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教學革新(從心理學常識起步)

  • 作者:編者:鍾啟泉|責編:朱小釵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76054200
  • 出版日期:2025/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6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分三編十五講。第一編「認識兒童的發展」(1—4講),側重闡述「兒童發展」,主要梳理「發展心理學」中各種不同的「發展觀」,然後從「知、情、意」三個維度,引述公認的概念界定,揭示「生涯發展」的複雜性與「生涯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編「理解學習的過程」(5—11講),主要歸納「學習心理學」的各種流派及教育神經科學對「學習」的界定,然後從學習動機、認知過程、概念形成、認知風格及今日流行的「社會情感學習」的角度,梳理若干代表性學說與例證。第三編「優化教學的境脈」(12—15講),主要梳理「社會心理學」中基於學習者的「自我效能」與「集體效能」的「教學革新」的若干方略。引言開宗明義亮明本書的主題——心理學研究的學術積累是「教學革新」不可或缺的科學證據。結語闡述一線教師從「教師中心」的教學轉向「學生中心」的教學所面臨的挑戰性課題。可以相信的一點是,有關教育的心理學知識原本就擁有從理論基礎出發、觀照教育實踐的學術性格。教育實踐中的諸多疑問與困惑是可以借助心理學的概念框架,找到問題解決的線索的。一言以蔽之,教育現場的「實踐知識」與心理學的「理論知識」並非二元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
    本書有助於提升我國中小學教師研修的活動、推進「基於科學證據」的教學實踐。

作者介紹
編者:鍾啟泉|責編:朱小釵
    鍾啟泉,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名譽所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兼教育部教育學與心理學部召集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著有《深度學習》《教學設計》《解碼教育》《讀懂課堂》《課程的邏輯》《學校的變革》《教學心理十講》(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現代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譯著《現代教育學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教學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課程與教師》《學習的快樂》(教育科學出版社)等。參編《世界教育方法的改革》《教育方法》(佐藤三郎主編叢書,日本東信堂)等。

目錄
引言  把握「教學革新」的科學證據
    一、「教學革新」的挑戰
    二、「教學革新」的科學證據
    三、從改造教師的學習做起
第一編  認識兒童的發展
    第一講  「發展」是怎麼回事
    一、何謂「發展」?
    二、生物學進化的視點
    三、文化一歷史發展的視點
    四、個體發生學的視點
    五、生涯發展心理學的視點
  第二講  認知發展:兒童思維的培育
    一、兒童的思維及其發展
    二、認知發展階段:皮亞傑的理論
    三、兒童心目中他者的「意圖」:心智理論
    四、發展之「壁」與「飛躍」:從10歲開始
  第三講  喜怒哀樂:「情感」的產生及其培育
    一、感覺與情感
    二、兒童的危機與情感
    三、「情感調節」的發展
    四、「情感」的接納與理解
    五、「情商」與溝通能力
  第四講  「我」的成長:社會化與自我發展
    一、社會化與兒童
    二、溝通的發展
    三、社會判斷的發展
    四、社會化與「我」
    五、積極的人際關係與良好的社會適應
    六、生涯發展階段與生涯教育
第二編  理解學習的過程
  第五講  何謂「學習」:心理學的解讀
    一、從行為主義看「學習」
    二、從認知主義看「學習」
    三、從情境主義看「學習」
    四、從認知心理學的進化看「學習」
  第六講  如何促進「學習」:腦科學的視角
    一、腦擁有的最重要功能
    二、幫助腦進行學習:學習境脈
    三、幫助腦進行學習:學習設計
    四、架設腦科學與教育實踐的橋樑
  第七講  關注「學習動機」
    一、動機與學習動機
    二、動機作用的認知論
    三、動機作用的情感論
    四、面向未來的學習動機
  第八講  認知過程的基礎
    一、信息感知
    二、注意:信息的取捨選擇
    三、記憶:再建構的主觀信息
    四、潛在學習

  第九講  「概念」與「知識」的建構
    一、「概念」的形成
    二、圖式理論與元認知
    三、知識建構的原理與方略
  第十講  「認知風格」的分析
    一、「認知風格」的研究
    二、因果認知:作為人的基本認知特徵
    三、認知功能與性別差異
  第十一講  社會情感學習
    一、「社會情感學習」的定義
    二、統整的SEL的框架
    三、SEL學校的創造
第三編  優化教學的境脈
  第十二講  「個別化學習」的原理
    一、「個別化學習」的概念
    二、「個別化學習」的實施
    三、反饋:「個別化學習」的教育性要素
    四、把「灌輸的課堂」轉變為「探究共同體」
  第十三講  「集體效能」與協同學習
    一、班杜拉(A.Bandura)的「自我效能」論
    二、基於「集體效能」的「協同學習」活動設計
    三、「協同學習」的要素與「思維深化」的機制
  第十四講  班級集體與夥伴關係
    一、班級集體
    二、夥伴關係
    三、教師的領導力與師生關係
    四、班級氛圍與學校文化
  第十五講  人格成長:「積極心理學」的視點
    一、塞利格曼(M.Seligman)的「幸福公式
    二、人格成長的關鍵詞:積極心態
    三、人格成長的關鍵詞:堅毅性格
結語  我們需要怎樣的教學
    一、基於「學生中心」的教學
    二、基於「科學證據」的教學
    三、基於「教師學習」的教學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