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格局與人畜健康(精)/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叢書

  • 作者:史培軍//陳志//唐海萍|責編:楊帥英//趙晶|總主編:姚檀棟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21720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655
人民幣:RMB 61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系統闡述在青藏高原開展的地表氧含量、短居人群缺氧健康響應、家畜及模式動物缺氧健康響應科考測量工作;總結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短居人群與家畜缺氧健康響應等第一手實測資料;基於主要植被類型測算植被產氧量,結合主要地理要素分析地表氧含量的影響因子,量化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的時空格局;定量評估青藏高原家畜缺氧風險,提出青藏高原常居人口缺氧健康響應區域分異規律,估算缺氧常居人口慢性高原病發病率。
    本書可供地理學、生態學、災害學、高原醫學、高原農牧學等專業的科研、教學人員及高原行政管理人員等參考使用。

作者介紹
史培軍//陳志//唐海萍|責編:楊帥英//趙晶|總主編:姚檀棟

目錄
第1章  青藏高原氧含量科考測量與分析
  1.1  氧含量實地測量科考路線布局
    1.1.1  科考路線布局原則
    1.1.2  科考路線氧含量測量點位數
    1.1.3  野外氧含量測量精度
    1.1.4  科考路線氧含量實地測量
    1.1.5  氧含量定點測量
  1.2  沿科考路線氧含量時空分異
    1.2.1  青藏線
    1.2.2  新藏線與環青海湖
    1.2.3  環祁連山
    1.2.4  川藏線
    1.2.5  滇藏線
    1.2.6  玉樹—那曲—阿里—札達線與玉樹—馬爾康線
    1.2.7  西寧—合作—紅原—成都線
    1.2.8  馬爾康—瑪沁—格爾木—茫崖線
    1.2.9  茫崖—大柴旦—西寧線
    1.2.10  固定點位與西寧環線
    1.2.11  瑪多—曲麻萊—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雙湖—班戈線
    1.2.12  喀什—塔什庫爾干—紅其拉甫線
    1.2.13  橫斷山三江併流區乾旱河谷
    1.2.14  環祁連山、環青海湖
  1.3  青藏高原氧含量試驗觀測網的建設
    1.3.1  氧含量試驗觀測網
    1.3.2  青海氧含量動態觀測圖譜
  參考文獻
第2章  青藏高原短居人群缺氧健康響應
  2.1  短居人群缺氧健康響應科考測量設計
    2.1.1  科考測量指標
    2.1.2  科考測量過程
  2.2  短居人群缺氧健康響應科考測量與分析
    2.2.1  2019年青藏線
    2.2.2  2019年川藏線
    2.2.3  2020年西寧—玉樹—昌都—昆明線
    2.2.4  2020年玉樹—那曲—阿里—札達線
    2.2.5  2020年西寧—合作—紅原—成都線
    2.2.6  2021年玉樹—馬爾康—瑪沁—格爾木—茫崖—大柴旦—西寧線
    2.2.7  2022年瑪多—曲麻萊—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雙湖—班戈線
    2.2.8  2022年喀什—塔什庫爾幹線
    2.2.9  2023年環祁連山、環青海湖
  2.3  短居人群定點缺氧健康響應
    2.3.1  2021年達日縣定點觀測
    2.3.2  2021年貴南縣定點觀測
    2.3.3  短居人群生理指標對比分析
第3章  青藏高原家畜、模式動物缺氧健康響應
  3.1  家畜缺氧健康響應
    3.1.1  考察測量設計
    3.1.2  觀測試驗
    3.1.3  指標分析
  3.2  模式動物(SD大鼠)缺氧健康響應

    3.2.1  考察測量設計
    3.2.2  生理指標與肺組織含水量的差異
    3.2.3  肺組織病理形態學差異
    3.2.4  肺組織中氧化應激因子的差異
  3.3  家畜缺氧風險評價
    3.3.1  總體數量分佈
    3.3.2  缺氧暴露評估
    3.3.3  出欄率與氧含量
  參考文獻
第4章  青藏高原植被產氧量測算與時空格局
  4.1  主要植被類型的產氧量測算
    4.1.1  服務於氧含量測算的青藏高原植被類型圖
    4.1.2  主要植被類型產氧量測算
  4.2  植被產氧量時空格局
    4.2.1  全年植被產氧分佈量與統計
    4.2.2  四個季節植被產氧量分佈與統計
    4.2.3  生長季(6?9月)植被產氧量分佈與統計
  參考文獻
第5章  青藏高原主要地理要素與地表氧含量的關係
  5.1  海拔與氧含量的關係
    5.1.1  高海拔地區與氧含量
    5.1.2  青藏線海拔與氧含量
    5.1.3  海拔與氧含量
  5.2  氣溫、濕度與氧含量的關係
    5.2.1  夏季氣溫與氧含量
    5.2.2  秋冬季氣溫與氧含量
    5.2.3  空氣相對濕度與氧含量
  5.3  植被與氧含量的關係
    5.3.1  實測植被覆蓋度與氧含量
    5.3.2  遙感反演的植被覆蓋度與氧含量
    5.3.3  植被產氧量與氧含量
  5.4  生態系統功能與氧含量的關係
    5.4.1  生態系統生產力與氧含量
    5.4.2  生態系統碳匯與氧含量
  5.5  清潔能源發展與氧含量的關係
    5.5.1  水電建設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
    5.5.2  光伏電站建設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
    5.5.3  風電建設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
  5.6  自然環境對氧含量貢獻率的估算
    5.6.1  氧含量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5.6.2  氧含量影響因素的關聯性與貢獻率研究
  參考文獻
第6章  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的時空格局
  6.1  實測氧含量的時空格局
    6.1.1  科考路線氧含量
    6.1.2  基於地貌單元的氧含量
    6.1.3  科考定點站氧含量
  6.2  氧含量模擬值的時空格局
    6.2.1  氧含量的模型模擬
    6.2.2  氧含量的模擬值

  參考文獻
第7章  青藏高原常居人口缺氧健康響應區域分異
  7.1  高海拔缺氧人口健康響應
    7.1.1  氧含量與人口健康
    7.1.2  氧含量與慢性高原病
  7.2  缺氧常居人口慢性高原病發病率估算
    7.2.1  縣(區)年均慢性高原病發病率
    7.2.2  缺氧人口暴露量與慢性高原病發病人口估算
  7.3  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氧含量變化及其人口健康效應
    7.3.1  氣溫和植被變化與氧含量變化和人口期望壽命
    7.3.2  氧含量變化和人口期望壽命關聯性的佐證
  參考文獻
第8章  青藏高原典型區地表氧含量與植被產氧量綜合分析
  8.1  典型區選取原則和地理意義
    8.1.1  典型區選取原則、布局與綜合分析內容
    8.1.2  典型區綜合分析的地理意義
  8.2  典型區氧含量與植被產氧量綜合分析
    8.2.1  珠峰(喜馬拉雅山)區
    8.2.2  橫斷山區
    8.2.3  祁連山區
    8.2.4  革吉波狀高平原區
    8.2.5  治多層狀高平原區
    8.2.6  拉雅(拉薩河、雅魯藏布江)河谷高平原區
  8.3  不同典型區氧含量時空格局模式
    8.3.1  典型區氧含量與海拔、氣候和植被的關係
    8.3.2  典型區氧含量影響因素與分佈模式
  參考文獻
第9章  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格局與人畜健康專題地圖設計
  9.1  專題地圖製圖理念與總體設計
    9.1.1  製圖理念
    9.1.2  總體設計
  9.2  分部分專題地圖製圖設計
    9.2.1  綜合剖面圖
    9.2.2  模型指標圖
    9.2.3  典型區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科考日誌
    附1.1  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實地測量日誌
    附1.2  短居人群(科考隊員)沿青藏高原科考沿線駐地缺氧健康響應測量日誌
  附錄2  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專題地圖編製人員表
  附錄3  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測量結果及相關地理要素數據(2017?2023年)
  附錄4  青藏高原氧含量定位測量結果及相關地理要素數據
  附錄5  青藏高原植被/地表覆蓋調查數據(2017?2022年)
  附錄6  青藏高原缺氧(低氧)短居人口、模式動物、家畜健康響應過程測量數據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