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 作者:陳宗成|責編:李峰偉
  • 出版社:廈門大學
  • ISBN:9787561593691
  • 出版日期:2024/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17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基於哲學、社會學和教育學,從腦神經科學、視覺心理學、創新心理學及眾多基礎心理學(包含認知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青少年發展心理學等)等基本原理出發,結合35年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從理論、模式和實踐3個層面,試圖系統建立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理論、教學模式和實踐方略,探索中學階段如何通過「三畫高階思維」的方式,同時發揮「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與靈感思維」的特長,激發個體的天賦秉性和創造慾望。培養個體思維的獨立性、獨特性和獨創性,培養個體思維的發散性、借鑒性和融合性,培養個體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批判性,探索如何通過課堂上獨立設置的「創畫遷移」環節,培養個體的創造意識、創造方法、創造策略和創造習慣,使個體成為一個既具有家國情懷與社會道義,又具有個性理想與審美意味的人.成為一個學業優異、身心健全,又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人,真正完成「立德樹人」的時代使命。
    本書分成理論研究、模式研究與實踐研究3部分。

作者介紹
陳宗成|責編:李峰偉
    陳宗成,廈門市湖裡區教師進修學校物理教研員,正高級教師,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及區域規範性共同體系統理論的創始人、踐行者和推廣者,福建省中考命題庫專家,新課標研究專家,東北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廈門市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廈門市初中物理學科指導組核心成員。     主持參與國家、省、市等各級課題研究數十項;發表北大核心、CN論文數十篇,其中9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2篇進入年度綜述(思維可視化及跨學科實踐研究);出版專著多部。獲廈門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次、廈門市優秀教育研究成果獎一等獎2次、廈門市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1次。     指導湖裡區物理學科教學,物理中考成績連續7年位於全省最前列;指導湖裡區物理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等各級各類教學大賽,獲特等獎、一等獎等各獎項近百項;開設各級公開教學、講座、教育培訓近千場。

目錄
第一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內涵特徵
  第一節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內涵界定:能直觀的素養培育
    一、思維可視化教學相關概念
    二、思維可視化教學內涵界定
  第二節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顯著特徵:看得見的建構全程
    一、教學全程看得見
    二、重要行為看得見
    三、建構糾偏看得見
    四、習得成果看得見
第二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功能定位
  第一節  認知功能:會成長的認知發展鏈條
    一、可視化手段推動產生式認知鏈條順利產生
    二、自髮式認知鏈條的基本範疇:兩域三向
  第二節  創造功能:可轉化的學習創造系統
    一、經驗思維繫統與理論思維繫統轉換
    二、模糊思維繫統與清晰思維繫統轉換
    三、常規思維繫統與創造思維繫統轉換
  第三節  生命功能:自健全的教育社會品格
    一、生命主體:既是主角,也是配角
    二、學習行為:既在親歷,也在籌劃
    三、社會指向:既為立己,更為弘道
第三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意義指向
  第一節  哲學意義指向
    一、從本體論的角度洞察.思維可視化教學創造了全新的教學本體
    二、從認識論的角度洞察.思維可視化教學創造了全新的認識範疇
    三、從方法論的角度洞察,思維可視化教學創造了全新的思維方式
  第二節  心理學意義指向
    一、視覺心理學意義
    二、認知心理學意義
    三、創造心理學意義
    四、青少年發展心理學意義
    五、社會心理學意義
  第三節  教育學意義指向
    一、對「育」而言,樹立了個體的主體地位
    二、對「教」而言,實現了最大程度的教導
    三、對「學」而言,實現了深度的意義學習
    四、對「思」而言,發展了個體的高階思維
    五、對「評」而言,培養了個體的元認知能力
第四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重思維原則
    一、注重證據性思維培養
    二、注重實踐性思維培養
    三、注重結構化思維培養
    四、注重創造性思維培養
    五、注重反思性思維培養
  第二節  三合一原則
    一、三線合一
    二、各有側重
  第三節  全建構原則
    一、全方位建構

    二、全過程建構
    三、全體系建構
  第四節  勤記錄原則
    一、及時記錄
    二、全面記錄
    三、清晰記錄
第五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主要方式:三畫高階思維
  第一節  獨畫高階思維,實現深刻的自主思辨(1)
    一、獨畫思維充分樹立學習主體,實現獨立思維
    二、獨畫思維激發良好思維狀態,實現高階思維
    三、獨畫思維有意展開刻意聯想,催生創新思維
    四、獨畫思維培育良好思維意志,確保創造實現
  第二節  獨畫高階思維,實現深刻的自主思辨(2)
    一、獨畫思維的常見形式
    二、獨畫思維的過程與內容
    三、獨畫思維的空間排版
    四、獨畫思維的教學策略
  第三節  共畫高階思維:激發激烈的智慧融合(1)
    一、共畫思維對思維品質的培養
    二、共畫思維的主要表現形式
    三、共畫思維中教師評畫的作用
  第四節  共畫高階思維:激發激烈的智慧融合(2)
    一、共畫思維的教學實施
    二、共畫思維的空間排版
    三、共畫思維的教學策略
  第五節  創畫高階思維:實現自信的智能創造(1)
    一、從教育理念上保證了個體創造性目標的樹立
    二、從教學模式上保證了個體創造性行為的激發
    三、從學習行為上保障了個體創造性思維的產生
    四、從課堂環節上保障了個體創造性思維的實現
    五、從作業設置上保障了個體創造性思維的進階
  第六節  創畫高階思維:實現自信的智能創造(2)
    一、創畫思維的組織實施
    二、創畫思維的空間排版
    三、創畫思維的教學策略
第六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基本模式:1體·3段·8環
  第一節  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囿於課堂階段沒有涵蓋課前課後
    一、傳統教學模式局限於課堂階段,與課前課後脫節
    二、傳統教學模式的本質是知識傳授,而非為了創造
    三、缺乏課後課程目標一體化設計.教學常淪為低效
  第二節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模式的突破:涵蓋課前課堂課後
    一、完整的教學模式可將正式課程目標實施於課前
    二、完整的教學模式須將正式課程目標延續到課後
  第三節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模式構成:1體.3段.8環
    一、1體·3段·8環教學模式構成
    二、l體·3段·8環教學模式闡釋
第七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教學籌劃:「1體化」設計
  第一節  「l體化」之課前「學習目標預設」可視化
    一、學情可視化
    二、課程目標預設可視化

    三、資源可視化
  第二節  「1體化」之課堂「學習目標生成」可視化
    一、前提:基於學習目標可視化
    二、關鍵:成於建構過程可視化
    三、效益:見於學習成果可視化
  第三節  「1體化」之課後「學成目標運用」可視化
    一、復盤畫思維
    二、煉學成成果
    三、微項目創編
第八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課堂操作:3段·8環
  第一節  階段1學習目標引入階段:環節1一環節2
    一、環節1  出示目標·學習目標可視化
    二、環節2  引入情境·情境引入可視化
  第二節  階段2  目標建構生成階段:環節3斗環節6
    一、環節3  探畫問題·問題指向可視化
    二、環節4構畫本質·內涵建構可視化
    三、環節5  共畫定義·結果生成可視化
    四、環節6  練畫測評·目標評測可視化
  第三節  階段3知識應用創新階段:環節7一環節8
    一、環節7  再畫應用·知識運用可視化
    二、環節8創畫遷移·遷移創新可視化
第九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核心策略
  第一節  理念性策略:以理念促教學觀念轉型
    一、從理念上促進從側重知識傳授到力主思維創新的觀念轉型
    二、從理念上完成從簡單學科情境到複雜真實情境的方式轉型
    三、從理念上保障教學籌劃由細備知識到深備思維的備課轉型
  第二節  組織性策略:以模式促教學行為的轉型
    一、基於創新培養教學模式,從組織上確保學業行為由習得性向創新性轉化
    二、基於針對分層教學模式,從組織上確保挑戰行為由共性化向個性化轉化
    三、基於挑戰情境教學模式,從組織上確保認知行為由被動式向主動式轉化
    四、基於三畫思維教學模式,從組織上確保創新行為由看不見向看得見轉化
  第三節  行動性策略:以行動促創新成果產生
    一、以「獨畫」行為促進創新思維產生
    二、以「共畫」行為促進創新思維進階
    三、以「創畫」行為促進創新思維實現
第十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必備技能
  第一節  畫的技能
    一、確定畫的內容
    二、選擇畫的形式
    三、把握畫的時機
    四、進行畫的連接
    五、預設畫的布局
  第二節  聯想技能
    一、掌握聯想類型
    二、進行聯想訓練
  第三節  推理技能
    一、掌握歸納推理
    二、掌握演繹推理
    三、掌握類比推理
  第四節  交流技能

    一、交流原則
    二、交流內容
    三、交流策略
第十一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教學評價
  第一節  教師評價
    一、評價內容
    二、評價方式
    三、評價實施
    四、評價運用
  第二節  學生評價
    一、評價內容
    二、評價方式
    三、評價實施
    四、評價運用
第十二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校本開發
  第一節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與原則
    一、開發意義
    二、開發原則
  第二節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與類型
    一、開發主體
    二、常見類型
第十三章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的師生培訓
  第一節  教師培訓
    一、培訓的主要內容
    二、培訓的常用策略
    三、培訓的注意事項
  第二節  學生培訓
    一、培訓的主要內容
    二、培訓的基本策略
    三、培訓的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中學思維可視化教學模式
  附錄2  「流體壓強」3段·8環課堂教學模式
  附錄3  跨學科聯想:由水想到什麼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