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讓學生愛上你的教學(精)/大夏書系

  • 作者:凌宗偉|責編:盧風保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76042924
  • 出版日期:2023/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53
人民幣:RMB 5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理論與實踐融為一爐的最新結晶。全書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教學的內涵進行分析,通過一篇篇文字回答了何為教學、何為教師、何為學習、何為教學理解等一系列問題,說明了「教學是簡單的,更是複雜的」的道理。第二部分論述了教師理解教學的重要性,集中回答了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強化教師理性反思能力、以及對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課堂觀察等具體內容的理解等問題,並以教學案例現身說法,呈現基於深刻理解的教學該有的樣態。第三部分細緻地分析了對教學活動組織的理解,包括教學規範的遵從與改變、教學態度與教學效果、對學生的關注與支持、教學目標的微調等問題,讓教學理解體現在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第四部分強調了要加強對教學的研究,「要借助有關理論的指導,否則就有可能永遠停留在經驗主義的層面中理解教學」。整本書觀點明確,要言不煩,適合中小學一線老師研讀。

作者介紹
凌宗偉|責編:盧風保
    凌宗偉,男,1958年2月生。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校長、中國教育報刊社簽約評論員、《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十大讀書推動人物」之一、江蘇省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做過四年高中教務處副主任、13年高中教學副校長、6年校長。2013年8月從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二甲中學校長位置卸任,現任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負責人。     主要研究方向:學校管理、語文教育、家庭教育。民國教育家劉百川研究者,學校行為文化建設的倡導者、踐行者。在全國各地講學數十場。語文教學主張「遇物則誨,相機而教」,形成了「大氣磅?,細處攝神」的教學風格。近年來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學刊》、《中國教育報》等各類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近四百篇。先後在《教育家》、《今日教育》、《教育時報》設有專欄。專著有《語文教師的使命》,主編書籍有《校長之道和人格修煉》、《健康教育》、《成長的煩惱》等。

目錄
序 教學理解是貫通教師知與行的關鍵
前言
第一輯 教學是簡單的,更是複雜的
  從課程與教學的視角理解「減負增效」
  學習無非就是重複
  老師無非就是個搬運工,怎麼搬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成「經師」易,為「人師」難
  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方為「人師」
  跳出各種理論製造的認知混亂
  警惕影響專業發展的偶像崇拜
  解決線上教學帶來的困擾
  教學是一種善意的干預
  教學理解與教學決策
  態度改變,行為才能改變
第二輯 有怎樣的教學理解就有怎樣的教學
  缺乏理論指導的教育實踐只能是盲人摸象
  每個教師都應該有自己的教學思考
  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回歸教學常識
  「學習」是怎樣的事,「教學」又是怎樣的事
  理解教學從理解教學目標的設定與陳述開始
  「教學目標」為什麼要轉化為「學習目標」
  教學理解與教學設計
  為什麼要由教案設計走向教學設計
  「LOTIAR」教學設計框架與教學實施
  教學理解與課堂觀察
  附1:傑拉爾德·C·厄本恩等《校長論:有效學校的創新型領導》中關於教學觀察流程的建議
  附2:《如何調動與激勵學生:喚醒每個內在學習者》中關於教學環境設計的建議
第三輯 教學理解與教學活動組織
  先從教學規範開始,然後再談教學改革
  教學態度與教學效果
  關注學生課堂上細微末節的反應
  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做相應的調整
  及時給學生提供支持,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為什麼必須走到學生身邊去
第四輯 在教學研究中理解教學
  為什麼要讀一點書
  為什麼要認真研究課標與教材的關係
  如何用教材教
  為什麼要有學習者視角
  如何理解「以教促學」
  教學目標何以達標
  為什麼說課堂管理不僅是技術,更是學問
  尊重差異是理念還是策略
  為什麼教學目標是教學評價的依據
  課型與教學
  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如何才能有效
  為什麼要降低教學難度
  為什麼要堅持「『教—學—評』一致性」
  「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背景下課堂如何轉型
  如何理解「教學主張」

  為什麼要逃離「敘事陷阱」
  人工智慧時代,教師是「關鍵人群」
附:《讓天賦自由》讀書摘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