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第二節 文獻綜述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四節 研究理論基礎
第五節 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研究內容
第一編 演化與變遷:國家認同視域下全國民族運動會的歷史考察(1953—2019)
第一章 全國民族運動會的肇始(1953)
第一節 時代背景與政策環境
第二節 首屆全國民族運動會的賽事儀式與符號
第三節 賽事媒介傳播
第四節 階段特徵:培育國家認同
第二章 全國民族運動會的重建與初興(1982—1991)
第一節 時代背景與政策環境
第二節 全國民族運動會治理體系與運行機制
第三節 賽事文化符號
第四節 賽事儀式流程
第五節 賽事媒介傳播
第六節 階段特徵:發展國家認同
第三章 全國民族運動會的加速演進與變革(1995—2011)
第一節 時代背景與政策環境
第二節 賽事文化符號
第三節 賽事儀式流程
第四節 全國民族運動會的市場化進程
第五節 賽事媒介傳播
第六節 階段特徵:固基國家認同
第四章 新時代全國民族運動會的全面深化改革(2015—2019)
第一節 時代背景與政策環境
第二節 全國民族運動會的深化改革
第三節 賽事文化符號
第四節 賽事儀式流程
第五節 賽事媒介傳播
第六節 階段特徵:強化國家認同
小結
第二編 合法性與共同體建設:全國民族運動會參與國家認同建構的呈現方式
第五章 全國民族運動會參與政治合法性建設
第一節 賽事儀式符號:政治合法性建設的記錄儀和擴音器
第二節 舉辦地遴選與賽事儀式中的國家版圖:培育家國情懷
第三節 特定日程安排:賽事儀式有機並置於國家儀式與傳統節日圖景
第四節 維護祖國統一:努力消解台灣同胞的「結構性失憶」(1991—2019)
第六章 全國民族運動會助力共同體建構
第一節 項目設置:推動歷史文化共同體建構
第二節 賽事組織:凸顯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
第三節 賽事文化符號演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小結
第三編 認同建構與社會整合:全國民族運動會促進國家認同的實現路徑
第七章 理論模型:作為互動儀式的全國民族運動會
第八章 政治維度:互動儀式視域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
第一節 民族團結:培育集體主義與愛國主義精神
第二節 國家在場:增強各民族同胞公民意識教育
第三節 意識形態建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四節 價值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五節 厚植家國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第九章 文化維度:文化互動視野下「多元一體」中華文化認同建構
第一節 集體記憶:傳承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歷史與文化
第二節 國家平台:構築多元民族文化互動場域
第三節 群體符號:表徵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共同體
第四節 傳統賡續:再造與重構中華傳統體育文化
第五節 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
第十章 社會維度:社會互動視角下持續提升賽事的整合能力
第一節 團結穩定:治理體系持續優化推動各民族體育事業的均衡發展
第二節 繁榮共進:推動賽事承辦地長足發展,彰顯賽事承辦地輝煌成就
第三節 發展創新:賽事演進見證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