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互惠增能創生--學校與社區合作發展研究

  • 作者:李文淑|責編:彭小華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ISBN:9787513088077
  • 出版日期:2023/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1
人民幣:RMB 10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依據「問題-分析-建議」的邏輯框架,從學校與社區合作的價值取向、實踐策略、困境、趨向等層面進行文獻評述,以濟南市歷下區甸新一小和甸新社區、名玉小學與名玉社區為主要研究對象,採用文獻法、訪談法、觀察法的質性研究方法進行各類資料收集,並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和編碼,以互惠理論、增能理論和教育生態系統理論為理論基礎,對當前學校與社區合作的現狀、困境和未來發展進行審視和分析。

作者介紹
李文淑|責編:彭小華
    李文淑,博士,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系,挪威特羅姆瑟大學社會科學與教育學院訪問學者。現為山東建築大學法學院社會工作系教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家校社合作、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社區治理。主持山東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一項,合著書籍三部,在中英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七篇,為第五屆全國教育實證優秀學位論文獎獲得者。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緣由
    (一)個人層面:不忘初心的七年之惑
    (二)社會層面:挑戰與發展機遇並存
    (三)國家層面:教育現代化政策推進
    (四)國際層面:本土化與國際化趨勢
  二、研究問題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學校
    (二)社區
  六、研究綜述
    (一)國內外學校與社區合作的研究進展
    (二)以往研究的特點與評述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設計
  一、理論基礎
    (一)互惠理論引發了合作機理的重構與實踐轉向
    (二)增能理論提供了賦能與自我增能的思考視角
    (三)教育生態系統理論揭示合作場域的結構分析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的選擇
    (二)研究對象的選擇
    (三)研究資料的收集
    (四)研究資料的分析
    (五)研究倫理說明
第三章  「因循守舊」與「順勢而為」:學校與社區合作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合作發展的博弈背景
    (一)甸新小學與甸新社區之間的「強強聯合」
    (二)名玉小學與兩個社區之間的「尷尬周旋」
  二、參與主體「行為—意識」的多維審視
    (一)安於現狀的「背眾」行為
    (二)順應時勢的「從眾」行為
    (三)自主探索的「出眾」行為
  三、合作發展的促成方式
    (一)「審慎」與「友誼」的相互性導致直接關係的建構
    (二)「家委會」與「社工」的嵌入支持外力賦能合作
  四、合作發展的實踐內容
    (一)標籤化公共理性發展實態的「教育合作」
    (二)以資源賦能共生髮展需求的「民生合作」
    (三)教育與管理層面和合博弈的「經濟合作」
    (四)節假日互動活動協同組織的「時際合作」
    (五)日常教學與實踐融合認同的「德融合作」
  五、小結
第四章  「內卷外困」與「舉步維艱」:學校與社區合作發展的現實困境生成機理
  一、「弱互惠」性學校與社區之間合作關係的受益失衡
    (一)對融合理念的拋離導致「割裂」與「偏愛」
    (二)對共生責任的逃避導致「敷衍」與「模仿」

    (三)對傳統規範的盤桓導致「表面」與「形式」
  二、「內卷化」學校和社區合作實踐發展的能量缺失
    (一)低水平專業學習力下的增能障礙
    (二)弱勢自我效能下的內生認知錯位
    (三)不完美公共理性下的局限性賦能
  三、「非定域性」學校與社區合作難以突破創新瓶頸
    (一)形同虛設的寡助止步于局域利他
    (二)迷惘的學校與社區合作道路荊棘
第五章  互惠:重塑學校與社區合作的價值發展
  一、明晰學校與社區互惠合作的演化向度
    (一)秉承學校與社區合作的廣泛互惠美德
    (二)規範學校與社區互惠合作的政策導向
    (三)提升學校與社區互惠合作的實踐理性
  二、落實學校與社區互惠合作的實踐維度
    (一)互惠共享的價值理念認同
    (二)自我導向學習與反思對話
    (三)支持民主協商與共同決策
    (四)提供合作必需的物質資源
第六章  增能:深化學校與社區合作的內涵發展
  一、為學校與社區合作關係「賦能」
    (一)堅持以黨政引領,保持和強化合作底色
    (二)加快政策化進程保障,提升合作權威性
    (三)完善合作評估監督機制,提高榜樣效能
  二、學校與社區的「自我增能」
    (一)學校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教育品質
    (二)社區應踐行科學治理策略,統籌合作發展規劃
第七章  創生:邁向學校與社區合作的協同創新發展
  一、成為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有機構成
    (一)以共同學習豐富實踐互動
    (二)以相互學習推動共同進步
    (三)以智慧學習引領深度探索
    (四)以終身學習賦能合作未來
  二、成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節點
    (一)以合作教育課程協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請進來」和「走出去」協同創新人才培養
    (三)完善合作平台的構建以協同強化教育效能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學校負責人訪談提綱
  附錄2:學生訪談提綱
  附錄3:教師訪談提綱
  附錄4:社區書記或管理人員訪談提綱
  附錄5:社區活動日常參與人員及社區居民訪談提綱
  附錄6:家長訪談提綱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