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圍繞思辨邏輯和小學語文思辨閱讀教學展開。本書首先探討思辨的中國式存在,從漢字、先哲思想、文學作品等方面展現思辨在中國的體現。接著追溯批判性思維的心理學和哲學根源,涉及多位學者的觀點。然後闡述思辨的六條邏輯理路,明確思辨相關概念的關係。
在教學實踐方面,本書介紹了思辨閱讀的支架,包括思辨程序、導圖、問題設計等。還詳細闡述了論辯、「產婆術」、辯證、理性、實證、鑒賞六種思辨教學模型,每種模型都有理論依據、特點、技巧,並配有具體的教學設計或教學實錄。
本書融合理論與實踐,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思辨閱讀教學提供了系統的指導,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文素養。
作者介紹
范宗妙|責編:趙靜
范宗妙,浙江省慶元縣蔚文學校小學部副校長,浙江省首期名師班學員。跟隨導師張化萬先生,在省內外習作教學中執教公開課10余次,多次主持省級課題,在浙江省教師教學論文評比中多次獲一等獎,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教學設計近10萬字。
目錄
第一章 思辨的中國式存在
第一節 什麼是思辨
第二節 漢字中的思辨
第三節 中國先哲的思辨
第四節 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思辨
第五節 金聖嘆《水滸傳》鑒賞評點
第六節 《紅樓夢》的考證推理
第七節 《戰國策》中的論辯邏輯
第二章 批判性思維的心理學溯源
第一節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第二節 杜威——批判性思維第一個框架
第三節 羅伯特·恩尼斯——相信什麼和做什麼
第四節 霍爾普恩——批判性思維是善意的
第五節 理查德·保羅——追求思維評價與改善
第六節 佩里——批判必須保持距離
第七節 斯騰博格——元成分是智慧的天眼
第三章 批判性思維的哲學溯源
第一節 巴門尼德與芝諾——理性的覺醒
第二節 蘇格拉底——平等對話中的思辨
第三節 亞里士多德——形式邏輯的誕生
第四節 弗蘭西斯·培根——真理是思辨的女兒
第五節 笛卡爾——從確定走向確定
第六節 康德——理性何以可能
第七節 黑格爾——理性的自我批判
第八節 穆勒——歸納也可以找到真理
第九節 馬克思——批判催生創造
第十節 維特根斯坦——語言的遊戲
第十一節 斯蒂芬·圖爾敏——非邏輯批判的溫暖
第四章 思辨的六條邏輯理路
第一節 理性與理性思維
第二節 理性思維與批判性思維
第三節 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
第四節 批判性思維與辯證思維
第五節 批判性思維與高階思維
第六節 批判性思維與核心素養
第七節 批判性思維與思辨
第八節 思辨的六條邏輯理路
第五章 思辨閱讀的支架
第一節 支架何以可能
第二節 五個思辨程序支架
第三節 導圖支架的常用類型
第四節 思辨導圖支架設計思路
第五節 思辨問題設計的它山之石
第六節 思辨問題的基本特徵
第七節 思辨問題問在何處
第八節 思辨問題設計技巧
附 因為對書的熱愛
第六章 論辯思辨教學模型
第一節 論辯思辨教學模型
第二節 論辯思辨教學模型依據
第三節 論辯思辨教學特點
第四節 論辯思辨教學技巧
第五節 《小島》教學設計
第六節 《鳥類不認恐龍做祖宗了》教學設計
第七節 《一封信》教學設計
附 鳥類不認恐龍做祖宗了
第七章 「產婆術」思辨教學模型
第一節 「產婆術」思辨教學模型
第二節 「產婆術」思辨教學模型依據
第三節 「產婆術」思辨教學特點
第四節 「產婆術」思辨教學技巧
第五節 「三國人物之曹操」教學設計
第六節 《幸福是什麼》教學設計
第七節 《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
第八章 辯證思辨教學模型
第一節 辯證思辨教學模型
第二節 辯證思辨教學模型依據
第三節 辯證思辨教學特點
第四節 辯證思辨教學技巧
第五節 《我是一隻小蟲子》教學設計
第六節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設計
第九章 理性思辨教學模型
第一節 理性思辨教學模型
第二節 理性思辨教學模型依據
第三節 理性思辨教學特點
第四節 理性思辨教學技巧
第五節 《咕咚》教學設計
第六節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