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大學生的價值導向(基於美好生活的視域)

  • 作者:魏燕玲|責編:黃丹
  • 出版社:復旦大學
  • ISBN:9787309175738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7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美好生活作為古往今來人們所嚮往和追求的目標,理應是做好當代大學生價值教育的理性訴求和價值期許。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理論,從美好生活的理論內涵、歷史演進、價值意蘊入手,圍繞美好生活所包含的基本結構關係,探查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現狀,深入分析了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境遇、大學的教育現實以及青年成長特點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並從基本原則、核心議題、展開維度以及平衡機制四個方面提出美好生活視域下科學開展大學生價值導向的實踐路徑。

作者介紹
魏燕玲|責編:黃丹
    魏燕玲,上海戲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畢業於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曾於《思想理論教育》《理論導刊》等核心期刊發表《當代大學生閑暇生活的現實境遇、理性反思與應對策略》《流量文化境遇下大學生精神生活圖景及其引導策略》《流量文化環境下青年主體性的偏失與匡正》等學術論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專項項目一項。

目錄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綜述
    三、研究視角、思路與創新點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創新與不足
第一章  美好生活的基本內涵
  第一節  需要概念的學理辨析
    一、需要與慾望
    二、三種代表性的需要理論
    三、美好生活需要的內涵
  第二節  美好生活的價值內核
    一、美好生活是一種自主的生活
    二、美好生活是一種進步的生活
    三、美好生活是一種平衡的生活
  第三節  美好生活的結構關係
    一、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
    二、個人生活與公共生活
    三、學習生活與閑暇生活
    四、數字生活與線下生活
第二章  美好生活思想的歷史演進與價值意蘊
  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中美好生活的價值向度及實現路徑
    一、美好生活的價值向度
    二、美好生活的實現路徑
  第二節  西方思想史上美好生活思想的歷史演進與視域交融
    一、西方美好生活思想的歷史演進
    二、美好生活的兩種研究傳統
  第三節  馬克思經典文本中的美好生活思想
    一、美好生活的邏輯起點:以「現實的人」為生活的主體
    二、美好生活的現實展開:以「感性的活動」為核心
    三、美好生活的價值旨歸:人的自由與解放
  第四節  新時代美好生活思想的價值意蘊
    一、美好生活的邏輯理路
    二、美好生活的價值實現
  第五節  美好生活與大學生價值導向的內在關聯
    一、大學生價值導向的基本遵循
    二、美好生活視域下大學生價值導向的邏輯蘊含
    三、美好生活視域下大學生價值導向的實現進路
第三章  美好生活的偏離:當代大學生的價值探查
  第一節  自我認同與生活的呈現
    一、自我認同:生活的核心議題
    二、多重結構關係下的生活
  第二節  生活結構性失衡的現象探查
    一、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失衡
    二、個人生活與公共生活的失衡
    三、學習生活與閑暇生活的失衡
    四、數字生活與線下生活的失衡
  第三節  結構性失衡背後的價值隱憂
    一、物質的豐裕與精神的虛無
    二、主體價值的張揚與公共關懷的失落

    三、學習目標的偏離與閑暇本質的遮蔽
    四、現實秩序的解構與虛擬自由的幻象
第四章  當代大學生生活失衡與價值失落的根源
  第一節  複雜的現代性與個體化進程
    一、社會的變遷與個體價值觀念的轉變
    二、大眾文化與日常生活的聯結
  第二節  數字生活方式的興起
    一、數字時間下「漫遊」的生活策略
    二、數字聯結下疏離的身心狀態
  第三節  教育精神的轉變與競爭邏輯的蔓延
    一、教育精神的古今之變
    二、競爭文化在教育生活的蔓延
  第四節  自我認同的實踐困境與生活變遷的精神表徵
    一、自我認同的實踐困境
    二、生活變遷的精神表徵
第五章  為了美好生活:大學生價值導向的實現
  第一節  大學生價值導向的基本原則
    一、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
    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精神根基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價值
    四、以習近平青年奮鬥觀為時代內容
  第二節  大學生價值導向的核心議題
    一、自我倫理的建構
    二、進步觀念的重建
    三、關係理性的培養
  第三節  大學生價值導向的展開維度
    一、國家維度
    二、社會維度
    三、個人維度
  第四節  大學生價值導向的平衡機制
    一、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平衡機制
    二、個人生活與公共生活的平衡機制
    三、學習生活與閑暇生活的平衡機制
    四、數字生活與線下生活的平衡機制
結語  美好生活:價值導向的展望
主要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