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運動保健技術(供康復治療技術中醫康復技術體育保健與康復健康管理等專業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職業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潘華山|責編:馬曉峰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97981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09
人民幣:RMB 2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共分為十一個模塊,包括運動保健概述、運動與健康管理、運動保健的原則和適應性、運動保健基礎知識、運動保健方法與技術、中醫運動保健在常見疾病中的應用、運動保健營養與飲食、運動損傷與急救、運動保健評估、監測與管理、運動保健案例分析與實踐、運動保健的發展與前景。本教材涉及運動科學、健康管理、運動醫學等學科領域的知識,與這些學科密切相關。各學科知識的融合,有助於學生全面理解和應用相關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本教材適用於高等職業院校康復治療技術、中醫康復技術、體育保健與康復、健康管理等專業教學,也可作為相關從業人員的參考用書。

作者介紹
編者:潘華山|責編:馬曉峰

目錄
模塊一 運動保健概述
  項目一 運動保健的概念與發展
    一、運動保健的概念
    二、運動保健的分類
    三、運動保健的發展
    四、學習運動保健技術的意義
  項目二 運動保健對身體的影響
    一、運動保健對體質健康的影響
    二、運動保健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三、運動保健在疾病預防中的應用
模塊二 運動與健康管理
  項目一 健康管理的概念與內容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
    二、健康管理的主要內容
    三、健康管理的實施
  項目二 運動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
    一、運動與健康的關係
    二、運動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原則
    三、運動在健康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四、運動與健康管理的結合策略
模塊三 運動保健的原則和適應性
  項目一 運動保健的基本原則與規律
    一、運動保健的基本原則
    二、運動保健的基本規律
  項目二 運動保健的適應性和個體差異
    一、適應性的概念與表現
    二、運動保健的個體差異
模塊四 運動保健基礎知識
  項目一 運動解剖學基礎
    一、骨和骨骼肌
    二、運動技術動作的解剖學分析
  項目二 運動生理學基礎
    一、運動生理學基礎知識
    二、運動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三、運動對血液和循環系統的影響
    四、運動對其他系統的影響
  項目三 運動心理學基礎
    一、運動心理學的概念
    二、運動心理學的發展簡史
    三、個體心理與運動表現
    四、心理調節與健康
  項目四 運動保健的中醫學基礎
    一、中醫理論與運動保健的關係
    二、中醫學對身體健康的認識
    三、運動保健在中醫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模塊五 運動保健方法與技術
  項目一 中醫經絡運動保健法
    一、經絡運動保健的基本原理
    二、經絡運動保健的常用技術
  項目二 中醫氣功運動保健法

    一、氣功運動保健的基本原理
    二、氣功運動保健的常用技術
  項目三 中醫按摩推拿保健法
    一、按摩推拿的概念和源流
    二、按摩推拿的技術特點
    三、按摩推拿的中醫學作用原理
    四、按摩推拿對運動系統的作用機制
    五、按摩推拿運動保健的常用技術
    六、中醫按摩推拿技術注意事項
模塊六 中醫運動保健在常見疾病中的應用
  項目一 中醫運動保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
    一、概述
    二、中醫學對心血管疾病的認識
    三、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及主要功能障礙
    四、中醫運動保健方法選擇
    五、注意事項
    六、適應證及禁忌證
    七、發展前景與展望
  項目二 中醫運動保健在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一、概述
    二、中醫學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認識
    三、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表現及主要功能障礙
    四、中醫運動保健方法選擇
    五、注意事項
    六、適應證及禁忌證
    七、發展前景與展望
  項目三 中醫運動保健在消化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一、概述
    二、中醫學對消化系統疾病的認識
    三、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表現及主要功能障礙
    四、中醫運動保健方法選擇
    五、注意事項
    六、適應證及禁忌證
    七、發展前景與展望
  項目四 中醫運動保健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一、概述
    二、中醫學對神經系統疾病的認識
    三、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表現及主要功能障礙
    四、中醫運動保健方法選擇
    五、注意事項
    六、適應證及禁忌證
    七、發展前景與展望
模塊七 運動保健營養與飲食
  項目一 運動與營養的關係
    一、運動與碳水化合物
    二、運動與脂肪
    三、運動與蛋白質
    四、運動與維生素
    五、運動與其他營養
  項目二 運動后的飲食調理

    一、運動后飲食調理的原則
    二、運動后飲食調理方法
    三、運動后飲食調理注意事項
  項目三 中醫運動保健的飲食調養
    一、中醫學對飲食的認識與飲食養生原則
    二、中醫運動保健的飲食調養方法
    三、中醫運動保健的飲食調養禁忌
    四、中藥營養補充劑在運動保健中的應用
模塊八 運動損傷與急救
  項目一 運動損傷
    一、運動損傷概述
    二、運動損傷的危險因素
    三、運動損傷的預防原則
    四、運動損傷的治療原則
  項目二 運動損傷急救
    一、運動損傷急救概述
    二、常用急救技術
    三、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急救
    四、出血急救
    五、骨折急救
    六、休克急救
模塊九 運動保健身體評估、監測與管理
  項目一 運動保健的身體評估
    一、運動保健身體評估的重要性
    二、運動保健身體評估方法
  項目二 運動保健監測與管理
    一、運動監測
    二、運動管理
模塊十 運動保健案例分析與實踐
  項目一 運動保健的實際案例分析
    一、45歲男性因長期久坐辦公室導致頸椎病的康復方案
    二、運動員因過度訓練引發腰椎損傷的康復方案
  項目二 運動保健的實踐指導與技巧
    一、運動前熱身指導與實踐操作
    二、適宜運動強度和頻率的設定技巧
    三、運動後放松和休息的重要性及方法指導
    四、運動損傷的康復訓練技巧
模塊十一 運動保健的發展與前景
  項目一 運動保健領域的研究與發展
    一、運動保健理論基礎
    二、運動保健技術的實際應用
  項目二 運動保健的未來趨勢與挑戰
    一、運動保健的未來趨勢
    二、運動保健面臨的挑戰
主要參考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