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體育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 作者:黃小娟|責編:李毅//韋思卓
  • 出版社:文化發展
  • ISBN:9787514246698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3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體育人才培養路徑研究》圍繞體育人才培養展開全面探討。首先闡述培養背景與意義,指出國家發展職業教育、全民健身計劃等背景下,培養體育人才對社會、產業、教育等多方面有重要意義。接著分析現狀與對策,剖析培養模式、資源、師資等問題,提出改革建議。構建培養體系,涵蓋理念、原則、多方協同平台、培養方案等,強調思政融入與區域結合,還涉及評價與可持續發展。在教學方面,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方法、資源、評價、管理等進行改革研究。構建評價體系,比較國內外指標,介紹評估方法與工具及應用實踐。探討校企合作,介紹模式、機制及政策建議。最後通過實踐案例和專項人才培養案例提供參考,為體育人才培養提供系統、全面的路徑指引。

作者介紹
黃小娟|責編:李毅//韋思卓
    黃小娟     1978年9月出生於廣東徐聞,中學體育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學校體育教學、管理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教學與教育教學管理等。作者于2002年7月本科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畢業后先後在廣州市白雲教育發展中心和廣州市白雲行知職業技術學校從事體育教學與班主任工作,任廣州市中職體育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曾獲廣州市優秀教師、廣州市首批中職百千萬人才工程教學名師、廣州市骨幹教師、白雲區政府嘉獎、廣州市白雲區亞運會運行保障標兵等榮譽。所帶班級多次獲優秀班級,曾被評為白雲區教育系統「紅旗團支部」。指導多名青年教師在各項教學基本功、說課比賽和論文寫作方面獲得省、市獎項。2023年獲廣州市教育局教學成果培育項目。2014年分別獲得全國、廣東省中職「創新杯」體育與健康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說課大賽一等獎、廣州市中職公共基礎課教師教學能力競賽體育項目一等獎、廣州市中等有效教學活動優秀課例評選一等獎。發表論文10多篇,主持省、市課題10多項。

目錄
第一章 體育人才培養背景與意義
  一、體育人才培養背景
  1. 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探索立德樹人路徑
  2. 開展全民健身計劃,急需高層次體育人才
  3. 教育高質量發展對體育教育提出新要求
  4. 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體育人才新要求
  二、體育人才培養的現實意義
  1. 培養社會需求的體育人才
  2. 推動體育產業發展
  3. 增強國家綜合國力
  4. 促進體育文化傳承
  5. 服務群眾健康生活
  6. 推動體育教育改革
  7. 提高學校整體教育質量
  8. 促進學生髮展
第二章 體育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研究
  一、體育人才培養的概述
  二、體育人才培養的問題
  1. 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
  2. 體育教育資源的匱乏
  3. 體育師資隊伍的問題
  4. 現行體育課程不夠全面、系統
  5. 學校體育設施不足
  三、體育人才培養的影響因素
  1. 政策環境
  2. 社會認知
  3. 學校條件
  四、體育人才培養的挑戰
  五、體育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
  1. 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
  2. 職業體育課程體系的優化
  3. 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前景
  六、體育人才培養的國際比較
  1. 國外體育人才培養經驗總結
  2. 國際體育人才培養的借鑒與啟示
  3. 我國在國際比較中的優勢與不足
  七、體育人才培養對策建議
  1. 體育教育教學改革
  2. 體育教育資源整合
  3. 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推進
  4. 優化體育教育課程
  5. 拓寬學生體育選項
  八、體育人才培養政策分析
  1. 國家體育人才培養政策概述
  2. 區域體育人才培養政策比較
第三章 體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理念
  1. 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
  2. 馬克思的理論教育觀點
  3. 陶行知教育理論

  二、體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原則
  1. 體育教育均衡與多元化
  2. 體育教育內容的科學選擇
  3. 體育教育過程的科學管理
  三、多方協同的教學平台
  1. 學校與教育部門的協同合作
  2. 學校與社會組織的協同合作
  3. 社團協同各種賽事,提高實踐運用能力
  4. 專業協同課程思政,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5. 校校協同技術交流,提高技術技能水平
  6. 院校協同招生渠道,拓寬人才升學出路
  7. 校企協同實訓基地,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8. 學科協同綜合發展,發展綜合能力素質
  9. 升大協同考試攻關,提升高考升學質量
  10. 協同申報特色學校,提高辦學水平標準
  四、體育人才培養方案
  1. 基礎教學與專業培養的平衡
  2. 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的並重
  3. 個性發展與團隊合作的統一
  五、培養過程融入思政教育
  1. 體育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2. 如何將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
  3. 優化思政教育內容與方式
  六、區域體育與學校體育的有機結合
  1. 區域體育的意義與價值
  2. 區域體育資源與學校體育的結合
  3. 區域體育政策與學校體育的協同發展
  七、體育人才培養體系的評價與優化
  1. 體育人才培養體系的評價指標
  2. 評價結果的分析與應用
  3. 體育人才培養體系的優化策略
  八、體育人才培養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1. 體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2. 學校體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3. 體育人才培養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建議
第四章 體育教學模式改革
  一、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
  1. 體育人才培養的背景與意義
  2. 現行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特點
  3. 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二、國內外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
  1. 國內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歷程
  2. 國外體育教學模式的特點與經驗
  3. 比較分析與借鑒
  三、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改革的總體設計
  1. 改革目標與原則
  2. 改革內容與重點
  3. 改革路徑與策略
  四、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改革的原則與基本思路
  1. 原則

  2. 基本思路
  五、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舉措
  1. 技術與理論教育相結合的改革措施
  2. 跨學科教學的推行與創新
  3. 實踐教學環節的優化與創新
  六、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改革的關鍵問題
  1. 師資隊伍建設與培養
  2. 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3. 學生能力評價體系的建立
  七、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與評價
  1. 改革措施的實施
  2. 改革的效果評價
  3. 改革的問題與展望
第五章 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一、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概述
  1. 體育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
  2. 體育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二、體育人才培養的理念解析
  三、體育人才培養教學內容改革
  1. 傳統體育人才培養教學內容分析
  2. 現代體育人才培養教學內容要求
  3. 體育人才培養教學內容改革的策略
  四、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方法改革
  1. 傳統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方法分析
  2. 現代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方法要求
  3. 體育人才培養教學方法改革的策略
  五、體育人才培養教學資源改革
  1. 傳統體育人才培養教學資源分析
  2. 現代體育人才培養教學資源要求
  3. 體育人才培養教學資源改革的策略
  六、體育人才培養教學評價改革
  1. 傳統體育人才培養教學評價分析
  2. 現代體育人才培養教學評價要求
  3. 體育人才培養教學評價改革的策略
  七、體育人才培養教學管理改革
  1. 傳統體育人才培養教學管理分析
  2. 現代體育人才培養教學管理要求
  3. 體育人才培養教學管理改革的策略
第六章 體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體育人才評價的背景與意義
  1. 體育人才評價的重要性
  2. 體育人才評價的現狀分析
  3. 體育人才評價的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體育人才評價指標體系比較
  1. 國內體育人才評價指標體系概述
  2. 國外體育人才評價指標體系概述
  3. 國內外體育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的差異與特點
  三、體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構建
  1. 評價體系設計方法
  2.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四、體育人才培養的評估方法
  1. 學生綜合素質評估
  2. 體育教育資源評估
  3. 體育師資評估
  4. 企業評價
  五、體育人才培養評價方法與工具
  1. 主觀評價方法及工具
  2. 客觀評價方法及工具
  3. 綜合評價方法及工具
  六、體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應用與實踐
  1. 體育學校教育評價
  2. 競技體育隊伍培養評價
  3. 社會體育培養評價
  七、體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效果評估
  1. 評價體系應用效果評估
  2. 培養結果評估
  3. 評價體系改進措施
  八、體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經驗啟示
  1. 國內外體育人才培養實踐經驗
  2. 評價體系在其他領域的借鑒意義
  3. 體育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九、結語
第七章 體育人才培養校企合作研究
  一、校企合作在體育人才培養中的意義
  二、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1. 訂單式培養
  2. 工學結合
  3. 定崗實習
  4. 校中廠,廠中校
  5.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
  6. 現代學徒制
  三、校企合作模式運作機制
  四、校企合作和體育教學的關係
  1. 校企合作促進體育教學的改革,對體育教學提出新的要求
  2. 體育教學對校企合作的發展所起的作用
  五、校企合作下的體育人才培養理念創新
  1. 人才培養目標的調整與定位
  2. 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創新
  3. 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進與創新
  4. 校企合作的意義與價值
  5. 校企合作模式的選擇與設計
  6. 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與管理策略
  六、體育人才培養校企合作的成果與效益
  1. 學生實習實訓成果與價值體現
  2. 校企合作帶來的教學與教育效益
  3. 社會經濟效益的評估與分析
  七、體育人才培養校企合作的政策建議
  1. 構建共贏長效機制
  2. 政府部門支持與政策引導
  3. 加強產學研合作

  4.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5. 建立聯合培養機制
  6. 推動政策支持
  7. 加強信息共享和交流
  8. 完善體育教學體制
  八、體育人才培養校企合作發展趨勢展望
  1. 未來校企合作的發展趨勢與機遇
  2. 體育人才培養領域的發展前景
  3. 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第八章 體育人才培養案例
  一、體育人才培養的實踐案例
  1. 案例一:廣州市番禺區職業技術學校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 案例二:廣州市白雲行知職業技術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經驗分享
  3. 案例三:廣州市旅遊商貿體育選項改進實踐
  4. 案例四:廣州市財經商貿體育人才培養實踐特色案例
  二、體育專項人才培養案例
  1. 案例一:羽毛球高水平運動員培養案例
  2. 案例二:足球高水平運動員培養案例
  3. 案例三:田徑高水平運動員培養案例
後記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