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遇見與成長(小學學科教學立德樹人實踐研究)/中小學教育智慧文庫

  • 作者:編者:孫傑|責編:潘安
  • 出版社:安徽師大
  • ISBN:9787567657335
  • 出版日期:2022/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60
人民幣:RMB 4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作為教學任務的承擔者、執行者與實施者——教師,承擔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歷史重任。教師有什麼樣的體驗,就會帶給學生什麼樣的體驗,因此,在學校教育活動中,教師是根,學生是本,課程則是實現育人目標和方式根本性轉變的重要載體。作為新時代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也就是說,教育者做教育,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人的素養上將自己「立」起來。
    本書的內容是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一邊學習、一邊摸索,一邊反思、一邊實踐而積累的感悟。

作者介紹
編者:孫傑|責編:潘安
    孫傑,現任遼寧省營口市西市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負責本區域小學、幼兒園階段教科研、教師培訓等工作。曾主持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10余項。在《基礎教育論壇》《遼寧教育》《教育研究》《教研博覽》等發表論文約20篇。著有《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與策略探究》《綜合實踐活動》《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等。

目錄
第一編  區域課改
  在學科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研究報告
    一、問題界定與研究內容
    二、研究目標與研究意義
    三、理論基礎與實踐進展
    四、研究方法和路線
    五、研究結論和對策建議
  實施自主教育提升學生素養——營口市西市區深化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一、實施自主教育的基本思路
    二、實施自主教育的主要做法
  追求高效課堂落實核心素養
    一、學習核心素養,為優秀課堂定標準
    二、優化教學結構,為優秀課堂建模型
    三、融合信息技術,為優秀課堂找方法
  區域推進作業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提高認識、科學部署、加強管理
    二、夯實基礎、特色引路、二次開發
    三、「五育」家庭實踐作業
    四、各學校作業改革亮點
  依托學科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性
    二、區域德育工作的研究歷程
    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研究
  關於學科「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反思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形式
    四、研究過程
    五、研究收穫與反思
第二編  教育理念
  《他鄉的童年》:教育該有的樣子
    一、教育要注重細節
    二、「一切(人、物、境)」皆教育
    三、自信的孩子最快樂
    四、「德」為教育之首
    五、允許孩子犯錯、失敗
    六、教育要守正與創新
  「情懷、眼界、匠心」讓教育充滿力量——讀《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一、教師要有情懷
    二、教師要有眼界
    三、教師要有匠心
  「樂讀、常思、擅寫」助力教師專業成長——讀《聽竇桂梅老師評課》有感
    一、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方式
    二、把反思當作一種教育習慣
    三、把寫作當作一種專業技能
  改革教育評價落實立德樹人
    一、「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價值目標
    二、「立德樹人」是學校發展的辦學目標
    三、「立德樹人」是教師教育教學的育人目標
    四、「立德樹人」是新時代個體成長的發展目標

  推進「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
    一、如何理解課程思政
    二、如何落實課程思政
第三編  師資建設
  重引領強素質打造一流研訓隊伍
    一、政治引領,樹立責任意識
    二、文化引領,打造團隊精神
    三、專業引領,提升隊伍素養
  提升專業素養助力幼兒發展
  做一位「大先生」
    一、為什麼要特別關注教師素養的提升
    二、如何提升教師素養
  以人為本,創新班主任隊伍建設新途徑
    一、注重師德建設,塑造高尚人格
    二、創新培訓機制,搭建成長平台
  關於提升小學教師素養的幾點思考
    一、學科實踐活動課的特點
    二、教師亟待提升的能力和素養
  強化「三支隊伍」建設打牢教育高質量發展基礎
    一、精準施策,拓寬教研員專業成長路徑
    二、精良施策,促進幹部隊伍快速提升
    三、精細施策,確保教師隊伍整體發展
第四編  課程改革
  「三個抓住」,促進「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
    一、抓關鍵——爭做有信仰、有情懷的教師
    二、抓基礎——構建有溫度、有靈魂的課堂
    三、抓保障——採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新型課堂的建構
    一、向學生提供自主實踐、交流的機會——變「封閉課堂」為「開放課堂」
    二、實施「問題本位」教學——變「靜態呈現」為「動態生成」
    三、創設數學實踐活動——變「遠離現實」為「走進生活」
  夯實素養導向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從「知識」到「素養」的跨越,以語文新型課堂的建構為例
    一、教師要「改變」——讓教師的「變」引領學生的「變」
    二、課程要「改變」——聚焦核心素養,引領深度學習
    三、學生要「改變」——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習真正發生
  小學數學學科本位下的德育滲透
    一、精心把握,讓顯性德育滲透點最大化
    二、細心挖掘,讓隱性德育滲透點突顯化
  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課程思政」
    一、語言的構建和運用
    二、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三、審美的鑒賞和創造
    四、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雙減」背景下作業的使命
    一、作業的第一個定位就是融通性
    二、作業的第二個定位就是思維性
    三、作業的第三個定位就是評價性
    四、作業的第四個定位就是整體性
  基於學生自主學習的作業設計
    一、我們要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

    二、課中作業和訓練應是高效的
    三、我們要設計實效的課後作業
第五編  因材施教
  論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創新意識是創新能力的基礎
    二、觀察能力是創新能力的起點
    三、質疑、善思,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源頭
    四、豐富的想象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翅膀
    五、求異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核心
  為「特殊學生」撐起一片七彩的天空
    一、讓每一位教師的心理都充滿陽光
    二、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做一個快樂的領航員
    一、拓寬自主德育空間,在體驗活動中強化養成教育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建德育工作的新平台
    三、以「校本課程+辯論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後記  願做一棵小草守望教育舒展成長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