗雜訊性能
  4.3  模擬非線性調製系統
    4.3.1  角度調製的基本概念
    4.3.2  調頻信號
    4.3.3  調頻信號的產生與解調
  4.4  調頻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4.4.1  非相干解調的抗雜訊性能
    4.4.2  調頻系統中的門限效應
    4.4.3  預加重和去加重
  4.5  各種模擬調製系統的比較
  4.6  頻分復用及其應用
    4.6.1  頻分復用
    4.6.2  OFDM技術在4G移動通信系統中的應用
  4.7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數字基帶傳輸
  5.1  數字基帶調製系統的組成及信號分類
    5.1.1  數字基帶調製系統的組成
    5.1.2  數字基帶信號的常見種類
  5.2  數字基帶信號的碼型及波形
  5.3  數字基帶信號的頻譜
    5.3.1  隨機脈衝序列的波形及其表達式
    5.3.2  數字基帶信號功率譜密度
    5.3.3  數字基帶信號功率的計算
  5.4  數字基帶信號中的碼間串擾
    5.4.1  碼間串擾
    5.4.2  數字基帶信號傳輸系統的模型和數學分析
  5.5  無碼間串擾的傳輸特徵
    5.5.1  無碼間串擾的傳輸函數
    5.5.2  幾種常用的無碼間串擾及其傳輸特性
    5.5.3  雜訊對無碼間串擾的影響
  5.6  基帶傳輸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5.6.1  二進位雙極性基帶系統
    5.6.2  二進位單極性基帶系統
  5.7  眼圖
  5.8  時域均衡
    5.8.1  時域均衡的基本原理
    5.8.2  均衡準則與實現

  5.9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數字帶通傳輸系統
  6.1  二進位數字調製原理
    6.1.1  二進位振幅鍵控
    6.1.2  二進位頻移鍵控
    6.1.3  二進位相移鍵控
  6.2  二進位數字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6.2.12  ASK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6.2.22  FSK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6.2.32  PSK和2DPSK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6.3  二進位數字調製系統的性能比較
  6.4  多進位數字調製原理
    6.4.1  多進位振幅鍵控
    6.4.2  多進位頻移鍵控
    6.4.3  多進位相移鍵控
    6.4.4  多進位差分相移鍵控
  6.5  多進位數字調製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6.5.1  MASK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6.5.2  MFSK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6.5.3  MPSK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6.5.4  MDPSK系統的抗雜訊性能
  6.6  本章小結
  習題
第7章  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
  7.1  模擬信號的抽樣
    7.1.1  低通模擬信號的抽樣定理
    7.1.2  帶通模擬信號的抽樣定理
  7.2  模擬信號的量化
    7.2.1  量化原理
    7.2.2  均勻量化
    7.2.3  非均勻量化
  7.3  波形編碼
    7.3.1  脈衝編碼調製
    7.3.2  差分脈衝編碼調製
    7.3.3  增量調製
    7.3.4  自適應增量調製
    7.3.5  自適應差分編碼調製
  7.4  參數編碼及語音信號的產生模型
  7.5  混合編碼
  7.6  本章小結
  習題
第8章  復用
  8.1  常見復用技術
    8.1.1  頻分復用
    8.1.2  時分復用
    8.1.3  碼分復用
  8.2  現代復用技術
    8.2.1  極化復用
    8.2.2  OAM復用

  8.3  正交頻分復用
  8.4  本章小結
  習題
第9章  數字信號的最佳接收
  9.1  數字信號的統計特性
  9.2  關於數字信號的最佳接收準則
  9.3  確知數字信號的最佳接收機
  9.42  FSK信號的最佳接收
    9.4.1  隨相數字信號的最佳接收
    9.4.2  起伏數字信號的最佳接收
    9.4.3  實際接收機和最佳接收機的性能比較
  9.5  數字信號的匹配濾波接收法
  9.6  最佳基帶傳輸系統
    9.6.1  理想通道的最佳傳輸系統
    9.6.2  非理想通道的最佳傳輸系統
  9.7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0章  同步技術
  10.1  載波同步技術
    10.1.1  載波同步的實現方法
    10.1.2  載波同步的性能
  10.2  位同步技術
    10.2.1  位同步的方法
    10.2.2  位同步系統的性能及其相位誤差對性能的影響
  10.3  群同步技術
    10.3.1  群同步方法
    10.3.2  群同步性能
    10.3.3  群同步保護
    10.3.4  起止式同步
    10.3.5  自群同步
    10.3.6  擴譜通信系統的同步
  10.4  網同步技術
  10.5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1章  差錯控制編碼
  11.1  概述
  11.2  糾錯編碼的基本原理
  11.3  糾錯編碼的性能
  11.4  簡單的實用編碼
    11.4.1  奇偶監督碼
    11.4.2  二維奇偶監督碼
    11.4.3  恆比碼
    11.4.4  正反碼
  11.5  線性分組碼
  11.6  循環碼
    11.6.1  循環碼原理
    11.6.2  循環碼的編解碼方法
    11.6.3  截斷循環碼
    11.6.4  BCH碼
    11.6.5  RS碼

  11.7  卷積碼
    11.7.1  卷積碼的基本原理
    11.7.2  卷積碼的代數表述
    11.7.3  卷積碼的解碼
  11.8  Turbo碼
    11.8.1  Turbo碼編碼器的組成
    11.8.2  Turbo碼的解碼
  11.9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2章  現代通信網
  12.1  網路融合
    12.1.1  三網的定義
    12.1.2  電信網
    12.1.3  有線電視網路
    12.1.4  電腦網路
  12.2  無線通信網
    12.2.1  無線區域網的基本概念
    12.2.2  IEEE 802.11協議標準
    12.2.3  移動Ad?Hoc網路
    12.2.4  藍牙技術
    12.2.5  ZigBee技術
    12.2.6  窄帶物聯網技術——NB-IoT
  12.3  移動通信系統與關鍵技術
    12.3.1  正交編碼
    12.3.2  偽隨機序列
    12.3.2  偽隨機序列擴展頻譜通信
    12.3.3  蜂窩通信系統
    12.3.4  4G通信中的多天線MIMO?OFDM技術
  12.4  智能通信新技術
    12.4.1  智能通信的概念
    12.4.2  智能通信技術基礎及現實意義
    12.4.3  智能通信的基礎設施NGN
    12.4.4  智能通信核心技術——下一代互聯網協議
    12.4.5  超寬頻無線通信技術
    12.4.6  認知無線電技術與發展趨勢
    12.4.7  空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
  12.5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3章  5G及新時代通信技術
  13.1  5G移動通信系統
    13.1.1  5G概述
    13.1.2  5G的場景與應用
    13.1.3  物聯網與5G的關係
    13.1.4  5G面臨的挑戰
  13.2  5G新型多址技術
    13.2.1  非正交多址
    13.2.2  稀疏碼多址
    13.2.3  交織分多址
  13.3  5G的新波形
    13.3.1  基於濾波器組的多載波技術

    13.3.2  F-OFDM
    13.3.3  UF-OFDM
  13.4  5G新編碼技術與終端直通通信技術
    13.4.1  極化碼
    13.4.2  終端直通通信技術
  13.5  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系統
    13.5.1  Massive MIMO概要
    13.5.2  單用戶MIMO
    13.5.3  多用戶MIMO
    13.5.4  Massive MIMO應用場景
    13.5.5  大規模MIMO實現的基本形式
  13.6  5G的毫米波通信技術
    13.6.1  毫米波概述
    13.6.2  波束賦形技術
    13.6.3  同時同頻全雙工技術
  13.7  新型網路架構
    13.7.1  面向5G的C?RAN網路架構
    13.7.2  超密度異構網路
  13.8  6G通信前景與展望
    13.8.1  6G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前景
    13.8.2  AI在6G技術中的應用
    13.8.3  6G使能技術
  13.9  本章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附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