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奠基學力為學賦能(張齊華為學習力而教數學課堂10例)/尋找中國好課堂

  • 作者:張齊華|責編:張慧明|總主編:張新洲//賴配根
  • 出版社:開明
  • ISBN:9787513172233
  • 出版日期:2021/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9
人民幣:RMB 6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收錄張齊華老師「為學習力而教」數學課例10個。張齊華教師成名較早,有「數學王子」的美譽。他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堅持「不向數學以外的花花世界去尋求課堂的精彩紛呈,要從數學的內質去尋找魅力!」讓教學更聚焦于學生「學習力」的生長,讓教師的「教」真正服務於學生的「學」,並最終促進學生「學習力」的提升,為學生未來的終身學習、可持續發展、職場生活以及整個人生奠定基礎,這不僅是張齊華老師奉行的教學思想,也是廣大青年教師追求的目標。
    素有「數學王子」美譽的張齊華老師是「是為學習力而教」理論的踐行者,特別擅長整合教材中的文本資源,同時又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的有效對話,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益。用張齊華最樸素的話講:「不重複別人,更不重複自己。」這是張齊華數學教學的座右銘,也是他每一堂課的真實寫照,更是對自己教學生涯的鞭策。從張齊華老師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怎樣的精神?是好學、立行、知恥而達到的「智」「仁」「勇」的境界!

作者介紹
張齊華|責編:張慧明|總主編:張新洲//賴配根
    張齊華,男,江蘇海門人,1997年參加工作,2004年調入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工作。一直致力於數學文化的探索與實踐,曾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第七屆教學觀摩大賽並榮獲一等獎,《人民教育》《小學教學》先後對其在數學文化領域的探索給予專題報道,2007年《中國教育報》專題報道了其數學課堂系列教學藝術。參與數學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並有10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

目錄
總序  尋找中國好課堂/顧明遠
序言  「獨特·超越」的背後/張興華
前言  別人沒走過的路,便是捷徑/張齊華
課例1  簡單內容,亦可「複雜化」——關於「可能性」一課的思考、行動與圍觀
  觀課指南
  教學設計
  課堂現場
  教學反思
    簡單問題為何要「複雜化」
  另類聲音
    對答如流下,是否掩蓋了多數人的迷茫(宋潔)
    單一的素材,能否承載厚重的學習(馬麗麗)
    如何讓任務的設計面向每一個學生(吳賢)
  專家視點
    尋找數學學習的「王者之道」(湯雪峰)
課例2  代數思維,豈能「一蹴而就"——關於「用字母表示數」一課的思考、行動與圍觀
  觀課指南
  教學設計
  課堂現場
  教學反思
    探尋兒童代數思維的真實「通道」
  另類聲音
    儲蓄罐,學具or道具(吳賢)
    為什麼不能是6元(姚晶晶)
    留一點空間,讓學生提問(宋潔)
  專家視點
    站在看風景的絕佳處(穆傳慧)
    對「一粒種子」的揣想與思考(余穎)
課例3  從「僵化定義」走向「結構模型」——關於「認識方程」一課的思考、行動與圍觀
  觀課指南
  教學設計
  課堂現場
  教學反思
    方程:從概念走向模型
  另類聲音
    冗長的導入,真的有必要嗎(宋潔)
    細節,是否需要細緻斟酌(姚晶晶)
    素材單一,如何建構飽滿認知(李勤)
  專家視點
    重模型建構展思想魅力(陳惠芳)
課例4  如何讓百分數「會說話"——關於「百分數的意義」一課的思考、行動與圍觀
  觀課指南
  教學設計
  課堂現場
  教學反思
    為百分數教學尋找「另一種可能」
  另類聲音
    教師「精巧」,學生「迷茫」(姚晶晶)
    名人名言——勵志還是挖坑(宋潔)
    過度流暢的背後,是否隱匿了什麼(吳賢)

  專家視點
    如何讓百分數說話(宋煜陽)
    「學本」課堂:路在何方(葉柱)
    課堂不止眼前的苟且(陳洪傑)
課例5  「創造"還是「告知」——關於「用數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思考、行動與圍觀
  觀課指南
  教學設計
  課堂現場
    讓兒童「創造」屬於自己的知識
    告訴,亦可創造有價值的課堂
  教學反思
    一個人的「同課同構」
  另類聲音
    精緻設計背後,是否是學習的缺失(李勤)
    從情境回歸現實,沒那麼簡單(馬麗麗)
    反思,可否再深入一些(吳賢)
  專家視點
    小溪泛盡卻山行(劉志強)
    淡妝濃抹總相宜(湯雪峰)
課例6  「好策略」需要「好的問題"——關於「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一課的思考、行動與圍觀
  觀課指南
  教學設計
  課堂現場
  教學反思
    突破,是為了給孩子更大的空間
  另類聲音
    空間,真的越大越好嗎(姚晶晶)
    練習,如何體現策略教學的目標定位(馬麗麗)
    學習,真的發生了嗎(李勤)
  專家視點
    一節「准、深、透、高」的數學課(周衛東)
課例7  我們的學生「會提問嗎」——關於「我有問題嗎」一課的思考、行動與圍觀
  觀課指南
  教學設計
  課堂現場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概念課」
  另類聲音
    為提問而提問,真的好嗎(吳賢)
    提問,真的越多越好嗎(馬麗麗)
    學生不會提問,癥結究竟在哪裡(李勤)
  專家視點
    吹響「提問研究」的前進號角(顧志能)
課例8  讓素養落地,而不是留在雲端——關於「圓的認識」一課的思考、行動與圍觀
  觀課指南
  教學設計
  課堂現場
  教學反思
    核心素養:讓課堂綻放新活力
  另類聲音

    「粗糙」的圓,是否更能凸顯圓的本質(馬麗麗)
    從「學生疑點」到「教材重點」有多遠(李勤)
    定量刻畫,生活經驗也可以成為「助推器」(宋潔)
  專家視點
    妙手設計妙語理答(武昆)
    比卓越更卓越(陳洪傑)
課例9  把抽象的概念「畫出來」——關於「認識負數」一課的思考、行動與圍觀
  觀課指南
  教學設計
  課堂現場
  教學反思
    「畫」出來的負數
  另類聲音
    別讓分享成「空享」(李勤)
    現實含義,能否由學生來賦予(宋潔)
    變動的地面,真的好嗎(姚晶晶)
  專家視點
    由「畫負數」引發的思考(張新春)
    讓「數學化」在數學課堂落地生根(王永)
課例10  自己建構的,才是「真知識」——關於「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一課的思考、行動與圍觀
  觀課指南
  教學設計
  課堂現場
  教學反思
    確定學與教的適宜位置
  另類聲音
    如果換個位,思維是否更有溫度(馬麗麗)
    多元對話:不妨「先多元,再對話」(姚晶晶)
    新方法,不妨多問一個「為什麼」(吳賢)
  專家視點
    「加減乘除」讓數學課堂更美麗(陳剛)
    歸還空間,讓學生自主創造知識(羅鳴亮)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