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西北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研究(1927-1949)

  • 作者:胡君|責編:周曉慧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06665
  • 出版日期:2022/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9
人民幣:RMB 11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1927—1949年是中國西北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時期。西北高等教育由小而大、由弱而強,基本形成了類型完備的高等教育系統,奠定了西北高等教育發展的格局。各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諸多成功經驗,培養目標明確,既有對政府期望的兼顧平衡,又有根據學校類型、性質以及辦學實踐差異的實際考量。各高校完成了院系架構與學科建設,承繼與發展了各校優勢學院及特色學科,不斷回應西北邊疆社會需求,增設新的特色學院,積極創新與培植特色學科,體現出高校類型差異與各校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各高校建立健全學制、學分和課時分配體系,對學生課程修習提出明確要求,課程設計顯示出多元化趨勢。西北各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立體而深入,通過不斷改善辦學環境、規範制度保障、誠意延聘教師,形成了公誠勤樸的校風校訓以及優良卓越的高教精神,為西北地區培養了社會急需的專業人才,為維護西北地區邊疆安全與穩定做出了貢獻,促進了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帶動了西北地區科、教、文、衛事業的進步。

作者介紹
胡君|責編:周曉慧
    胡君,1983年8月生,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中國教育史、高等教育史、中國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先後在《高等教育研究》《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甘肅社會科學》《中國教育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國內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參與並完成國際合作項目兩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兩項。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西北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
  第一節  數量稀少,發展滯后(1927—1937年)
  第二節  高校西遷,西北高等教育迎來發展的春天(1937—1945年)
  第三節  紮根西北,繼續前行(1945—1949年)
第二章  西北地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形成
  第一節  西北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特殊意義
  第二節  西北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頂層設計
  第三節  西北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演變與形成
第三章  西北地區高等學校院系架構與學科建設
  第一節  西北地區各類高校院系與學科設置狀況
  第二節  西北地區各高校院系與學科設置的特點
  第三節  西北地區各高校院系與學科設置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西北地區高等學校課程設置
  第一節  西北地區高等學校課程設置的總體情況
  第二節  多元化的課程設計取向
  第三節  大學通才教育課程——以西北大學邊政學係為個案
  第四節  獨立學院通專結合的課程體系——以國立西北工學院土木工程係為個案
  第五節  專科學校應用型課程——以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畜牧獸醫組為個案
  第六節  言教身教並重的師範學院課程設置——以國立西北師範學院教育係為個案
第五章  西北地區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第一節  軍事教育與堅強體魄、精神的鍛煉
  第二節  訓育開展與人格、信仰的陶鑄
  第三節  科學研究與學術旨趣的養成
  第四節  社會教育與服務觀念的確立
  第五節  實踐教學與動手能力的提升
  第六節  西北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特點
第六章  西北地區高等學校人才培養保障機制
  第一節  爭取辦學經費
  第二節  健全管理制度
  第三節  建設師資隊伍
  第四節  保障學校硬體
  第五節  西北地區高等學校人才培養保障機制的特點
第七章  西北地區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成效及評價
  第一節  為西北地區培養了社會急需的專業人才
  第二節  為維護西北邊疆安全與穩定做出了貢獻
  第三節  促進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第四節  帶動了西北地區科、教、文、衛事業的進步
  第五節  為國家發展儲備人力資源
第八章  西北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若干問題的理論思考
  第一節  人才培養過程中政府與院校的博弈
  第二節  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通才教育還是專才教育
  第三節  區域性高校人才培養的指向
  第四節  校長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影響
附錄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