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康德教育哲學研究(基於方法論內容的闡釋)/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前沿

  • 作者:陳得軍|責編:王穎超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ISBN:9787513092364
  • 出版日期:2024/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2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康德哲學和教育理論分別是現代哲學的基礎和現代教育理論的源頭。但是,由於二者論述的重點和風格各不相同,所以他們之間的邏輯關係仍然是學術界討論至今的一個問題。康德有一部他的學生整理出版的《論教育學》,但是他的教育哲學蘊含在他的整個哲學體系之中而不限於單行本的《論教育學》。本書不揣淺陋,立足於康德哲學文本的五個「方法論」內容,嘗試探討康德哲學和教育理論的關係,勾勒出康德並沒有以教育之名撰寫出的有關教育的批判性哲思。

作者介紹
陳得軍|責編:王穎超
    陳得軍,2020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現為新疆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哲學。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各級各類課題8項。

目錄
第一章  康德教育哲學的系統結構
  第一節  論康德哲學的教育學意義
    一、康德開啟了教育的現代化
    二、康德賦予「目的論」新的意義
    三、教育是人類進步的支柱
    四、宗教和歷史觀是理解人類進步的理性理念
  第二節  康德的教育階段論
    一、作為培養基礎的紀律和自然的教育
    二、孕育道德是培養和文明化階段的目標
    三、培養原理的道德是道德化的核心任務
第二章  第一批判「方法論」的教育學闡述
  第一節  純粹理性的訓練:消極性的「方法論」
    一、貫穿理論與實踐是理性目的的批判性認知目的
    二、運用理性的批判破除理性獨斷運用和懷疑運用的缺陷
    三、純粹理性在假設和證明上的訓練承擔著批判的教育目的
  第二節  純粹理性的法規:積極性的「方法論」
    一、訓練具有積極和消極的雙重作用
    二、促進道德發展是法規的積極性認識
    三、區分意見、知識和信念是學習者判斷自我和真理概念關係的基礎
  第三節  純粹理性的建築術:建構性的「方法論」
    一、建構教育體系確保教育秩序符合人類的最終目的
    二、批判的路徑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最好方式
第三章  培養實踐理性:第二批判「方法論」的教育學闡述
  第一節  道德判斷力:培養對法則的品味
    一、客觀的法則何以成為主觀的動機道德教育的核心問題
    二、預備性教育破除阻力
    三、通過道德練習獲得判斷力
    四、美與崇高深化道德練習,培養道德判斷力
  第二節  蘇格拉底式的教學方法:培養道德判斷的習慣
    一、閑談與對話可以培養道德洞察力
    二、道德勇氣能夠培養道德執行力
    三、塑造思維方式實踐道德洞察力
  第三節  公民社會的教育功能:塑造人格
    一、公民社會發揮著外部教育機制的價值
    二、通過自由交流塑造學習者的人格
    三、教師承擔著國家哲學在公民社會中的教化功能
第四章  第三批判「方法論」和「倫理方法論」的教育學闡述
  第一節  審美關係:審美判斷力「方法論」的教育價值
    一、崇高感構成了學習者人格發展的基礎
    二、審美對道德教育起到支持性作用
    三、借用文明化培養適合人性的社會性
  第二節  目的論關係:目的論判斷力「方法論」的教育價值
    一、目的論:與自然有關的目的判斷
    二、終極目的:引導學習者追求卓越發展
    三、批判哲學:以人的規定和使命為基礎整合其他學科的發展
  第三節  倫理關係:德性論「方法論」的教育價值
    一、道德問答手冊的教育意義
    二、友誼理念促使學習者成為人類之友
    三、友誼是學習者心靈生活的原則
結語:為了理性與自由的教育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