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醫養生與食療(供食品類藥學類中醫藥類藥品與醫療器械類健康管理與促進類等專業用第2版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食品類專業十四五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鄭慧芝//彭電|責編:何紅梅//張璐瑤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
  • ISBN:9787521443097
  • 出版日期:2024/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6
人民幣:RMB 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為「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食品類專業第二輪規劃教材」之一,根據本套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和原則要求,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特點編寫而成。本教材圍繞中醫養生法與食療展開,系統闡述中醫養生的基本理論、技能及食療配方與製作工藝。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聚焦中醫養生,詳述其基本理論知識,包括中醫養生概述、中醫養生基本原則、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氣血津液、病因病機、體質以及常見的養生方法。下篇則深入探討食療領域,涵蓋食療的基礎知識、食物類別與性能、藥物類原料、體質食療、四季養生食療、保健類食療、內科疾病食療、婦科疾病食療。本教材為書網融合教材,即紙質教材有機融合電子教材、教學配套資源(PPT、微課等)、題庫系統。
    本教材主要供高等職業院校食品類、藥學類、中醫藥類、藥品與醫療器械類、健康管理與促進類等專業使用,亦可作為健康產業從業者的參考用書。

作者介紹
編者:鄭慧芝//彭電|責編:何紅梅//張璐瑤

目錄
上篇
  第一章  中醫養生概述
    第一節  中醫養生的含義和特點
      一、中醫養生的概念
      二、中醫養生的特點
    第二節  中醫養生髮展簡史
      一、上古時期
      二、先秦時期
      三、秦漢時期
      四、晉隋唐時期
      五、宋金元時期
      六、明清時期
      七、近現代時期
  第二章  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
      一、正氣為本
      二、天人相應
      三、形神並養
      四、辨因施養
      五、動靜相宜
      六、綜合調養
  第三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一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基本概念與特性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養生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與特性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養生學中的應用
  第四章  藏象學說
    第一節  概述
      一、藏象及藏象學說的基本概念
      二、中醫學臟腑的分類
    第二節  五髒的生理功能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第三節  六腑的生理功能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五章  氣血津液
    第一節  氣
      一、氣的基本概念
      二、氣的分類

      三、氣的作用
    第二節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作用
    第三節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作用
    第四節  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
      一、氣與血的關係
      二、氣與津液的關係
      三、血與津液的關係
  第六章  病因病機
    第一節  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內傷病因
      三、病理產物病因
      四、其他病因
    第二節  病機
      一、邪正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氣血失常
  第七章  體質
    第一節  體質的概念
    第二節  體質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後天因素
    第三節  體質的分類
      一、傳統分類法
      二、現代分類法
  第八章  常見的養生方法
    第一節  經絡腧穴養生
      一、經絡腧穴的概念
      二、經絡系統的組成
      三、腧穴的分類
      四、經絡的生理功能
      五、腧穴的治療作用
      六、經絡腧穴學說的應用
      七、時辰與經絡腧穴養生
    第二節  按摩養生
      一、按摩的概念
      二、按摩的分類
      三、常用的按摩手法
    第三節  艾灸養生
      一、艾灸操作方法
      二、艾灸養生方法
      三、艾灸養生注意事項
    第四節  拔罐養生
      一、罐的種類
      二、拔罐的方法
      三、拔罐的操作

      四、拔罐的保健作用和使用範圍
      五、辨證施罐
      六、拔罐的注意事項
    第五節  運動養生
      一、中醫運動養生
      二、運動養生的好處
      三、運動養生的注意事項
    第六節  雅趣養生
      一、音樂養生
      二、弈棋養生
      三、書畫養生
      四、品讀養生
下篇
  第九章  食療的基礎知識
    第一節  中醫食療的起源與發展
      一、中醫食療學的定義和特點分類
      二、中醫食療的歷史
    第二節  食物的性能
      一、食物的性味
      二、食物的歸經
    第三節  食物的應用
      一、平衡膳食
      二、食物的合理應用
      三、食物的類型
      四、飲食禁忌
    第四節  食療的基本原則
      一、食療的整體觀
      二、辨證施食
  第十章  食物類別與性能
    第一節  補益類食物
      一、補氣類食物
      二、補陽類食物
      三、補血類食物
      四、補陰類食物
    第二節  溫里類食物
    第三節  理氣類食物
    第四節  理血類食物
      一、止血類食物
      二、活血類食物
    第五節  祛濕類食物
    第六節  清熱類食物
    第七節  化痰止咳平喘類食物
      一、化痰類食物
      二、止咳平喘類食物
    第八節  其他類食物
  第十一章  藥物類原料
    第一節  解表葯
    第二節  清熱葯
    第三節  潤下藥
    第四節  祛風濕葯

    第五節  化濕葯
    第六節  利水滲濕葯
    第七節  溫里葯
    第八節  理氣葯
    第九節  消食葯
    第十節  止血藥
    第十一節  活血化瘀葯
    第十二節  化痰葯
    第十三節  止咳平喘葯
    第十四節  安神葯
    第十五節  平肝熄風葯
    第十六節  補虛葯
    第十七節  收澀葯
  第十二章  體質食療
    第一節  氣虛體質食療
    第二節  陽虛體質食療
    第三節  陰虛體質食療
    第四節  血虛體質食療
    第五節  痰濕體質食療
    第六節  濕熱體質食療
    第七節  血瘀體質食療
    第八節  氣鬱體質食療
  第十三章  四季養生食療
    第一節  春季養生食療
    第二節  夏季養生食療
    第三節  秋季養生食療
    第四節  冬季養生食療
  第十四章  保健類食療
    第一節  潤膚養顏類食療
    第二節  延年益壽類食療
    第三節  美髮烏髮類食療
    第四節  明目增視類食療
    第五節  健美減肥類食療
  第十五章  內科疾病食療
    第一節  感冒食療
    第二節  咳嗽食療
    第三節  不寐食療
    第四節  消渴食療
    第五節  便秘食療
    第六節  泄瀉食療
    第七節  胃痛食療
  第十六章  婦科疾病食療
    第一節  月經先期食療
    第二節  月經後期食療
    第三節  月經先後不定期食療
    第四節  月經過多食療
    第五節  月經過少食療
    第六節  經期延長食療
    第七節  痛經食療
    第八節  產後缺乳食療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