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內驅力(寫給父母的溝通心理學)/新父母課堂系列
內容大鋼
有內驅力的孩子擁有很多寶貴的品質和品格,比如善良正直、積極向上、陽光自信、能共情他人;具有自驅型終身成長的特質,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能夠遵從自己的內心;更有可能擁有幸福和成功的人生。
父母如何做才能助力孩子的內驅力發展呢?本書給出了清晰簡單的框架和循序漸進的路徑。
本書不僅分析了養育的大環境和微環境,還介紹了內驅力養育的「鐵三模型」,即當孩子獲得聯結感、勝任感和自主感時,孩子就能很好地發展自身的內驅力。本書還強調,在重視孩子內驅力的同時,父母也要關愛自己,這樣才能覺得養育很輕鬆、有意思。
本書將相關心理學理論、教育學理論與大量的真實故事和實際案例相結合,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內驅力發展需要什麼、父母怎麼做才是非常適合的。
作者介紹
鄭正文|責編:鄭悠然
鄭正文,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P.E.T.父母效能訓練GTI認證講師,從業中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十余年來陸續從事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寫作、咨詢和培訓工作。
正文老師對人的終身發展和成長有著濃厚的興趣,曾合譯《兒童與發展》,系統地接受現代精神分析自體取向長程培訓,長期進行動力性個人體驗,並按「聞思修」之道進行理論思考和生活實踐。
目錄
第1章 呵護內驅力的養育
當今的父母為何辛苦
孩子的成長環境今非昔比
當今的孩子更渴望精神需求的滿足
當今的父母對孩子期待更高
我們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教育內卷化帶來的風險
孩子煥發生命力的模樣
把養育的目光放長遠
呵護孩子的內驅力
內驅力究竟是什麼
玩轉內驅力的「鐵三模型」
孩子的內驅力離不開環境滋養
內驅力養育從日常生活開始
父母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顧問
當心!別變成這三種父母
明確父母的角色
第2章 用心,讓孩子感到愛
積極的情感聯結是養育的基礎
早期情感互動缺乏影響心理髮展
積極的親子情感聯結能促進孩子健康發展
愛,從陪伴開始
陪伴重在品質,需要專註投入
陪伴的活動形式不拘一格
青少年也需要陪伴
多子女家庭需單獨陪伴每個孩子
鼓勵家人發揮所長陪伴孩子
傾聽孩子、理解孩子
理解之前,心態請先就位
傾聽方式,隨機應變
解讀,也是解「毒」
穩定自己,接住孩子的消極情緒
坦誠溝通,不傷害
讓孩子知其所以然,建立規則意識
喚起孩子的共情能力,促進行為改變
覺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切換到傾聽
第3章 輕推,讓孩子獲得信心
我能做到,所以自信
勝任感讓弱者逆襲,讓強者愈強
用對方法,協助孩子獲得勝任感
觀察孩子,尊重差異
第一關:了解孩子所在年齡段有哪些普遍的心理髮展特點
第二關:清楚孩子有哪些獨特的能力和個性
第三關:接納孩子可能存在的發展障礙
輕推,小步子漸進
輕推三步走
適得其反的猛推
成長需要更多看見
涵容孩子的挫敗感
真誠地肯定孩子
第4章 放手,讓孩子邁向自主
讓孩子活出自主人生
越想控制,越失控
孩子只有享受到自主感,才會更自主
給孩子探索的空間
為生活鬆土,留給孩子自由空間
讓孩子有機會自己面對生活
允許出錯,給孩子試錯機會
協助孩子自主地決策
明確自己內心的需求
鼓勵孩子自主思考
循序漸進,逐步放手
幼兒:鼓勵大膽嘗試和選擇
小學生:在做計劃中形成規劃意識
青少年:自主探索過程比成敗更重要
第5章 常見養育困擾解析
家有幼兒:緩解分離焦慮面面觀
策略1:事先預防,讓溫暖伴隨
策略2:當下傾聽,聯結彼此
策略3:重聚,蓄滿愛的能量
小結:健康的聯結是親密且不糾纏
家有小學生:協助自主學習有技巧
案例1:化受挫為信心
案例2:把無聊變有趣
案例3:轉無望成希望
小結:輕推轉化,有助於孩子獲得勝任感
家有青少年:手機管理的合作共贏
步驟1:將衝突視為成長機會
步驟2:透過行為看孩子的需求
步驟3:一同協商,構建規則
步驟4:在實施中調整和漸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