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內在主義技術倫理學研究

  • 作者:張衛|責編:馬長虹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44358
  • 出版日期:2023/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2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內在主義」進路為基礎對技術倫理學理論體系進行重構,試圖建立一個不同於「外在主義」技術倫理學的「內在主義」技術倫理學。「內在主義」進路不同「外在主義」進路的地方在於,它把倫理與技術的關係從「對立」轉換為「合作」,把倫理的職責從外在的「監督」轉變為內在的「介入」,把關注的焦點從下游的「應用」轉移到上游的「設計」。換言之,「外在主義」進路是用倫理來治理技術問題,倫理是治理的手段,技術是治理的對象,而「內在主義」進路是用技術來治理倫理問題,技術是治理的手段,倫理是治理的對象。兩種進路雖然在治理手段和治理對象上實現了互換,但二者並不是對立和排斥的關係,而是相互補充與嵌套的關係。

作者介紹
張衛|責編:馬長虹
    張衛,河南開封人,華中師範大學物理學學士、哲學碩士,大連理工大學和北德克薩斯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清華大學哲學博士后。曾獲「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現任大連理工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技術哲學與技術倫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目錄
序言
導論:技術倫理學何以可能
  第一節  從「自由」的角度論證
  第二節  從「信息」的角度論證
  第三節  從「中介」的角度論證
  第四節  從「權力」的角度論證
第一章  技術倫理學的內在主義轉向
  第一節  從技術哲學到技術倫理
  第二節  外在主義進路的問題
  第三節  內在主義進路的興起
  第四節  內在主義進路的意義
  第五節  兩種研究進路的關係
第二章  內在主義進路的思想基礎
  第一節  埃呂爾的「自主技術」思想
  第二節  福柯的「微觀權力」思想
  第三節  溫納的「技術政治」思想
  第四節  芬伯格的「技術代碼」思想
  第五節  伊德的「技術現象學」思想
  第六節  拉圖爾的「對稱性人類學」思想
  第七節  伯格曼的「焦點實踐」思想
第三章  人工物的能動性及其道德地位
  第一節  人工物的界定與分類
  第二節  「能動性」的傳統理解
  第三節  人工物能動性的遮蔽
  第四節  人工物能動性的發現
  第五節  「道德地位」的傳統理解
  第六節  道德共同體的嬗變
  第七節  人工物的道德地位
第四章  道德物化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道德物化的基礎
  第二節  道德物化的提出
  第三節  道德物化的內涵
  第四節  道德物化的方法
  第五節  道德物化的價值
第五章  道德物化的案例與應用
  第一節  勸導技術
  第二節  價值敏感性設計
  第三節  行為引導設計
  第四節  用技術行善
  第五節  道德治理
  第六節  生態設計
  第七節  科技扶貧
第六章  道德物化的拓展及本土化
  第一節  助推理論:制度中的道德物化
  第二節  道德演算法:程序中的道德物化
  第三節  道德增強:身體中的道德物化
  第四節  藏禮于器:中國化的道德物化
第七章  內在主義進路面臨的質疑
  第一節  不道德物化的可能性
  第二節  道德物化中的自由問題

  第三節  道德物化中的責任問題
  第四節  道德物化中的民主問題
第八章  對質疑的分析與回應
  第一節  對質疑的再反思
  第二節  道德物化的助推原則
  第二節  道德物化的責任原則
  第四節  道德物化的對話原則
第九章  內在主義進路的現實問題
  第一節  設計者如何增強倫理意識
  第二節  倫理學家如何介入技術設計
  第三節  經濟利益與公共利益的矛盾
  第四節  政府如何發揮監督作用
第十章  應對現實問題的機制
  第一節  倫理教育的調節機制
  第二節  倫理學家的介入機制
  第三節  企業的社會責任機制
  第四節  政府的政策支持機制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