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雙一流建設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叢書

  • 作者:耿有權|責編:王彥波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67524
  • 出版日期:2024/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9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雙一流」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推動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深遠意義。本書採取史論結合,在全面系統梳理我國「雙一流」建設的歷史發展與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形上邏輯分析方法,從本質意義、基本要素、運行原理、功用目的四個維度,深入探討了我國「雙一流」建設的理論內涵、模式特色和實踐理念,並從規律層面對我國「雙一流」建設與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展望,提出了具有一定新意的觀點、思路和方法,期待對中國特色「雙一流」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介紹
耿有權|責編:王彥波
    耿有權,東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先後在東南大學黨委辦公室、政策研究與發展規劃辦公室、經濟管理學院、發展規劃處、高等教育研究所等單位工作。2004—2007年,國家公派德國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大學、斯洛伐克共和國講學,同時從事相關教學研究和留學生教育交流工作。主要研究領域:高等教育管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世界大學和研究型大學建設理論。兼任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理事會常務個人理事、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學會會員部專家委員會委員、學會高級會員;首屆全國研究生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研究生教育研究》編委,《教育規律讀本》編委;天津大學教育學院首屆研究生教育學專業研究生導師。主持或參與完成、省部級、全國學會級科研項目與國際合作科研項目20余項,出版著作4部,參與著作6部,提交咨詢報告20多份,在教育類核心期刊等發表論文70多篇,其中世界大學專題研究成果被教育部徵用;榮獲省部級等各類科研成果獎20多項;是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屆學術貢獻獎獲得者(2016),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優秀工作者(2018)、優秀個人會員(2018);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2016)。

目錄
前言
緒論  中國「雙一流」建設的歷史發展與研究
  第一節  中國「雙一流」建設的歷史源流
  第二節  中國「雙一流」建設研究進展述評
  第三節  中國「雙一流」建設的邏輯要義
  第四節  中國「雙一流」建設的理論建構
第一章  中國「雙一流」建設的本質意義
  第一節  中國「雙一流」建設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中國「雙一流」建設的意義
  第三節  中國「雙一流」建設的實踐主體
  第四節  「雙一流」大學建設的目標定位
  第五節  「雙一流」大學建設的主要特徵
  第六節  「雙一流」大學建設的中國要略
第二章  中國「雙一流」建設的基本要素
  第一節  「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全球生態
  第二節  「雙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力量
  第三節  「雙一流」大學建設的核心要素
  第四節  「雙一流」大學建設的管理者
  第五節  「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創新文化
  第六節  「雙一流」大學建設的社會支持
  第七節  「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國際因素
第三章  中國「雙一流」建設的運行原理
  第一節  「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鮮明導向
  第二節  紮根中國大地立德樹人的示範引領
  第三節  世界一流學科的內涵式發展
  第四節  科學合理規範的績效管理
  第五節  改革推進科教產教融合發展
  第六節  高質量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第七節  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四章  中國「雙一流」建設的功用目的
  第一節  引領社會服務,促進社會至善
  第二節  引領人才培養,促進教育至善
  第三節  引領科學研究,促進科技至善
  第四節  引領文化傳承創新,促進文化至善
  第五節  引領國際交流,促進人類至善
結語  中國「雙一流」建設與研究的未來展望
  第一節  中國「雙一流」建設與研究的新形勢
  第二節  中國「雙一流」建設研究的未來走向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