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何以成范(嶺南師範學院紅色校史研究1913-1949)

  • 作者:陳國威|責編:徐文賢
  • 出版社:新華
  • ISBN:9787516676653
  • 出版日期:2024/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6
人民幣:RMB 8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一部研究嶺南師範學院紅色校史的專著。嶺南師範學院是一所位於廣東湛江、具有百年師範教育歷史的廣東省屬公辦本科普通院校,學校師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4年的雷陽中學堂師範科。1913年,雷陽中學堂更名為雷州中學校,屬於廣東省管轄,具省立性質。1926年,雷州中學校易名廣東省立第十中學;1935年秋,易名為「廣東省立雷州師範學校」,校址仍在雷州城。抗戰爆發后遷到遂溪廬山村(現麻章廬山村);後有遷往遂溪縣城、化州縣、高州等地。1954年8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粵西行政專員公署決定,雷州師範學校從海康縣城遷至湛江市赤坎寸金橋畔燕嶺。1978年雷州師範專科學校名列廣東普通高校名錄。1992年改名為湛江師範學院;2014年更名為嶺南師範學院。早在1913年,譚平山等革命志士即在此任教。學校培養了黃學增、鄭為之、鄭星燕、黃其江、黃其煒、唐才猷、沈漢英等一大批革命者。這些革命志士在土地革命時期、抗戰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為國家、為民族都做出巨大的貢獻。

作者介紹
陳國威|責編:徐文賢
    陳國威,1968年7月出生,廣東廉江人。2009年于南京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嶺南師範學院副教授、中共深圳市寶安區委黨校客座教授、廣東省湛江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目前出版《黃學增評傳》等學術專著三本,主持、參與各類課題多項,並在《史學月刊》《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社會科學戰線》等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五十多篇。研究領域主要是華僑華人史、中共黨史、區域史等。

目錄
第一章  環境與產生:雷州半島區域概況與雷州中學校的產生
  第一節  自然環境方面
  第二節  人文環境方面
  第三節  雷州中學校誕生前後的環境:20世紀初期雷州半島的社會概況
  第四節  雷州中學校的成立
第二章  開創:譚平山、黃學增、黃傑等紅色先驅與雷州中學校
  第一節  譚平山:雷州中學校的視角
  第二節  黃學增:雷州中學校的驕傲
  第三節  黃傑:雷陽中學堂時期的紅色校史人物
  第四節  1917年後雷州中學校的變化
第三章  斷裂:「四一二」政變后雷州半島黨組織的概況及廣東省第十中學的紅色校史人物
  第一節  校長羅應榮遭通緝、中共南路特委遭破壞
  第二節  胡云翼、鄭為之、鄭星燕、陳以大等:土地革命時期省十中的紅色校史人物
第四章  復甦與賡續:廣東南路黨組織的重建從雷州師範學校出發
  第一節  年少有壯志:廣東南路「找黨」從省十中啟動
  第二節  賡續:雷州師範學校黨組織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節  遷徙中的鬥爭——在遂溪廬山村與茂名等
第五章  使命:雷州師範學校與青抗會、抗日戰爭
  第一節  青抗會:源自雷州師範學校學生的努力
  第二節  統一戰線:雷州師範學校學生的另一戰場
  第三節  武裝反抗:雷州師範學生與抗戰時期廣東南路武裝隊伍的建立與發展
  第四節  雷州師範學校學生與廣東南路黨組織的恢復與發展
  第五節  解放戰爭時期武裝隊伍里的雷州師範學校學生
第六章  餘論:紅色基因與師範教育
附錄一:部分參與革命的校史紅色人物名錄及簡介
附錄二:部分校長名錄及簡介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