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我們的防火牆(網路時代的表達與監管)

  • 作者:李永剛
  • 出版社:廣西師大
  • ISBN:9787563391066
  • 出版日期:2009/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7
人民幣:RMB 3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李永剛編著的《我們的防火牆(網路時代的表達與監管)》關注互聯網時代的民意表達與政府監管。它們是這個新技術時代的一體兩面。互聯網的開放、自由、匿名、加密等技術特徵,為各種話語和集體行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給傳統意義的政治參與和政治控制模式等,增添了一些新的元素。
    站在民意表達的角度看,3億多網民正在成為一個獨特的社群,形成新的意見階層。「熱帖、跟帖、轉帖」的傳播技術得以快速匯聚草根的偏好;「話題、詞語、故事」的傳播內容時常被群體情緒推波助瀾;「人肉搜索、惡搞、山寨」的行為藝術展現了大眾消解權力的狂歡。站在政府監管的角度看,「防火牆」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誕生成長。在某種意義上,它不僅是一個真實的技術存在,更是一個多方博弈的最好意象。
    現有的互聯網監管體系至少可區分出四種不同角色,即充當主導者的中央政府、充當執行者的部門與地方政府、充當協作者的運營機構以及充當自律和相互監督者的網民。不同角色的行動邏輯也各不相同。要理解多重角色如何能夠殊途同歸,必須進入政治文化傳統予以體察。
    《我們的防火牆(網路時代的表達與監管)》由一個強烈時代感的主題介入,最後又回到古老的價值層面,力圖追尋「善」的政治。各方應有更多耐心和信心,為價值理想和現實權衡尋找對話餘地。

作者介紹
李永剛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的緣起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視角與方法
  一、經驗分析與規範假設並重的混合方法
  二、解釋為主解讀為輔的方法
  三、多階層一多偏好的分析解釋方法
 第四節 本書基本框架
 第五節 關鍵概念解釋
第一章 互聯網的擴張與滲透:網民、網站、網路應用
 第一節 互聯網的基本特徵
  一、開放性
  二、反控制
  三、低成本
  四、匿名性
  五、互動性
 第二節 網民主力:從精英到平民
  一、網民性別
  二、網民年齡
  三、網民文化程度
  四、網民個人月收入
 第三節 網站結構:從圈層到網格
 第四節 網路應用:從外接到嵌入
  一、中國人心目中的互聯網形象
  二、上網時間
  三、網路使用
第二章 互聯網上的民意表達與傳播機制
 第一節 網民:一個新社群的成長
  一、N重自我的放肆表達
  二、集體行動的瞬間收放
  三、流動空間的蝴蝶效應
 第二節 互聯網民意表達的技術途徑
  一、民意的私下表達: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軟體的興起
  二、民意的公開傳播:新聞跟帖、論壇、聊天室
  三、民間意見陣地:個人網站和博客的蔓延
  四、民意的涌流:互聯網與傳統傳媒的互動
 第三節 民意表達的傳播機制:三種新途徑
  一、熱帖、跟帖、轉帖:匯聚偏好的草根投票機制
  二、話題、詞語、故事:推波助瀾的怨恨表達機制
  三、人肉搜索、惡搞、山寨:大眾狂歡的消解權力機制
 第四節 「逼官」壓力下的政府應對:保壩分洪
第三章 互聯網內容的政府監管:可觀察性偏見
 第一節 互聯網治理的世界難題
 第二節 政府主導立法監管:法網恢恢
 第三節 專項整治社會動員:行動強烈
  一、不受歡迎的傳播場所:整治「網吧」行動
  二、毒害甚廣的內容載體:違法網站打擊與舉報行動
  三、多元表達的意見超市:高校BBS實名制行動
  四、漸成體系的執法隊伍:網路警察現身行動
  五、眾人拾柴的合作機制:文明辦網自律行動

 第四節 嚴厲還是寬容:多參照系比較
  一、以部分發展中國家為參照系
  二、以韓國、新加坡為參照系
  三、以西方發達國家為參照系
  四、以中國網民切身感受為參照系
  五、中國政府的本位立場
第四章 內容監管的單線性視角:政府主導下的政策學習過程
 第一節 面對新生事物的政府:公共政策的學習理論
 第二節 時間維度:變垃圾桶政策模式為分類主導模式
 第三節 空間維度:化「虛擬」為「真實」
 第四節 技術維度:被動防禦向立體防控演進
  一、國家入口網關的IP地址阻斷
  二、主幹路由器關鍵字阻斷
  三、域名過濾
  四、內容發布過濾
  五、網吧監控軟體
 第五節 互聯網內容監管政策的中國特色
  一、普遍過濾的預審查與人工干預的后抽查相結合
  二、典則標準模糊,介入部門眾多
  三、監管結果一錘定音,缺乏行政和司法救濟手段
第五章 內容監管的多層級視角:不同角色及其不同行動邏輯
 第一節 角色:誰在監管互聯網?
 第二節 監管理由:中央政府的行動邏輯
  一、全能國家的治理慣性
  二、信息多元的合法性困局
  三、虛擬廣場的擠迫效應
  四、以退為進的博弈策略
 第三節 監管理由:部門與地方的行動邏輯
 第四節 監管理由:機構與網民的行動邏輯
 第五節 引導角色行動的核心價值觀
第六章 監管行動背後的政治文化:社會記憶的喚起與重構
 第一節 作為社會記憶的政治文化
 第二節 治國的倫理姿態:父愛主義執政風格
 第三節 朝野的道德緊張:革命傳統與假想敵
 第四節 世俗的生存策略:公眾心靈的集體化
 第五節 虛擬空間全景敞視塔的形成
第七章 政府監管預期與效果:事實及評價
 第一節 政府內容監管的間歇性失常
  一、弱監管時期的「衝動許可」(1994-1999)
  二、中監管時期的「維權春天」(2000-2003)
  三、強監管時期的「哄客暴戾」與「人肉搜索」(2004-)
  四、預期與效果的落差:有趣的案例
 第二節 基於自由偏好的批評言說
 第三節 基於現實權衡的合理辯護
  一、體會大國轉型之艱難
  二、體會壓力趕超之焦慮
  三、體會改革進程之複雜
第八章 走向寬容與合作治理
 第一節 公共修辭:一個方法論的啟示
 第二節 信心與耐心:政府與社會的交互理解

 第三節 美德與責任:走向寬容政治
  一、旨在克服「原子」狀態的公民美德
  二、旨在規範公權邊界的政府責任
  三、蘊含美德與責任的寬容政治
結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