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教育史(隨思隨闡)

  • 作者:謝廣山//謝瀑|責編:隋秀娟
  • 出版社:西北工大
  • ISBN:9787561291481
  • 出版日期:2023/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13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價值判斷作為史實判斷之基礎,選擇影響理解中國教育史的若干重點、難點問題,融合知識史、思想史、教育史的多樣態表達,以豐富思維維度。通過對教育起源中康德提出的邏輯困境的推闡,揭示「學習是人的天性,教育是人類為人類設計的系統」和「人類勞動的目的性與教育的目的性關係」的意義;通過對文王「演德」與宗周文明的關係、「禮」由宗教到人文的轉化過程中的「禮義」的道德屬性及「禮」與「法」的相涵到分立等方面的推闡,揭示道德在社會秩序中的價值意義;通過對先秦孝道思想、人性論義理結構的闡發,揭示其對古代教育思想的支撐意義;通過對經學、玄學、理學形成、發展、衰微的闡發,揭示中國古代教育知識選擇中的博棄和形態演化的意義。全書表明了「離開思想性的教育史,就沒有教育史的思想性」的主旨。
    本書可供高校從事教育史學科教學及研究的教師和教育史專業研究生參考閱讀。

作者介紹
謝廣山//謝瀑|責編:隋秀娟

目錄
基於康德「誰是最初的教育者」的邏輯困境而對教育起源問題的重新思考
從筮佔到演德:《周易》的價值追求
從氏族公有制到分封制
宗周文明及其衰落
軸心時代的中國思想價值
學習成就了士——春秋時期教育轉型中的士
「禮」之由宗教到人文的轉化
禮義:禮的道德屬性
從春秋到秦漢:禮與法的相涵與分立
別再誤讀有教無類
不與有知或無知者談知
先秦人性論于教育形態上的義理結構
論中國古代教育城市軸心的向心圖式
中國古代孝道思想的義理結構與形態演進
漢代經學及其教育知識的經學形態化
玄學為什麼沒能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知識
閑話「師道不傳」
內外合一:《大學》之意義
宋人釋易談天下
宋代理學:誕生、延續及於經學中的形態
「知行合一」思想的演化及其啟迪
梅貽琦這樣解《大學》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