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看見孩子(洞察共情與聯結)

  • 作者:(美)貝姬·肯尼迪|責編:王琳|譯者:美同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21755459
  • 出版日期:2023/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0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看見孩子》呼籲把外在行為(我們做了什麼)與內心感受(我們的本心)區分開來,看見藏在問題行為背後的,是一個需求未被滿足、迫切需要理解的孩子。當我們回應孩子內心的需求,改善的就不僅僅是孩子的行為,還有整個家庭的運轉和彼此的感情。本書把關注點從「結果」轉向「關係」,雖然貝姬博士反對使用關房間、忽視問題行為等手段,但是書中的育兒法一點也不「軟」,更不會放縱孩子。貝姬博士主張杜絕孩子逾越行為邊界,強調父母的權威與主導地位,同時呵護親子關係,給予孩子信任與尊重。
    書中不僅有育兒理念的分享,還有大量養育工具的介紹、案例分享。一系列讓父母頭疼的行為問題,如手足競爭、亂髮脾氣、撒謊、缺乏自信等,都會在書中找到讓人信服的應對之策。

作者介紹
(美)貝姬·肯尼迪|責編:王琳|譯者:美同
    貝姬·肯尼迪,美國臨床心理學家、三孩媽媽,被《時代》周刊譽為「千禧時代父母的教養教練」。」獲得杜克大學心理學與人類發展學士學位,及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     貝姬博士重新思考並定義了我們養育孩子的方式,並將這些想法轉化為父母在家就可以實施的策略,以幫助父母變得更強大,成為更有準備的養育者,並從容應對育兒過程中面臨的各種挑戰。     貝姬博士在社交平台建立賬號之後,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積累了超過100萬忠實粉絲。她每周都會在上面回答一些讓父母感到棘手的育兒問題,並提供一系列操作性極強的指導建議,幫助成千上萬的人成為了更好的父母,同時跟孩子建立起更美好的親子關係。     貝姬博士的播客——Good Inside with Dr. Becky于2021年4月推出之後,立即進入蘋果播客「兒童和家庭」排行榜首位。     本書為貝姬博士的首部作品,全面展現了她多年來所探索的一系列開創性的教養理念和方法。

目錄
前言
第1部分  貝姬醫生的育兒準則
  準則1 善意養育
    底層邏輯:父母和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
    讓改變發生:把孩子與問題分開
    重塑腦迴路:打破不良家庭關係模式的代際循環
    善意回應:更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而非外在表現
  準則2 真相不唯一
    接納多重真相:讓關係中的雙方都能被看到
    實踐指南一:堅守行為規則
    實踐指南二:擺脫控制權之爭
    實踐指南三:應對孩子的無禮行為
    實踐指南四:解決父母的不良情緒
  準則3 明確父母和孩子的職責
    父母的職責:保護孩子的身心安全,做孩子情感的守護者
    設置行為規則:堅守職責,杜絕孩子在行為上越界
    接納與共情: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
    孩子的職責:通過感受和表達情緒來探索和學習
  準則4 嬰幼兒時期至關重要
    早期經歷的重要性:早年的親子互動是孩子構築未來生活的藍紙
    依戀理論:孩子越是覺得可以依賴父母,就越是能夠獨立
    內在家庭系統理論:情緒自由,孩子才能接納內心的多個自我
  準則5 永遠都不晚
    大腦的可塑性:如果父母願意改變,孩子的腦迴路就會發生改變
    修復的力量:父母永遠能給孩子帶去新的感受,進而改變現狀
    修復怎麼做:給予孩子理解與共情,讓孩子感到安全
  準則6 心理韌性 > 快樂
    調節在先,快樂在后:快樂遠沒有心理韌性重要
    心理韌性的力量:心理韌性強的人,能更好地應對壓力
    面向未來找答案:要快樂,還是要心理韌性?
  準則7 行為是一扇窗
    改變行為問題的核心:行為只是線索,背後的動機更值得關注
    放棄控制行為,關係最重要:為什麼不建議隨意去獎勵或懲罰?
    循證育兒法的短視:只是暫時改變行為,而非真正解決問題
  準則8 減少羞恥感,讓關係更親密
    羞恥感的本質:我不能做自己,我不能有這種感受
    羞恥感是危險的信號彈:它激發了孩子的不安全感
    羞恥感只會加重行為問題:父母要識別並減少孩子的羞恥感
    被隱藏的自我:如果羞恥感被放任,會對孩子造成長期影響
    親密感最重要:親密是羞恥的對立面,也是羞恥的解毒劑
  準則9 說真話
    讓心更近:好的養育建立在父母直面真實自我的意願之上
    說真話的方式一:肯定孩子的感受
    說真話的方式二:正視孩子提出的問題
    說真話的方式三:告訴孩子什麼是你不知道的
    說真話的方式四: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
  準則10 不要忘記自我關照
    自我關照:我們與自己關係的質量,決定著與他人關係的質量
    五種方法,學會如何關照自己
第2部分  建立親密感,改善行為

  實戰1 我在育兒路上很受挫,有沒有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情感資本的重要性:我們不能從行為入手,只能從親密感入手
    積累情感資本的工具一:手機拜拜親子時間
    積累情感資本的工具二:填充遊戲
    積累情感資本的工具三:接種情緒疫苗
    積累情感資本的工具四:坐在孩子「情緒的長椅」上
    積累情感資本的工具五:提升遊戲力
    積累情感資本的工具六:「我有沒有跟你說起過,有一次……」
    積累情感資本的工具七:積極修復裂痕
  實戰2 孩子不聽話(或者說,不合作)怎麼辦?
    育兒工具箱:
    先拉近關係,再提出要求
    給孩子做選擇的權利
    提升遊戲力
    閉眼技巧
    角色互換遊戲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3 如何應對孩子情緒化地發脾氣?
    育兒工具箱:
    「我沒有任何問題」(不要懷疑養育方式出了錯)
    牢記「真相不唯一」
    說出孩子的願望
    說出情緒的體量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4 如何糾正伴隨攻擊行為地發脾氣(打人、咬人、扔東西)?
    育兒工具箱:
    「我不會允許你……」
    區分衝動和行動,以安全的方式釋放
    控制火勢(及其具體步驟)
    重新翻譯孩子的語言
    通過講述一起回顧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5 怎樣化解手足之爭、二胎矛盾?
    育兒工具箱:
    手機拜拜親子時間
    「不求公平,但求滿足孩子所需」
    允許孩子對父母宣泄情緒
    降溫,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危險再介入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6 怎樣糾正孩子的無理與對抗?
    育兒工具箱:
    不要上當
    說出真相
    重建親密與規則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7 孩子愛抱怨,怎麼引導?
    育兒工具箱:
    寬容那個抱怨的自己
    提升遊戲力
    重述孩子的請求

    看到孩子的需要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8 孩子說謊怎麼辦?
    育兒工具箱:
    把謊言視作願望
    等待,稍後再談
    「假如這種事真的發生了……」
    詢問孩子你需要做些什麼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9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和焦慮?
    育兒工具箱:
    跳進洞里陪孩子
    提前演習
    討論具體恐懼的溝通話術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10 孩子總是害羞和猶豫,怎麼辦?
    育兒工具箱:
    反思自己
    接納+「等你準備好了再說」
    提前做好物質和心理上的準備
    不要貼標籤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11 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無法忍受挫折?
    育兒工具箱:
    深呼吸
    巧用口頭禪
    視挫折為學習而非失敗的標誌
    建立一套成長心態的家庭價值觀
    注重應對挫折感,而非獲取成功
    接種情緒疫苗,演習和「我有沒有跟你說起過,有一次……」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12 孩子吃飯難,怎麼辦?
    育兒工具箱:
    巧用口頭禪
    討論各自的職責
    關於甜點的具體策略
    關於零食的具體策略
    容忍孩子的抱怨和不滿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13 為什麼允許孩子遵從內心的感受很重要?
    育兒工具箱:
    「我相信你」
    說出孩子的感受
    「你的身體里只有你」
    蘇格拉底式的提問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14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孩子的哭泣?
    育兒工具箱:
    和孩子聊聊眼淚
    把眼淚與重要的事情聯繫起來

    蘇格拉底式的提問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15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育兒工具箱:
    接納孩子的感受
    「你是怎麼想到……的?」
    內心世界重於外在表現
    「你最了解你現在的感受」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16 是否要糾正孩子的完美主義?
    育兒工具箱:
    「示範」犯錯
    說出孩子的感受
    假裝遊戲
    帶孩子認識內心的「完美小孩」
    為犯錯喝彩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17 怎樣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育兒工具箱:
    關注自身的焦慮
    提前跟孩子聊聊
    分離儀式+演習
    過渡性客體
    通過講述一起回顧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18 我們可以如何改善孩子的睡眠問題?
    育兒工具箱:
    「我們夜裡都在哪裡?」
    分離儀式
    演練睡前儀式
    把你的陪伴融入孩子心中
    巧用口頭禪
    安全距離法
    安撫按鈕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實戰19 家裡有高敏感的孩子,怎麼辦?
    育兒工具箱:
    用好奇代替指責
    控制局面
    「你是一個遇到了困難的好孩子」
    陪伴,等待
    大拇指遊戲
    實踐時刻:案例分享
總結
致謝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