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教育與教師教育/教師教育哲學譯叢

  • 作者:(英)理查德·S.彼得斯|責編:彭呈軍|總主編:王占魁|譯者:王占魁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76041545
  • 出版日期:2024/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9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教育與教師教育》是英國教育哲學學會(PESGB)的創立者及首任主席、倫敦大學教育學院(IOE)院長和教育哲學教授理查德·斯坦利·彼得斯主編的《國際教育哲學文庫》中的一種,其寫作時段(1964至1972)恰好位於《倫理學與教育》出版前後。因此,其中既包含了他對其代表作《倫理學與教育》寫作背景的介紹,也包含了作者在該書出版以後針對學界相關質疑所作的進一步思考。與此同時,該書所涉主題也從「教育的正當性」「教育與有教養的人的關係」「教育質量的含義」「自由教育的歧義與困境」「柏拉圖的教育觀」「哲學在教師訓練中的地位」「教育(學科)作為教學的具體準備」「教育作為一門學術性學科」「大學在教師教育中的職責」九個方面,充分展現了一位分析教育哲學家對「教育」(學科)與「教師教育」問題的系統思考。

作者介紹
(英)理查德·S.彼得斯|責編:彭呈軍|總主編:王占魁|譯者:王占魁

目錄
作者原序
致謝
引言
第一部分  教育
  第一章  教育與有教養的人:進一步的思考
    第一節  「教育」與「改革」的比較
    第二節  針對認知條件的反對意見
    第三節  價值是教育的唯一條件嗎?
    第四節  認知是教育的根本條件嗎?
    第五節  教育與有教養的人
    第六節  概念分析的限度與要點
  第二章  教育質量的含義
    第一節  「質量」的概念
    第二節  教育的內在質量
      一、「有教養」的產品標準
      二、教育程序的過程標準
    第三節  教育機構的外在目標
    第四節  社會原則與教育機構
    第五節  質量分析對行政決策的影響
  第三章  自由教育的歧義性及其內容問題
    第一節  自由教育的三種解讀
    第二節  自由教育即知識本身
      一、為了實用目的的知識
      二、為了知識本身的知識
      三、知識的進步
      四、有教養的心靈狀態
    第三節  自由教育即普通教育
      一、思考的多維性
      二、知識的關聯性
      三、理解的全面性
    第四節  自由教育即自由人的發展
      一、自主是一種心態
      二、道德上的自主性
      三、判斷力與想象力
    第五節  結論
  第四章  自由教育的困境
    第一節  自由教育即普通教育
    第二節  自由教育即知識本身
    第三節  自由教育即非專制教育
  第五章  關於教育正當性的辯護
    第一節  教育的獨特價值
      一、發達的推理能力
      二、廣泛的理解力
      三、為事情本身而做
      四、教育過程的邏輯關係
    第二節  教育的工具性辯護
      一、知識與理解
      二、理解的廣度
      三、非工具性的態度
    第三節  工具性辯護的不完備性/1()

    第四節  教育的非工具性辯護
      一、免於無聊
      二、理性的價值
    第五節  非工具性的態度
    第六節  結論性問題
  第六章  柏拉圖的教育觀是正確的嗎
    第一節  柏拉圖教育建議的邏輯結構
      一、價值判斷
      二、人性假設
      三、相應的教育建議
    第二節  柏拉圖的積極貢獻
    第三節  對柏拉圖的批評
第二部分  教師教育
  第七章  哲學在教師訓練中的地位
    第一節  為什麼要引入理論
    第二節  理論的選擇與呈現所應遵循的原則
    第三節  作為教育理論分支的「教育哲學」是什麼意思
    第四節  在初始訓練階段應該教授哪些教育哲學內容
    第五節  應該如何教授教育哲學
  第八章  「教育」(學科)作為教學的具體準備
    第一節  內容的優先順序
    第二節  「教育」(學科)對課程設置的貢獻
    第三節  關於技能的教學
    第四節  教育的一般理論
    第五節  理論對實踐的影響
  第九章  教育作為一門學術性學科
    第一節  教育研究的跨學科性質
    第二節  教育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三節  課程理論的發展
    第四節  教育學者的三個生活世界
  第十章  大學在教師教育中的職責
    第一節  大學作為一個公共機構
    第二節  大學應該關注教育研究嗎?
      一、教育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
      二、教育研究與大學觀念的契合性
      三、大學關注教育研究的方式
    第三節  大學與教學專業的自主權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