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重新定義學校

  • 作者:李希貴|責編:張萬珠//吳法源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246062
  • 出版日期:2017/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69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收集的十一個報告,大都是2012年至今我在全國新學校行動研究年會上的演講,大部分內容不同程度地涉及學校治理結構、課程體系和教師隊伍建設,尤以涉及課程體系內容的分量最大。在新學校的體系里,我們把課程作為學校的產品,以此為學生的成長服務。我們認為,唯有如此,我們才會正確定位我們的教育,也才會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追求。

作者介紹
李希貴|責編:張萬珠//吳法源
    李希貴,山東高密人。北京市第一實驗學校校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提出並實施了以課內大量閱讀為基礎的中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主持新學校行動研究,推進育人模式改革,在實踐中構建了治理主體多元、管理結構扁平、課程多樣可選擇的生長性學校生態系統模型,讓教育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喚醒自己、發現自己、成為自己,初步形成了學生自主生長的學校生態。出版有《學生第二》《面向個體的教育》等專著。先後參與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報告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起草調研工作。

目錄
自序
第一講  學校轉型期的挑戰與掙扎
  一、當課程成為學校的產品時
  二、當我們尋找不同的課程價值時
  三、當行政班消失時
  四、當每位學生都需要規劃與選擇課程時
  五、當學生的成長加速時
  六、當出現改革焦慮症時
第二講  綠化課程鏈
  一、課程方案
  二、課程標準
  三、課程內容
  四、課程實施
  五、課程評價
第三講  走向個別化
  一、課程完善
  二、課堂改進
  三、自主空間
  四、從參加到參與:每一個人的活動
  五、在診斷中調適
第四講  尋找
  一、保障學生中心的治理結構
  二、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體系
  三、「尋找」的方法論
第五講  學校變革的衝突
  一、當制度和文化發生衝突時
  二、當成長與管控發生衝撞時
  三、從管理走向領導
第六講  那個仍被稱作學校的地方
  一、學生去哪兒?老師在哪裡?
  二、管理何為?
第七講  危機的學校和繁榮的教育
  一、教育在空間里,而不僅在教室里
  二、在連接中尋找教育的生產力
  三、從指揮大合唱到輔導獨唱、領導交響樂
  四、營造生態而非構築道路
第八講  從單位到社區
  一、去中心化,構建聯盟關係
  二、扁平化,讓供需有效連接
  三、完善治理結構,有所不為
  四、不奢望統一思想,要致力於統一目標
第九講  從世界觀到方法論
  一、確立原則
  二、尋找要素
  三、怎麼構建模型
第十講  尋找2.0
  一、「兩條脈絡」中的「三把尺子」
  二、「四個尋找」的新探索
第十一講  基於標準的學習
  一、共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構建育人模式

  二、共同邁向更堅實的征程:基於標準的學習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