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兒童視角與兒童的視角--理論與實踐/學前教育經典譯叢

  • 作者:(丹)迪翁·薩默爾//(瑞典)英格瑞德·普拉姆林·塞繆爾森//(挪)卡斯滕·亨代德|責編:康悅|譯者:杜繼綱//于泳稼//和卓琳//李曉衛//武娟等
  • 出版社:北京師大
  • ISBN:9787303278114
  • 出版日期:2023/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58
人民幣:RMB 4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匯聚斯堪的納維亞近十年學前理論與實踐研究精萃的學術力作,由高校和幼教工作者合作完成,首次對「兒童視角」與「兒童的視角」新理論進行了詳細描述,並將其與兒童早期教育實踐緊密相連。本書回答了一個基本問題,即什麼構成了「兒童視角」,以及這與兒童自身的視角有何不同。這些問題的答案對建立進步和發展的成人與兒童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作者開發了一個綜合的專業兒童視角範式,該範式融合了最近的理論和實證兒童研究。全書清楚地介紹了基本理論和建議的應用,闡明了以兒童為導向的對兒童保育教育實踐的具體相關性的理解,不僅可以為跨文化場域的兒童中心還是教師中心的傳統命題提供新穎、豐富的理論資源,更有意在新興理論和一線實踐間展開交流與對話,開拓頗具新意的理論空間,同時創造性地展示理論與實踐間充滿張力的中間狀態。
    全書結構緊湊,導論與正文四章首尾銜接,環環相扣。

作者介紹
(丹)迪翁·薩默爾//(瑞典)英格瑞德·普拉姆林·塞繆爾森//(挪)卡斯滕·亨代德|責編:康悅|譯者:杜繼綱//于泳稼//和卓琳//李曉衛//武娟等

目錄
導論  兒童視角與兒童的視角——斯堪的納維亞背景下
  引言
    嬰幼兒發展生態的變化
    促進形成兒童視角的福利模式和價值觀
    兒童視角與兒童的視角:區別和定義
第一章  追尋童年社會學和發展心理學中的兒童視角與兒童的視角
  引言
  第一節  追尋童年社會學中的兒童視角和兒童的視角
    童年是一種社會結構
    兒童解釋性再生產
    「真實的兒童」和「兒童的經驗」的研究
    作為兒童視角與兒童的視角的童年社會學的民族志解釋性方法?
    結論:童年社會學中的兒童視角與兒童的視角
  第二節  追尋情境一關係發展心理學中的兒童視角與兒童的視角
    發展心理學中的兒童視角?
    情境一關係發展心理學中的兒童範式
    情境主義現象學
    一種心理學兒童視角——標準和挑戰
    前言語時期兒童的主體間性世界——一個實證案例
    結論與反思
  第三節  童年社會學和情境一關係心理學——兒童視角的共同平台?
    童年社會學與發展心理學為彼此提出了哪些挑戰?
    兒童是有意向的、意義建構的行動者
    自我內部心理空間
    視角與未來整合的潛力
第二章  兒童保育實踐中的兒童視角:一種人文主義解釋方法
  引言
  第一節  兒童人文主義對話方式的基本特徵
    保育是敏感的交流過程:保育基本流程
    因他人的改變而改變
    對話式保育行為的構成
    從保育能力到保育過程
    保育流程
  第二節  當情感關懷遇到阻礙
    當兒童生活在物化的、非兒童視角的機構中
    當兒童被否定和污衊
    物化和虐待
    「局外人」非人化
    親密區
    進出親密區的方式
    面對面接觸(p)-P
    身體接觸
    以共情的方式參與兒童的主動活動
    影響情感認同的條件
    自然關懷與專業幫助對立?
    結論:親密倫理和保育基本流程中的兒童視角
  第三節  兒童解釋方法
    與能力診斷相對的解釋方法
    對兒童解讀情境的重建
    當誤解變成不足

    主體間空間
第三章  追尋兒童早期教育中的兒童視角與兒童的視角
  引言
  第一節  尋找兒童視角與兒童的視角在兒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幼兒在早期教育中如何學習
    兒童中心
    課程——兒童早期教育中的一種新現象
  第二節  兒童視角與兒童的視角從實證研究中學什麼?
    通過研究提升教師意識
    兒童表達——一個情境問題
    作為一種民主價值觀的兒童參與
    我們從研究中學到了什麼?
  第三節  在發展教育學中探尋兒童視角與兒童的視角的特徵
    研究背景
    發展教育學的主要特點
    傳統的遊戲觀與學習觀
    近期遊戲研究的結果
    在遊戲中學習的兒童——基於發展教育學
    變化是遊戲和學習的源泉
    遊戲不同於學習
    以學習目標為導向
  第四節  尋找基於兒童的視角的實踐
    溝通、關係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