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有研究的思政課(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優秀論文集)

  • 作者:編者: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責編:傅百榮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186704
  • 出版日期:2022/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7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教學研究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既要求教師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又要求教師結合實踐情況和學生思想動態進行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一直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產出教學成果,近三年來在各級各類教學活動和項目支持下已經匯總了數十篇思政課教師教學研究的文章。本書按教研中心來分篇章,在這些匯總的思政課教學研究論文中挑選部分問題新穎、內容詳實、質量上乘的文章進行修改彙編。

作者介紹
編者: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責編:傅百榮

目錄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亟須解決的五個問題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三通」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增強學生獲得感的著力點、支撐點和活躍點
以現代教育理念引領提升思政課立德樹人的實效
新時代中國青年歷史使命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指向
新時代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培育的課堂教學路徑研究
新時期高校馬原課教學模式探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的思考
以馬恩經典著作研讀培育大學生的理論認同
從經濟生活現象切入——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的思考
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三維思考
如何講好「中美貿易戰」,堅定「四個自信」?
基於「9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的「概論」課情境教學模式探索
通過搭建三個平台來用心設計每一堂課
關於提高「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質量的思考
探尋歷史原脈,堅定大學生「四個自信」
培養學生「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的一點思考
論歷史情境教學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改中的應用
思政理論課「硬核」教學模式初探——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為中心
校史校訓文化資源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路徑探索——以浙江大學為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
「四問法」教學研究
習近平「七一」講話融人中國共產黨歷史課程教學的路徑分析
將浙江紅色檔案資源融入「綱要」課的教學路徑新探
如何提升學生在思政課堂上的獲得感——近五年基礎課教學改革的回顧與展望
「基礎」課團隊專題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基礎」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淺談案例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運用
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基礎」課專題式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講好紅色故事:提升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新路徑——以「講好紅岩故事」為例
研究生課程教學的三點教學體會
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的複合供給與教學自覺
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隱蔽性——以「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生態環境」專題為例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三大追問
線上教學得失縱橫談——基於春夏學期「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實踐的幾點思考與總結
「四史」學習的三重邏輯
將民法典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
快思慢想思政課:基於卡尼曼雙系統模型的案例教學初探
民主社會主義基本價值的形成、內容及實質——兼談在「概論」課中評析民主社會主義基本價值
關於「四史」課程建設與教學的幾點思考與建議——以「新中國史」教學實踐為例證
「國家認同」與史綱教學——以「四個選擇」為中心的探討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學生自主性學習培養模式淺探
運用探究性學習提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的學術件與趣味性
歷史記憶的轉化運用——「抗戰家書」教學互動設計與評估
基於移動終端資源(二維碼)的「融媒體」新形態教材的開發與建設——思政輔助教材「浙江精神與浙江發展」個案思考
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對高校思政課價值引領的啟示
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以Z大學為例
「四史」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政課的路徑
基於立方書APP移動微課堂功能的實時交互教學模式的理念挖掘與應用——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