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技術支持的班級組織形態研究

  • 作者:鄒佩耘|責編:彭小華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ISBN:9787513083508
  • 出版日期:2022/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2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由五章組成。第一章的主旨是從教育哲學與技術哲學兩個角度,探究技術與班級交互形態的興起歷程。第二章從技術哲學、技術史與教育史三個角度審視技術與班級的纏繞歷史。第三章立足實證調查分析,旨在解釋班級組織內的技術投入與支持限度問題。第四章為技術與班級互動機制的理論建構與辯證反思。第五章探討技術支持下的班級組織形式未來形態。專著的核心觀點並不認為技術變革下的班級組織形式應該被取代,技術支持下的未來班級組織形式是一種進化的、彈性的教學組織形式——「班級鏈組織」。
    整個分析包括三個層面。就宏觀層面而言,班級鏈組織形式能回應「類型化班級」蘊含的有效傳遞、多重角色、人性回歸的價值訴求,並以此為實踐理念。就中觀層面而言,班級鏈組織形式能打造學習共同體的目標路徑,支持學習變革,拓展教學資源。最後,就微觀層面而言,本研究提出回應班級鏈組織形式興起的技術策略、模式策略與生態策略,以其實現技術變革對傳統班級組織形式的突破和優化,是未來技術與班級組織形式融合的方向。

作者介紹
鄒佩耘|責編:彭小華
    鄒佩耘,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傳媒文化教育、師德師風建設。現為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博士后,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基地(西南大學)助理研究員,Communication & Education Review國際期刊編委。學術成果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研究方面,公開發表相關理論文章20余篇,出版專著1部。

目錄
緒論
  一、技術引起的教學組織形式創新可能
  二、技術與班級組織形式的互動基礎
  三、技術支持的班級組織形態邏輯前提
  四、技術變革下班級組織形式走向的思考
第一章  技術教育應用:回應教育的時間難題
  一、教育本質的再反思
    (一)教育本質的歷史反思:「教育」的詞源內涵
    (二)「教育」本質的哲學反思:教育與代際關係
  二、教育代際傳遞的特徵
    (一)對象角度:無體物的傳遞
    (二)方式角度:傳遞的有效期
    (三)目的角度:有效的組織
  三、教育代際傳遞的實現
    (一)第一級內容:經驗
    (二)第二級內容:知識
    (三)第三級內容:信念
  四、技術教育應用的必然
    (一)步入有效:教育有效性難題的破解
    (二)邁向高效:教育效率性難題的破解
第二章  班級觀念的興起:回應教育的空間難題
  一、教育的人性面向
    (一)教育的自然性面向
    (二)教育的社會性面向
  二、班級觀念的緣起
    (一)「班級」的詞源及其歷史意義
    (二)班級觀念與人類劃分邏輯
  三、作為教育團體的班級前史
    (一)共同體與團體
    (二)班級形式的萌芽
  四、班級興起的必然
    (一)教學穩定的需要
    (二)教育人際的選擇
第三章  技術支持的班級組織形態變遷
  一、工具時期的技術與班級組織形式關聯
    (一)工具時期的教育需求
    (二)技術對班級組織的影響
    (三)教師為主導的垂直聯繫
  二、機器時期技術與班級組織形式的協同
    (一)機器時期的教育需求
    (二)技術與班級組織的協同
    (三)教師為中心的互鎖需求
  三、自動裝置時期技術與班級組織形式的共構
    (一)現代技術觀的交融
    (二)信息技術對班級的支持
    (三)纏繞與異速的互動境況
第四章  班級組織內的技術投入與支持限度
  一、班級內的技術投入與應用現狀調研
    (一)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內技術應用調研
    (二)以管理者為中心的班級內技術投入調研

  二、關於信息技術班級應用範圍的訪談
    (一)信息技術對班級組織下的教學支持
    (二)班級組織下的教學對信息技術的排斥
  三、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技術吸納的制約作用
    (二)技術應用的路徑依賴
    (三)技術的異化影響
第五章  類型化班級:班級組織的可然形態
  一、類型化班級:理念類型理論的教育研究的啟示
    (一)類型化班級組織的方法論
    (二)典型班級組織的要素
    (三)類型化班級的理論描述
  二、以「類型化班級」回應技術與班級融合的邊界難題
    (一)教育的交易性與技術的成本
    (二)班級組織的邊界性
    (三)類型化班級對教育交易成本的控制
  三、以「類型化班級」回應技術與班級融合的異化難題
    (一)教育目的的去異化
    (二)交互關係的去異化
    (三)人之創造性的去異化
  四、以「類型化班級」回應技術與班級融合的趨向難題
    (一)技術與班級的纏繞結構
    (二)技術與班級的纏繞趨勢
    (三)技術與班級的雙向融合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