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你是否也深陷困惑:
育兒知識學了一大堆,親子關係卻越來越緊張?
我們常常將3歲孩子的哭鬧視為任性,將8歲孩子的拖延看作懶惰,將15歲孩子的叛逆當作挑戰……在日復一日的催促、吼叫與自責中,耗盡了愛與耐心。其實,這一切困境的根源,在於我們忽視了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獨特的情感和認知需求。
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田芊融合埃里克森、皮亞傑等發展心理學大師的智慧,提出了一套「發展任務適配」(DTAM)的親子互動系統。
本書從為3?6歲的孩子科學設定「邊界」,到激發6?12歲孩子的內在「自驅力」,再到陪伴12?18歲的孩子建立「自我認同」,提供了一系列親子溝通指南:
孩子動不動就撒潑打滾,如何應對他的「情緒小怪獸」?
孩子在學校交不到朋友,我該怎麼辦?
對他人評價異常敏感,如何幫助孩子建立穩固的自信?
……
這不只是一本育兒指南,更是一份親子關係的「重建地圖」。翻開它,讓我們停止內耗,學會看見,然後用恰到好處的愛,陪伴孩子走過每一個不可複製的成長瞬間。
作者介紹
田芊|責編:劉西越
田芊,英國伯明翰大學碩士,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現為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心理學系講師,在SSCI、CSSCI上發表論文10余篇,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社會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等。
目錄
第一章 Chapter 1:家長的自我成長:先安頓自己,再教育孩子
情緒與能量管理
01 為什麼總感覺愛孩子的「電量」不夠用?
02 平時上班忙,陪伴少,如何擺脫內疚感?
核心教育觀念升級
01 「窮養兒,富養女」究竟有沒有道理?
02 為什麼總感覺自己不會帶孩子,想找人問?
家庭系統與協作
01 不放心老人帶孩子,自己又顧不上,該如何協調?
02 意識到曾對孩子用錯方法,如何真誠地向他道歉?
第二章 Chapter 2:3~6歲:在愛與規則中,守護孩子的主動性與好奇心
日常行為與習慣養成
01 孩子總找理由不去幼兒園,我該怎麼辦?
02 孩子總不好好吃飯,「餓一頓」真的能治好嗎?
03 孩子究竟幾歲分床睡最合適?
04 為什麼一「提問」,孩子就「沉默」?
情緒管理與性格塑造
01 孩子動不動就撒潑打滾,如何應對他的「情緒小怪獸」?
02 別再說「多大點事兒」,如何安撫因小事崩潰的孩子?
03 孩子總愛哭,開不起玩笑,家長該如何正確應對?
04 我家孩子明明是男孩,但膽子特別小,我該怎麼辦?
人際交往與社會性發展
01 孩子被欺負了,我該教他「打回去」嗎?
02 孩子跟小朋友玩,總是「輸不起」,我該怎麼辦?
03 孩子出門就「慫」,是「窩裡橫」嗎?
第三章 Chapter 3:6~12歲:從他律到自律,建立孩子的自驅力
學習動力與學業挑戰
01 孩子成績差自己卻不急,如何喚醒他的「學習責任感」?
02 從「推著走」到「自己跑」,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自驅力」?
03 從「我太笨了」到「我再試試」,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04 作業拖拉、潦草、敷衍?如何系統性地解決孩子的作業難題?
05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愛開小差,我該怎麼辦?
06 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如何幫他找到學習的意義與目標?
心理素質與情緒健康
01 孩子總羡慕同學家境,愛攀比,我該怎麼辦?
02 「誇獎」的藝術,如何讓孩子自信又不自負?
03 孩子對老師的批評太敏感,如何提升他的抗挫折能力?
04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考試焦慮,穩定發揮?
05 如何讓孩子看見自己的閃光點,建立自信?
生活習慣與人際交往
01 孩子不肯做家務,如何培養他的家庭責任感?
02 孩子休息時只愛打遊戲,不愛戶外運動,我該怎麼辦?
03 孩子在學校交不到朋友,我該怎麼辦?
04 孩子總在「察言觀色」?他會不會變成討好型人格?
第四章 Chapter 4:12~18歲:在風暴與迷茫中,陪伴孩子尋找自我認同
親子溝通與關係重構
01 孩子總是對我發脾氣,如何回應「青春期炮火」?
02 青春期孩子「不服管」,如何建立平等對話的橋樑?
03 孩子房間亂如「豬窩」,不愛衛生,我該怎麼辦?
04 假期「躺平」,做事懶散,如何激發青春期孩子的行動力?
05 孩子一不開心就威脅要離家出走,如何應對?
自我認知與情緒管理
01 活在別人眼光里太累,如何幫助孩子建立穩固的自信?
02 孩子太「霸道」,不懂感恩,如何幫助他培養同理心?
03 孩子總是抱怨,如何引導他看見生活中的「正能量」?
04 中考失利,如何幫助孩子(和自己)度過失望期?
社會交往與現實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