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善用大思政課的理與路

  • 作者:吳增禮//李亞芹|責編:鄧浩迪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71842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6
人民幣:RMB 7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對「大思政課」及「社會大課堂」進行多維闡釋,從理論與實踐維度闡述善用「大思政課」的方法。
    首先分析善用「大思政課」的研究現狀、熱點及展望,為研究奠基。多維度探討「大思政課」科學意涵,包括理念、課堂、隊伍等方面。論述思政課適應尺度與優化,以及大學生關鍵能力和高校教師人才培養能力的銜接機制。分析課程思政建設的成就、困境與出路,明確思政課教師角色定位與價值實現。
    最後聚焦「大思政課」視域下的社會大課堂,闡釋其系統內涵、實踐要求,提出在紮根社區、傳播理論中用好社會大課堂的邏輯理路、困境及案例,總結經驗,整體涵蓋「大思政課」理念廓清、問題審視與改革實踐探索。

作者介紹
吳增禮//李亞芹|責編:鄧浩迪

目錄
第一章  善用「大思政課」:研究現狀、熱點及展望
  第一節  系統論視角下「大思政課」研究進程與成果結構
  第二節  認識論視角下「大思政課」研究聚焦與熱點分佈
  第三節  本體論視角下「大思政課」內涵界定與學理辨析
  第四節  方法論視角下「大思政課」目標與原則、路徑與方法探討
  第五節  研究展望
第二章  「大思政課」科學意涵的多維探討
  第一節  「大思政課」科學意涵的理念之維
  第二節  「大思政課」科學意涵的課堂之維
  第三節  「大思政課」科學意涵的隊伍之維
  第四節  「大思政課」科學意涵的教材之維
  第五節  「大思政課」科學意涵的方法之維
  第六節  「大思政課」科學意涵的評價之維
第三章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適應圖景、適應尺度及適應優化
  第一節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適應理想圖景呈現
  第二節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適應尺度分析
  第三節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適應優化策略
第四章  大學生關鍵能力與高校教師人才培養能力的願景互視與銜接機制
  第一節  高校教師對大學生關鍵能力的願景
  第二節  大學生對教師人才培養能力的願景
  第三節  大學生關鍵能力與教師人才培養能力的銜接機制
第五章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成就、困境與出路
  第一節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成就
  第二節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困境
  第三節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出路
第六章  思政課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角色定位與價值實現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思政課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角色定位
  第三節  推進思政課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價值實現
第七章  「大思政課」視域下社會大課堂的系統闡釋
  第一節  課堂歷史:「社會」何時稱為「大課堂」
  第二節  課堂性質:「社會」何以稱為「大課堂」
  第三節  課堂價值:「社會」何以成為「大課堂」
  第四節  課堂比較:社會大課堂以何區別、聯繫思政小課堂
第八章  社會大課堂實踐論綱
  第一節  社會大課堂具有馬克思主義鮮明實踐性
  第二節  教育實踐要求用好社會大課堂胸懷「國之大者」情懷格局
  第三節  共同體建設實踐要求構築社會大課堂大主體
  第四節  活動實踐要求匯聚社會大課堂大資源
第九章  在紮根社區、傳播理論中用好社會大課堂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在服務社區、傳播理論中用好社會大課堂的邏輯理路
  第三節  在服務社區、傳播理論中用好社會大課堂的現實困境
  第四節  在服務社區、傳播理論中用好社會大課堂的典型案例
  第五節  典型案例的工作成效及經驗總結
參考文獻
附錄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校思政課主要規章制度目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