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百年史論

  • 作者:胡艷|責編:楊燕
  • 出版社:人民教育
  • ISBN:9787107369285
  • 出版日期:2023/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2
人民幣:RMB 6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第一部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發展史著作,全面梳理了一百多年來教研組體系化和制度化的發展歷程,論述和闡發了教研組在中國教育現代化、教師現代化轉型和專業化發展等中國本土實踐活動中的角色、價值、成績與問題,為當今中國教研組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歷史借鑒和經驗參照。
    本書是胡艷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我國中小學教學研究小組發展史研究」的成果,匯聚了作者多年研究的積累,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的萌芽(1901-1912年)、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的發展(1912-1949年)、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的體系化(1949年至今)。其中1949-1966年是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體系的創建階段,1966-1976年是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體系的停滯階段,1976-2000年是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體系的重建與推進階段,2000年至今是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體系的改革與創新階段。
    本書認為,中國中小學教研組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經驗,我國已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教研組織體系和中國特色的教研製度,這一體系和制度對我國教育現代化和教師專業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書既適合中小學教研人員、高等院校教育學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研究者研讀,也可供高等院校師範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閱讀,還可供對教育史感興趣的讀者參閱。

作者介紹
胡艷|責編:楊燕
    胡艷,浙江寧波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先後獲得教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師教育研究所(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教師》原執行主編和《教師教育研究》編輯部原主任。曾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育學院訪問深造。主要從事中國教師教育史和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主講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有「教師史話」「教育原理」「教育口述史」「教師教育史」等。主持的國家級或省部級課題主要有「政治社會學視角下的現當代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化進程研究」「北京市中學教研組長職責與素質研究」「我國中小學教學研究小組發展史研究」「歷史人類學視角下的民辦代課教師歷史研究」等。主要學術著作有《制度的建構與超越——北京師範大學與20世紀的中國師範教育》《當代教師教育問題研究》《泥土上的腳印——新中國第二代鄉村教師口述史》《規制與解放:百年來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化進程研究》《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百年史論》等。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的萌芽(1901—1912年)
  第一節  早期教育現代化的濫觴
    一、師夷長技以制夷
    二、教育乃救亡圖存之重器
    三、新式學堂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第二節  新教育呼喚新教師
    一、新式學堂的創立
    二、新式學堂的師資
    三、新式學堂的教學
  第三節  民間教育團體主導的新教育教研組織及其活動
    一、嚴修、張伯苓設立普通學社、師範補習所、教員研究所
    二、天津廣育學會推動塾師改良
    三、私塾改良會開展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
    四、江蘇教育總會設立單級教授練習所
  第四節  教育行政部門主導的新教育教研組織及其活動
    一、京師學務局開展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
    二、直隸提學使建立觀摩會和私塾改良研究會
    三、河南提學司設立師範研究所
    四、四川、貴州等地開展塾師教學改進活動
第二章  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的發展(1912—1949年)
  第一節  民國時期中小學教研組織發展的動因
    一、受過專業訓練的師資匱乏
    二、中小學教師的現代教學技能不足
    三、教師互研互助需求迫切
  第二節  教育行政部門助推教研組織發展
    一、北京政府時期教育行政部門推動教研組織的發展
    二、南京政府時期教育行政部門敦促地方建立體系化的教研組織
  第三節  民間教育團體推動教研組織的蓬勃發展
    一、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倡導教師研究
    二、各省市縣教育會組織開展教師學習和研究活動
    三、其他教育團體在教師研究學習上的作用
    四、北京政府時期和南京政府時期的不同
  第四節  校級教研組織的發展
    一、北京政府時期各校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
    二、南京政府時期的校內外教研
  第五節  成績與問題
    一、成績
    二、問題
第三章  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的體系化之一:創建(1949—1966年)
  第一節  背景
    一、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教育需要全面改造舊教育
    二、歷次教育改革要求教師適應並落實
    三、舊社會培養的教師須改造
    四、蘇聯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二節  新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體系的建立
    一、新中國教研組織體系的開端
    二、向蘇聯學習建立中小學教研組織體系
    三、中國特色的教研組織體系的建立及活動的開展
  第三節  成績與問題

    一、成績
    二、問題
第四章  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的體系化之二:停滯(1966—1976年)
  第一節  背景
    一、「文化大革命」爆發后各項事業停滯
    二、混亂局面得到遏制后各項工作逐步恢復
  第二節  「文化大革命」期間教研組織的狀況
    一、「停課鬧革命」,取消教研組織
    二、學校秩序整頓后教研組織活動有所恢復
第五章  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的體系化之三:重建與推進(1976—2000年)
  第一節  中小學教研組織體系的全面恢復
    一、中小學教研組織體系全面恢復的背景
    二、從粉碎「四人幫」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教研組織工作
    三、總結
  第二節  中小學教研組織體系建設的大力推進
    一、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的社會與教育狀況
    二、學校教研組和區域教研系統的完善
  第三節  成績與問題
    一、成績
    二、問題
第六章  中國中小學教研組織的體系化之四:改革與創新(2000年至今)
  第一節  中小學教研組織體系改革與創新的背景
    一、世界的競爭與挑戰對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我國教育積極迎接各種挑戰
    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呼喚高質量的教學
    四、教育信息化使教育的機遇和挑戰並存
    五、高質量的教育目標對師資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節  教育主管部門引導下中小學教研組織體系的改革
    一、明確要求教研為基礎教育服務
    二、重新強調以校為本的教研定位
    三、加強農村地區的教研建設發展
    四、五級教研組織體系的確立
  第三節  教科研訓一體化視角下中小學教研組織體系的創新
    一、教科研訓一體化產生的背景
    二、教科研訓一體化視角下的教研組織創新
    三、新形勢下教研人員的專業發展
  第四節  進入2l世紀以後教研組織開展活動的基本趨勢
    一、教學研究的校本化
    二、教研活動的網路化
    三、教育均衡視角下的聯片教研
    四、校際教研共同體
    五、區域教研的新形式——夥伴合作教研
    六、名師工作室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