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校園貸多元治理研究

  • 作者:編者:席月民|責編:王雪珂
  • 出版社:中國金融
  • ISBN:9787522027012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1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全書共分為四個部分,包括一份總報告和三份分報告。其中,總報告通過大量圖表和數據展示,系統描述了我國高校學生群體使用校園貸的現狀,分析了造成校園貸社會負面效應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校園貸的具體對策。分報告則分別聚焦于「校園貸平台治理問題研究」「校園貸監管:協同治理與典型案例」,以及「校園貸的異化、成因與治理對策——以學生、學校、家庭為基點」,專門探究了我國校園貸治理中的重要理論與實踐問題。這四個報告在內容上相互關聯,針對當前我國校園貸的現實狀況、問題表現、成因和既有的治理對策進行了「宏觀+微觀」的雙重審視與詳盡剖析,通過調查問卷的統計數據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為校園貸發展及其治理提供了基於實證數據的全景描述和分析論證,圍繞校園貸綜合治理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強調要構建司法主導的校園貸多元治理模式。

作者介紹
編者:席月民|責編:王雪珂

目錄
總報告
  我國校園貸問題及治理狀況調研報告——基於2862份調查問卷的分析
    調研過程及數據錄入說明
      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數據錄入說明
      樣本特徵
    高校學生群體使用校園貸的現狀
      近三成高校學生使用過校園貸
      電商平台是高校學生使用校園貸的主要渠道
      儘管高校學生使用校園貸主要用於衣食住行領域,但是仍存在購買奢侈品、追星等不良消費現象
      校園貸因諸多優勢獲得高校學生青睞,高校學生選擇特定平台時更看重平台規模和使用群體數量
      儘管校園貸現狀整體上處於小額短期風險可控狀態,但仍有部分高校學生陷入高額貸款陷阱
      大部分高校學生認為校園貸無利息或利率正常,對利率的認知不夠全面系統
      使用校園貸時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仍有提升空間
      高校學生償還校園貸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仍無法獨立有效解決校園貸逾期償還糾紛
    造成校園貸社會負面效應的原因
      學生缺乏正確的消費觀和必要的金融法律知識
      平台運行暗藏合規風險
      校園貸市場監管政策的連續性不強
      校園貸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
      校園貸治理體系不暢
    有關校園貸治理的對策建議
      對校園貸的基本看法
      校園貸多元治理的對策措施
    結語
分報告
  報告一  校園貸平台治理問題研究
    校園貸平台的發展現狀與問題
      校園貸平台及其發展過程
      校園貸平台的類型與運行
      校園貸平台存在的問題與風險
    校園貸平台治理實踐及其挑戰
      校園貸平台治理的實踐及其現狀
      校園貸平台治理存在的問題
      校園貸平台治理面臨的障礙與挑戰
    校園貸平台治理的完善措施
      系統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不斷優化校園貸監管機制
      加強平台業務創新與風控體系建設
      立足大學生權益保護,認真做好教育引導
  報告二  校園貸監管:協同治理與典型案例
    從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看校園貸監管
      校園貸監管的必要性
      校園貸監管政策的動態調整
      我國當前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最新成果
      校園貸監管的基本邏輯
      校園貸監管中的央地協同
    基於互聯網金融的校園貸監管之重心
      透過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探討校園貸監管問題是基本路徑
      校園貸監管需要重視相應立法和制度規範

      校園貸監管需要重視部門協同
    校園貸協同共治中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良性互動
      互動基礎
      互動路徑
    校園貸的典型案例及其警示
      案例一:楚某某詐騙案
      案例二:方GB詐騙案
      案例三:宋AQ與劉XQ民間借貸糾紛案
      案例四:ZY消費金融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
      案例五:哈ZY民間借貸系列糾紛案
  報告三  校園貸的異化、成因與治理對策——以學生、學校、家庭為基點
    校園貸的一般考察
      校園貸的演變歷程與主要類型
      校園貸的現狀及特點
    校園貸的價值、異化與危害
      校園貸的正麵價值
      校園貸的異化及陷阱
      惡性校園貸的危害
    惡性校園貸亂象的成因
      惡性校園貸亂象的內部原因
      惡性校園貸亂象的外部原因
    校園貸風險治理的完善舉措:以學生、學校、家庭為基點
      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教育和相關知識普及力度
      高校應建立健全校園貸治理機制
      加強家庭教育引導和家校協同配合
專題
  專題一  構建司法主導的校園貸多元治理
    校園貸成為多元治理的靶向受體
    現行校園貸多元治理工具的檢視
      政策工具
      法律工具
      教育耦合工具
    重構信任機制是校園貸協同共治的基礎
  專題二  以司法模式主導校園貸治理的建議
    叫停校園貸遭遇「多元治理」信任危機
    當前「行政主導」治理模式暴露出的問題
    重構校園貸「司法主導」治理模式
  專題三  校園貸的變異、成因與公共治理
    校園貸的源流、異變及危害
      校園貸的源流
      校園貸的異變
      不良校園貸的危害
    校園貸異變的成因探析
      校園貸異變的外部原因
      校園貸異變的內部原因
    校園貸的治理路徑
      健全校園貸政府監管體系
      構建多方協同的公共治理格局
      加強教育引導和相關知識普及
  專題四  電商平台自治規制體系的反思與重構——基於《電子商務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的分析

    問題的提出
    電商平台自治規制的制度表達
      電商平台自治的市場邏輯
      電商平台自治規制的制度安排
    電商平台自治規制的邏輯衝突
      電商平台自治規制的衝突表現
      電商平台自治規制的效果擔憂
      電商平台自治規制的制度檢討
    電商平台自治規制的體系重構
      電商平台自治規制的理念重申
      電商平台自治規制體系的重構進路
    結語
  專題五  謹慎對待平台經濟領域的監管
    監管態度
    監管創新
附件
  附件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治國情重大調研項目校園貸問題及治理狀況調查問卷
  附件二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生源地調研員名單
  附件三  「校園貸問題及治理狀況」項目組校源地調研員名單
  附件四  「校園貸問題及治理狀況」調研總結座談會會議記錄
  附件五  經濟法室「校園貸調研線上座談會」成功舉行
  附件六  席月民研究員赴廣州高校實地調研交流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