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巍巍學府(圖說百卅天津大學北洋大學1895-2025)

  • 作者:宋雪峰//王傑|責編:郭穎
  • 出版社:天津大學
  • ISBN:9787561881156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5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記錄了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從1895年創立到2025年迎來130周年校慶的光輝歷史。本書以史話的內容為基礎,選取里程碑式的人物、事件,以見人見事的方式對天津大學130年的光輝歷史進行了再現。該書雖然基於史實,但為了增強可讀性,重點採擷了史料中的人和事,以鮮活的文字和圖片讓讀者更輕鬆、愉悅地閱讀。本書沿歷史脈絡展開,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民族危亡之際學校創立到今天勇擔民族復興重任的風雨歷程。

作者介紹
宋雪峰//王傑|責編:郭穎

目錄
第一部分  北洋大學堂時期(1895—1912)
  第一章  開創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先河(1895—1900)
    第一節  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發祥地——天津
    第二節  中國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懷
    第三節  龍牌大學——老北洋
    第四節  中國高等教育第一個章程
    第五節  德績過人的教育家——丁家立
    第六節  建設為「繼起者規式」的綜合性大學
    第七節  王寵惠與中國第一張大學文憑
  第二章  巍巍學府北洋高(1900—1912)
    第一節  北洋大學堂的新家——武庫
    第二節  執掌北洋大學堂的留美幼童
    第三節  中國第一批大學留學生
    第四節  播撒「良風」的一代宗師——王劭廉
    第五節  皇帝殿試和連中三元
    第六節  北洋體育精神孕育「中國奧運之父」
第二部分  北洋大學時期(1912—1951)
  第三章  辛亥革命后的北洋大學(1912—1920)
    第一節  民國初期教育改革與北洋校名的變更
    第二節  趙天麟與北洋校訓「實事求是」
    第三節  我國高等教育最早的管理條例——《辦事總綱》和《學事通則》
    第四節  近代中國的第一個法律教育機構——北洋法科
    第五節  北洋大學嚴謹治學的淳樸校風
    第六節  北洋大學愛國奉獻的光榮傳統
  第四章  建設理工學術重鎮(1920—1931)
    第一節  馮氏兄弟與「驅馮風潮」
    第二節  中國機械史研究的開拓者——劉仙洲
    第三節  茅以升的北洋情懷
    第四節  蔡遠澤對北洋大學的貢獻
    第五節  北洋大學與中國斐陶斐勵學會
  第五章  抗日戰爭早期的北洋工學院(1931—1937)
    第一節  北洋工學院轉型的引領者——李書田
    第二節  國立北洋大學籌備緣起及分期完成計劃
    第三節  北洋工學院嚴苛的教學要求
    第四節  中國第一水工試驗所
    第五節  鄧曰謨與中國第一台飛機發動機
    第六節  教學與科研並重——不從紙上逞空談的典範
    第七節  北洋文化印跡
    第八節  北洋師生的抗日救國運動
    第九節  北洋大學同學會
  第六章  北洋工學院西遷入陝(1937—1945)
    第一節  西安臨大時期的北洋工學院
    第二節  南遷漢中成立西北聯合大學
    第三節  古路壩與西北工學院
    第四節  壩上長夜與七星燈火
    第五節  穀倉里的學校——泰順北洋工學院
    第六節  李書田與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
  第七章  在天津復校后的北洋大學(1945—1951)
    第一節  北洋大學復校的功臣——張務滋
    第二節  「三工聯理」北洋大學得複名

    第三節  要校長,要經費——復校后的困境
    第四節  四顧北洋大學的張含英
    第五節  北洋大學的愛國學生運動
    第六節  理工結合傳承北洋校風
第三部分  天津大學時期(1951—2025)
  第八章  建設多科性工業大學(1951—1976)
    第一節  定名天津大學
    第二節  全國院系調整中的天大貢獻
    第三節  激情燃燒的歲月——遷址建校七里台
    第四節  「學習蘇聯」的教學改革
    第五節  向科學進軍
    第六節  天津大學的「十八羅漢」
    第七節  辦社會主義大學的校長——張國藩
    第八節  天津大學與「高校六十條」
    第九節  「文革」期間的天津大學
  第九章  撥亂反正讓天津大學重新煥發生機(1976—1981)
    第一節  慶祝勝利恢復秩序
    第二節  恢復高考迎來新生力量
    第三節  建設教學和科研「兩個中心」
    第四節  慶祝建校85周年
  第十章  改革開放為天津大學插上騰飛的翅膀(1981—2000)
    第一節  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忠誠奠基人——李曙森
    第二節  天津大學轉型發展的帶路人——史紹熙
    第三節  向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過渡
    第四節  高等教育改革的領航者——吳詠詩
    第五節  天大標識與「金鑰匙獎」
    第六節  隆重慶祝百年華誕
  第十一章  新世紀的目標:建設世界一流的天津大學(2000—2015)
    第一節  樹立「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第二節  同城雙子星——天津大學與南開大學的合作
    第三節  培養和吸引海外傑出人才的高地
    第四節  讓理工科大學閃爍人文的光芒
    第五節  「兩個聚焦」結碩果
    第六節  卓越聯盟的誕生
    第七節  國內稱雄、國際比肩的天大化工
    第八節  培養「會拉小提琴的愛因斯坦」
    第九節  北洋園新校區
    第十節  百廿校慶築夢啟航
  第十二章  建設教育強國: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2015—2025)
    第一節  新工科教育改革實踐的旗手
    第二節  確立「強工、厚理、振文、興醫」的辦學理念
    第三節  人工合成生命不是夢
    第四節  中國現代地學在天大的復興
    第五節  從生物醫學工程到智能醫學新征程
    第六節  打造中國地震模擬研究領域「國之重器」
    第七節  成為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第八節  讓世界冠軍帶你上體育課
    第九節  「天大·海棠季」
    第十節  百卅天大  強國擔當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歷屆掌校人
附錄二  十八羅漢
附錄三  在天津大學任教的兩院院士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