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健康中國視域下的大學生健康教育研究/新時代健康中國長江經濟帶戰略研究叢書

  • 作者:周士權|責編:黃河清|總主編:王祚橋//胡遠慧
  • 出版社:武漢大學
  • ISBN:9787307246584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3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結合「健康中國」戰略對「健康中國」的相關概念、內涵、意義、核心要義及基本思路、戰略路徑等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健康中國」戰略與當代大學生的相關邏輯聯繫,梳理了大學生健康方面的相關政策內容,探討了健康的相關概念以及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從體質健康、心理健康、健康素養三個方面,對我國大學生的健康現狀進行了廣泛調研;在數據及調研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我國大學生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合理化對策建議。本書對於開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視野、拓展大學生健康教育的研究領域、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健康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周士權|責編:黃河清|總主編:王祚橋//胡遠慧
    周士權,男,湖北宣恩人,土家族,博士,現任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醫藥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目錄
第一章  「健康中國」概念及基本內涵
  第一節  「健康中國」相關概念
    一、「健康中國」是一個國家戰略
    二、「健康中國」是一個發展目標
    三、「健康中國」是一種生活方式
    四、「健康中國」是一種發展模式
  第二節  「健康中國」戰略的內涵
  第三節  「健康中國」戰略的意義
    一、建設「健康中國」是國家治理理念與發展目標的升華
    二、建設「健康中國」是國家經濟健康增長的前提條件
    三、建設「健康中國」是國家社會和政治穩定的重要保障
    四、建設「健康中國」是黨和政府的戰略選擇
  第四節  「健康中國」戰略的核心要義和基本思路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二、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
    三、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維護人民健康
    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
  第五節  「健康中國」建設的總體戰略
    一、「健康中國」建設的指導思想
    二、「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主題
    三、「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目標
  第六節  「健康中國」戰略路徑
    一、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導引
    二、「健康中國」建設的實施路徑
第二章  「健康中國」戰略與當代青年大學生
  第一節  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注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闡述
  第二節  近三十年黨和國家的青少年學生健康事業歷程
    一、1990-1999年的青少年及學校健康事業
    二、2000-2009年的青少年及學校健康事業
    三、2010-2019年青少年及學校健康事業
    四、2020-2024年青少年及學校健康事業
  第三節  新時代青年健康相關發展目標及措施
    一、青年健康所涉及的發展目標
    二、青年健康所涉及的發展措施
    三、青年健康所涉及的重點項目
  第四節  青年健康與健康中國戰略的邏輯探討
    一、青年健康是健康中國戰略的基礎性工程
    二、青年健康是健康中國戰略的時代性工程
    三、青年健康是健康中國戰略的系統性工程
第三章  健康的相關概念探討
  第一節  有關健康的相關理論
    一、健康概念的形成與演化
    二、健康的定義
  第二節  健康的基本標誌
    一、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標準
    二、衡量健康的「五快」「三良」判斷標準
    三、中醫的健康標準
    四、全適能健康標準
  第三節  影響健康的因素
    一、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

    二、外部環境因素
    三、生物遺傳因素
    四、醫療衛生服務因素
第四章  大學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第一節  健康教育的相關概念
    一、健康教育的含義
    二、健康教育的特點
    三、健康教育的意義
  第二節  大學生健康教育相關概念
    一、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意義
    二、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
    三、大學生健康教育總體目標
    四、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三節  大學生健康促進
    一、健康促進的概念
    二、健康促進的內涵
    三、大學生的健康促進與健康中國戰略
第五章  我國大學生健康現狀
  第一節  體質健康現狀
    一、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居高不下
    二、近視發生率仍然較高
    三、肺功能指標仍然有待提升
    四、速度、力量素質增長有待加強
    五、耐力素質持續下滑
  第二節  心理健康現狀
    一、環境應激影響問題
    二、人際關係問題
    三、自我不適應問題
    四、戀愛與性生理問題
    五、其他傷害性不適應問題
  第三節  健康素養現狀
    一、大學生健康素養總體水平不高
    二、不同特徵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有一定差異
    三、健康素養相關知識獲取途徑較單一
    四、疾病預防和健康生活方面維度信息認同較低
第六章  當前大學生健康教育存在問題探討
  第一節  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面臨嚴峻的形勢
    二、體育教學活動在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方面成效不明顯
    三、體育教學缺乏科學的教學體系和考核機制
    四、相關部門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既缺位又缺量
    五、校園體育文化活動重視程度不夠,場地利用率較低
    六、學生體育社團資源配置存在問題,缺乏吸引力
  第二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問題探討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認識有待提高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實用性不強
    三、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四、學生心理測試及其檔案建設亟待規範
    五、心理健康教育施行孤立化,高校內部及社會配合不利
    六、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針對性不強

    七、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有待提升
  第三節  健康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健康素養教育觀念的認識和理解相對滯后
    二、健康素養教育形式單調,科學教育模式有待建立
    三、健康素養教育缺乏師資,內容尚未統一
    四、大學生不良生活方式亟待改變
    五、健康素養教育宣傳不夠,校園文化活動涉及較少
第七章  加強大學生健康教育對策探討
  第一節  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對策探討
    一、推進大學生體育鍛煉標準制度的實施
    二、落實大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機制和工作體系
    三、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平台
    四、形成科學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教學體系
    五、明確校內各部門體質健康教育工作職責
    六、完善團學組織資源配置,形成有效補充
  第二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探討
    一、確立一條工作思路
    二、建立兩大機制
    三、完善三項規範
    四、實現四種結合
    五、建設五支隊伍
    六、完成六個一項
  第三節  大學生健康素養教育對策探討
    一、重視健康促進,提升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
    二、規範教育內容,加強健康素養教育教學研究
    三、注重警示教育,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專題教育
    四、發揮活動優勢,體現健康素養教育的文化特色
    五、注重運用網路,宣傳提升健康素養教育影響力
    六、普及中醫知識,推廣中華傳統養生保健文化
第八章  第二課堂與大學生健康教育探討
  第一節  第二課堂在大學生健康教育中的意義
    一、戰略意義
    二、時代意義
    三、現實意義
  第二節  第二課堂開展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二、全員性原則
    三、品牌性原則
    四、針對性原則
    五、長效性原則
  第三節  依托第二課堂開展大學生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探討
    一、發揮組織優勢,抓廣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活力動力
    二、發揮功能優勢,抓實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
    三、發揮品牌優勢,抓響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文化特色
    四、發揮協調優勢,抓穩大學生健康教育的資源整合
    五、發揮自主優勢,抓長大學生健康教育的主體作用
參考文獻
附錄一:《「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附錄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附錄三:《教育部關於印發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附錄四:《體育總局 教育部關於印發 < 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 > 的通知》
附錄五:《關於印發 < 關於深入開展大學生 「走下網路、走出宿舍、走向操場」 主題群眾性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的指導意見 > 的通知》
附錄六:《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印發 < 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 的通知》
附錄七:《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 >》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