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近現代武術思想史研究

  • 作者:編者:劉祖輝|責編:張佳儀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79502
  • 出版日期:202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6
人民幣:RMB 10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近現代武術思想的形成過程也是一種「文化再生產」的過程,要弄清這種文化再生產的過程依賴於對整個社會場的總體把握。武術發展也總是基於競技思想、健身思想、教育思想、文化思想等四種思想的脈絡在發展延續。本書運用文獻法、比較法、調查法等方法全面梳理並解釋了中國近現代武術思想史的生成脈絡。
    本書可供歷史文化學領域的研究人員、民族傳統體育學專業教師和研究生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劉祖輝|責編:張佳儀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中國近現代武術思想史研究的背景
  第二節  思想、思想史、武術思想史的含義
    一、思想
    二、思想史
    三、武術思想史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指導性方法
    二、技術性方法
    三、具體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式、學術素材:近現代武術思想史研究的難點
    一、近現代武術思想研究範式
    二、歷史研究的複雜性
  第五節  歷史性與文化性:近現代武術思想研究所把握的脈絡
    一、歷史研究的「歷時性」與「共時性」
    二、思想研究的「精英思想」與「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
第二章  中國近現代武術競技思想
  第一節  競技武術:定義、地位與意義
    一、競技體育與競技武術的定義
    二、競技比賽推動武術迅速普及
    三、競技比賽事關中國武術的社會地位
  第二節  競技武術的萌芽:張褚之爭
    一、競技比賽、催發興會
    二、國術之性質本為競技運動
    三、張褚之爭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競技武術雛形的建構:比演
    一、增強體質:比演的社會背景
    二、民族運動會:比演的成功範例
    三、武術欣賞評價:比演評論
    四、「比演」規則的探索
    五、第一部《武術競賽規則》:比演的定型
  第四節  競技武術的完善
    一、比演:套路競賽逐步完善
    二、比打:競技武術格鬥崛起
    三、打練並進:競技武術完美構想
    四、競技武術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五、競技武術教學訓練、評判技術科學化
  第五節  競技武術的歷史功績
    一、失去「野地」的傳統,式微無法避免
    二、從下里巴人到陽春白雪:競技武術的歷史功績
第三章  中國近現代武術健身思想
  第一節  融合養生術、講求外練內養:近代中國內家拳體系的逐步完善奠定了武術健身思想基礎
    一、冷兵器時代戰爭落幕,武術的生存環境轉向民間
    二、武術與傳統養生術融合,逐步形成內家拳
    三、「民主」與「科學」思潮推動武術健身觀的形成
  第二節  增強體質、防病治病:新中國成立初期武術的主要功能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的生活與體質健康狀況
    二、體育增強人民的體質與勞衛制的實行
    三、武術在增強人民體質中的發展

    四、太極拳健身運動的發展
    五、氣功等養生功法的發展
  第三節  豐富文化生活,服務全民健身:改革開放后武術健身的發展
    一、改革開放為健身武術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
    二、氣功與健身氣功的曲折發展
    三、太極拳健身
    四、木蘭拳健身的興起
  第四節  促進身心健康、實現自我調適:21世紀武術健身的主流觀念
    一、現代病危機和對健身養生的內心渴望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生命價值觀」的理解
    三、傳統武學對「生命價值觀」的融合
  第五節  被發明的傳統:中華武術健身思想演化的「神話」
第四章  中國近現代武術教育思想
  第一節  尚武教育:近代武術教育思想的核心
    一、軍國民教育思想的緣起
    二、軍國民教育思潮時期的學校尚武思想
  第二節  體質教育、套路優先:新中國成立以來武術教育思想的主流
    一、體質教育
    二、套路優先
  第三節  技擊引導、傳承文化:改革開放后武術教育思想的轉折
    一、素質教育:學校武術教育的新理念
    二、技擊引導:學校武術教育的關鍵
    三、傳承文化:學校武術教育的歷史任務
  第四節  國學定位、課程改革:「他者」視野下武術教育思想重構的宏大願景與實踐
    一、國學定位:武術教育思想重構的宏大願景
    二、新課程理念:武術教育改革的應然之路
第五章  中國近現代武術文化思想
  第一節  基於規訓視域的「武術文化思想」學名建構
    一、「文化」到「武術文化」
    二、「傳統」「國術」「中國」:規訓的話語
  第二節  尋根:武術文化研究張力之一
    一、強國強種、科學化改造固有之體育:近代武術文化尋根之目的
    二、揚我國威、振奮民族精神:武術文化尋根的精神動力
    三、振興武術、光大民族文化遺產:改革開放初期武術文化尋根的歷史責任
    四、從小武術走向大武術:改革開放后武術文化尋根的視野突破
    五、「弘揚與培育民族精神」:新的歷史使命下武術文化尋根的理路
    六、尋根武術的意義
  第三節  現代化:武術文化研究張力之二
    一、「土洋武術之爭」:現代化武術的啟蒙
    二、現代化武術的逐步成熟
    三、現代化武術的張力
    四、異化:現代化武術的反思
    五、現代化武術的意義
  第四節  返本開新:武術文化研究的趨勢
    一、傳承與包容的內容開發
    二、跨界合作的活力激發
    三、因地制宜的集聚創新
  第五節  「武術文化思想」學名規訓的反思
    一、武術文化思想的學科自覺難以超越特定歷史階段
    二、武術文化思想研究從大敘事轉向小敘事

    三、武術文化思想研究的學科質疑
    四、武術文化思想研究需要警惕「偽文化」現象
第六章  民族復興:近現代武術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恆定主題
  第一節  尚武救國:近代武術的思想基礎
    一、尚武強兵
    二、尚武強種
    三、尚武強身
  第二節  文化自覺:現代武術的思想基礎
    一、自覺于社會意識:現代武術思想演變自覺服務於我國社會意識
    二、自覺於國家建設:新中國武術理論發展與整個國家建設的重大理論突破緊密相關
第七章  文化再生產:近現代武術思想演變的文化學分析
  第一節  武術思想的基礎:場域
    一、社會結構中的場域性質:武術場存在論的穩固與深化
    二、場域的運行機制
  第二節  武術思想實踐邏輯:慣習
    一、慣習的持久性:由「打」到「不打」的技擊觀傳承
    二、慣習的可轉移性:從「自衛」到「衛國」的習武動機轉向
    三、慣習的開放性與能動性:武術傳承方式變遷
  第三節  武術思想實踐工具:資本
    一、資本的存在形式
    二、資本理論的特徵
  第四節  權力整合與價值驅動:歷史視角下的武術文化再生產的動因
    一、清末武術文化再生產驅動力:謀求生存
    二、民國武術文化再生產驅動力:振奮民族
    三、新中國武術文化再生產驅動力:服務人民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