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2017年,教育部制訂和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高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徵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隨著新的課程標準正式出台,核心素養成為當下中學歷史學科教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既關注政策方面,也聚焦理論和實踐。項目組成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將大量的素材與經驗和理論相結合,針對兩本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和三本選擇性必修教材(《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文化交流與傳播》),進行了包括單課設計、單元設計、專題設計、評價設計等研究,希望能夠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形成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一個整體的、系統的、宏觀的教學設計。
作者介紹
編者:陳鑫|責編:朱楓
陳鑫,女,1971年出生於上海。上海市第二期「雙名」培養工程學員,楊浦區歷史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高中歷史教學研究。參編《初中歷史圖解》(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深學篤行》(上海三聯書店)。發表論文《新高考背景下上海歷史卷命制的延續與創新》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一)發展新訴求:新時代教育變革下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新教材的特點、挑戰及教育轉型意義
(三)「雙新」背景下教學設計調整與優化的體系化構建
(四)結論與展望:深化研究與實踐,推動歷史教學發展
二、研究綜述
三、研究目的
(一)深入探索高中歷史教學設計的精髓: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實踐中的有效實現路徑
(二)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歷史教學設計實踐:最大化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塑造學生高品質思維與關鍵能力
(三)構建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歷史教學設計與實踐案例庫:為歷史教學提供豐富的借鑒與參照
四、研究意義
(一)理論深化與體系構建
(二)實踐創新與能力提升
(三)案例積累與經驗推廣
(四)教育轉型與未來發展
第二章 基於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精細化設計
一、基於「唯物史觀」素養的目標設計
(一)基本概念
(二)層次要求
(三)注意要素
(四)案例與分析
二、基於「時空觀念」素養的目標設計
(一)基本概念
(二)層次要求
(三)注意要素
(四)案例與分析
三、基於「史料實證」素養的目標設計
(一)基本概念
(二)層次要求
(三)注意要素
(四)案例與分析
四、基於「歷史解釋」素養的目標設計
(一)基本概念
(二)層次要求
(三)注意要素
(四)案例與分析
五、基於「家國情懷」素養的目標設計
(一)基本概念
(二)層次要求
(三)注意要素
(四)案例與分析
第三章 單元結構化框架下的教學實踐探索
一、單元基本概念
(一)單元設置的基本原則
(二)單元內核心素養的歸納工作
二、單元重點內容
(一)「重點內容」的概念
(二)「重點內容」的確立依據
(三)單元重點內容的把握與突破列舉
三、單元核心問題
(一)「核心問題」的概念
(二)「核心問題」與核心素養的結合
(三)「核心問題」的教學實施思路——以必修上冊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並立與元朝的統一」為例
(四)單元教學策略——以必修下冊第五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誕生」為例
第四章 主題導向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探究
一、政治與制度
(一)必修教材中對政治史主題的梳理
(二)「和而不同,發現當代中國道路」——選擇性必修1教材整體設計
(三)學生互動活動設計
二、經濟與生活
(一)必修教材中對經濟史主題的梳理
(二)「日新月異,理解物質生產發展」——選擇性必修2教材整體設計
(三)學生互動活動設計
三、文化與思想
(一)必修教材中對文化史主題的梳理
(二)「美美與共,認同民族文化特色」——選擇性必修3教材整體設計
(三)學生互動活動設計
四、主題導向下的教材整合
(一)主題導向下的必修教材整合
(二)主題牽引下的必修與選擇性必修教材整合
(三)選修教材之間及其內部的比較與聯繫
第五章 學生評價設計和學生使用手冊
一、學生評價設計
(一)基本概念與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