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圍繞教育公平,嘗試破解教育均衡的難題,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溫暖的故事,講述了作者及其團隊致力於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思考和探索出的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展現了20年來人大附中人從小我走向大我、投身教育扶貧的赤誠與情懷。
「人的生命有大小之分。小生命蘊含在自己的身體內;大生命則體現在人群和社會中。一所學校的生命也有大小之分。小生命蘊含在自己的校園內,大生命則體現在整個教育事業中。」抱持這一信念,人大附中人20年前就走上了教育幫扶的「放大之旅」,其足跡遠至河南、寧夏、貴州、海南、深圳等地,近至北京延慶、海淀、通州、丰台、朝陽、大興等城區和郊區,在實踐中成功地探索出了集團化辦學、對口幫扶、委託管理、跨區域合作、遠程共享、接收「留學生」、建立優秀校長優秀教師培養基地、建立「雙卓」基地等多種成功的幫扶模式,為促進教育均衡蹚出了一條條行之有效的道路。
作者介紹
劉彭芝|責編:張偉珍
劉彭芝,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咨詢專家,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師德建設研究與工作項目專家組專家,教育部校長「國培計劃」卓越校長領航工程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人大附中基地主持人,國家基礎教育共建共享聯盟主席、中國發明協會副理事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數學特級教師,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學校總校理事長,人大附中名譽校長,人大附中聯合總校名譽校長。原國務院參事,原人大附中校長、書記,原人大附中聯合總校校長。
從教50年,劉彭芝形成了以「愛與尊重」為核心的教育思想體系,出版《人生為一大事來》《劉彭芝教育思想與實踐》《托起未來的教育家》(上、下)等專著,獲得國家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
作為一名傑出的教育工作者,她先後榮獲中國當代教育家、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女職工、中國教育十大英才、全同十大教育傑出貢獻校長;被授予宋慶齡樟樹獎,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等多項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還獲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的「網路教育關鍵技術及示範工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劉彭芝創建「以人為本,多元開放」的綜合育人模式,該成果獲教育部首屆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她引領人大附中「追求社會責任最大化」,開創對口幫扶、委託管理、合併管理、跨區域合作、遠程共享、接收「留學生」、培養「卓越校長、卓越教師」、「雙師教學」等模式,創建了人大附中聯合學校總校。人大附中作為唯一的一所中學被國務院扶貧辦評為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
目錄
序言
視頻集錦
第一章 走上幫扶之路
一、北京人在新密
急新密教育之所急
走出去,請進來,動起來
立德樹人是根本
課改為師生終身學習奠基
農村學校走進E時代
幫,是為了「不幫」:人大附中鄭州分校更名
二、到延慶山區去辦學
到北京最偏遠山區去「拉手」
堂堂都是公開課
一片丹心獻永寧
幫了,就要幫到底
第二章 幫一所,就要成一所
一、北航附中:五任校長的接力
願以金針度與人
激活每一個細胞
走好課改「上坡路」
扶上馬,送一程
走特色發展之路
二、人大附中翠微學校:誨人顯翠,成著于微
傷筋動骨也要幫
向上之路始於腳下
「領頭雁」帶出好雁陣
小校園,大課堂
三、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在一起,飛更遠
好校長能帶出好學校
建構啟航—領航—自航的課程體系
在一起,一起飛
第三章 「孵化」更多的優質學校
一、創立人大附中聯合學校總校
十年漫漫「幫扶」路
為什麼成立聯合總校
為教師搭建共享平台
形成合力破解難題
二、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幸福的不一樣的未來學校
建一所未來學校
危機中的堅守
道在器之上
三、人大附中朝陽學校:鳳凰和鳴,于彼朝陽
選好「領頭打魚的人」
用「愛與尊重」立校奠基
名師成就名校
獨具特色的校本教研
創造個性化的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
第四章 互聯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一、為優質教育資源插上飛翔的翅膀
一個戰略的提出
走上國家科技進步獎領獎台
二、「基礎教育共建共享聯盟」輻射全國
建一條無限延伸的「網路」
線上線下,一網情深
培養更多的網上優秀「車手」
三、「雙師教學」實現學生與教師的雙贏
不一樣的「雙師」課堂
「1+1」可以大於2
讓「雙師教學」行穩致遠
我們的課堂在一起
第五章 為基礎教育播撒良種
一、托起未來的教育家
「雙卓基地」誕生記
「把家底翻給你們看」
搭建看中國、看世界的平台
二、培養「種子教師」
「國培計劃」首次進駐中學
基於人大附中現場的浸潤式培訓
三、為中西部地區培訓體育教師
背著烤?來「三高」
「三高」理念駐我心
四、助推名校長「領航」
行走在天山之南的「教育俠客」
承擔名校長「領航」重任
培養更多的優秀校長、教師
第六章 探索振興縣域教育新路
一、同心同德,振興縣域教育
陣地轉移,初心不改
政府與研究會聯手匯名校資源
實施「1530」模式,為縣域教育「造血」
「互聯網+教育」在保定
二、當好「調音師」和「場外指導」
跟崗、比武,積極對接縣域名校
與名校牽手培育優秀師資
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再放大」之旅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