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清華時間簡史(工程教育)

  • 作者:編者:王孫禺//李珍|責編:馬慶洲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611660
  • 出版日期:2022/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02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清華大學作為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基地,百余年來在教學、科研、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等方面革故鼎新、勵精圖治,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工程技術人才,在國家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書結合不同時期國家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的歷史背景,對清華大學工程教育的演變脈絡、發展特徵、歷史影響等進行系統研究。回顧清華工程教育發展的歷史,不僅可以反映工程教育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科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能為新形勢下如何建設和開拓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工程學科提供思考。
    本書主要供高等教育學、管理學、科技史以及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人員、高校師生等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王孫禺//李珍|責編:馬慶洲

目錄
概述
1  清華學堂時期工程教育的萌生
  第一節  游美肄業館時期赴美工程留學生的選派
  第二節  清華學堂時期工程科目設置及赴美工程留學生的選派
  第三節  清華前三批直接赴美工程留學生在美學習情形
  第四節  清華前三批直接赴美工程留學生選派及工程科目設置的歷史意義
    一、庚款留學生的派遣拉開了留美高潮的序幕
    二、庚款工程留學生對社會發展的歷史作用
    三、清華學堂手工科目及相關課程的設置,增強了國內工程教育的力量
2  清華學校時期工程學系的建立
  第一節  清華學校時期工程留學生的選派
    一、赴美工程留學生的選派
    二、庚款工程留學生在美學習情形
  第二節  清華學校時期工程學系的建立
    一、清華學校前期工程學課程設置
    二、清華學校後期工程學系的建立
  第三節  清華學校時期工程學系的發展特徵
    一、以培養「完全人格」為教育目標
    二、課程設置逐步體系化、科學化
    三、師資隊伍結構漸趨優化
    四、基礎設施不斷改善
    五、人才培養逐步由留美預備向自主化轉型
  第四節  清華學校時期工程學系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一、清華學校工程學系成為國內工程學科的重要組成
    二、清華學校工程留學生的歷史影響
3  國立清華大學初期工學院的創辦
  第一節  國立清華大學初期工學院的創辦歷程
    一、工程學系裁撤風波
    二、工學院創辦
  第二節  國立清華大學初期工學院的發展特徵
    一、奉行「通識教育」的教學方針,課程結構日趨完善
    二、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
    三、人才培養規模逐步擴充
    四、基礎設施得到改善
    五、科研工作取得顯著成果
  第三節  國立清華大學初期工學院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一、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的歷史地位
    二、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的歷史影響
4  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工學院的輾轉圖存
  第一節  西南聯大工學院的歷史沿革
    一、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工學院院系設置
    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工學院院系(所)設置
  第二節  西南聯大工學院的發展特徵
    一、秉承「通識教育」的教學方針
    二、課程設置的延承與創新
    三、師資隊伍規模大幅擴充
    四、「冀由學術研究,增強抗戰力量」
    五、學生人數得到大規模發展
  第三節  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工學院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一、西南聯大工學院發展成為國內工程學科的核心力量

    二、西南聯大工學院的歷史影響
5  複員時期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的恢復與發展
  第一節  複員時期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複員時期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的發展特徵
    一、實施「通識教育」的教學方針
    二、師資隊伍力量逐步增強
    三、科學研究工作計劃受挫
    四、人才培養「重質而少重量」
  第三節  複員時期清華工學院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一、複員時期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的歷史地位
    二、複員時期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的歷史影響
6  新中國成立至「文革」前清華大學工程教育的重構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至「文革」前清華大學工科院系的逐步調整
    一、清華大學工科院系初步調整和擴充計劃
    二、清華大學工科院系的全面調整
    三、清華大學工科院系調整後續延伸
  第二節  實施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教學方針
    一、教學改革前期準備(1949-1952)
    二、以學習蘇聯為中心的教學改革(1952-1957)
    三、貫徹黨的教育方針(1958-1966)
  第三節  力破時艱,取得科研碩果
    一、努力恢復科研工作(1949-1952)
    二、「向高級科學進軍」(1952-1966)
  第四節  教工隊伍規模與結構逐步調整
    一、師資隊伍規模的調整及思想改造(1949-1952)
    二、「團結百分百,兩種人會師」(1952-1966)
  第五節  「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一、學生數量小規模增長,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1949-1952)
    二、「又紅又專,全面發展」(1952-1966)
7  「文革」時期清華大學工科的變動
  第一節  「文革」前期清華大學工科的停頓
  第二節  「文革」中期清華大學工科的恢復
  第三節  「文革」後期清華大學工科的發展
8  改革開放后清華大學工程教育的快速發展
  第一節  改革開放后清華大學工科院系的沿革歷程
    一、恢復與調整工科布局(1977-1993)
    二、凝練重點、優化結構,建設工科優勢學科群(1994-2011)
    三、實現內涵式發展,構建世界一流工科(2012-2020)
  第二節  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工程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一、持續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
    二、建立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提升研究生培養水平
  第三節  面向國際學術前沿與國家戰略需求,推動科技創新新局面
    一、科研工作恢復正常秩序(1977-1984)
    二、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注重提高科研水平和質量(1984-1995)
    三、「頂天、立地、樹人」(1995-2011)
    四、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引領科研創新突破(2012-2020)
  第四節  堅持「引進與培養」並重,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
    一、改善師資隊伍結構,提高教師業務水平(1977-1993)
    二、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1994-2011)
    三、深入實施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努力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2012-2020)

  第五節  人才培養規模與質量大幅提升
    一、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本科拔尖創新人才
    二、建立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提高研究生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