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集團教師的鐵與流(教育均衡視角下的教師流動機制研究)

  • 作者:丁利民|責編:彭呈軍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76018288
  • 出版日期:2021/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58
人民幣:RMB 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石,集團化辦學是新形勢下教育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以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實現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辦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是集團化辦學的重要使命。打破校際壁壘的教師流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均衡優質,無疑是集團化辦學亟待破解的關鍵命題。
    早在2010年,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教育集團就率先嘗試集團內的教師柔性流動,十年磨一劍,直面集團教師流動的實際問題。立足教育公平,以教師流動著力強化優質教育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優質資源生成,為區域及全市集團化辦學推進提供了有價值的案例和經驗。本書是集團十多年實踐智慧與研究探索的結晶,深入剖析了集團化辦學背景下的教師流動現狀,生動呈現了各層面教師流動的典型案例,並對流動機制構建提供了可行建議,為集團化辦學的同行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

作者介紹
丁利民|責編:彭呈軍
    丁利民,正高級教師,上海市特級校長,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教育集團理事長。     丁校長致力於「不一樣的生命,一樣的精彩」教育理想,在學校管理、科研實踐、課程改革、集團化辦學等領域深耕探索,曾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特色教育先進工作者、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星星火炬「獎章、上海市園丁獎、上海教育年度新聞人物。     她引領的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已成為區域內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學校,曾獲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巾幗文明崗、上海市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暨見習教師規範化培訓基地、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上海市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先進學校、上海市學生合唱聯盟成員單位等榮譽稱號。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教育均衡化
    (一)優質教育與教育公平
    (二)家長「擇校熱」現象
    (三)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失衡
    (四)亟待推進教育資源配置均衡
  二、促進教育均衡化
    (一)國家對促進教育均衡化的決心
    (二)促進教育均衡化的關鍵
  三、促進教師均衡的重要舉措
    (一)集團化辦學
    (二)教師流動
  四、教師流動的價值取向與可行性
    (一)教師身份決定教師流動價值
    (二)教師隊伍管理機制促成教師流動
  五、集團化辦學中教師流動的現實困境
第二章  專業調研促流動長效發展
  一、調研背景
    (一)集團化辦學「擴容」與「深化」並舉
    (二)集團教師流動「挑戰」與「機遇」共存
  二、調研概況
    (一)調研目標
    (二)調研維度
    (三)調研實施
  三、調研結果與解析
    (一)流動基本概況
    (二)流動實施現狀
    (三)流動如何做得更好
  四、流動工作建議
    (一)細化制度
    (二)人員篩選
    (三)流動準備
    (四)流動評價
第三章  集團化辦學中的教師流動機制
  一、問題的提出
  二、對教師流動機制的認識
  三、教師流動機制的範例及啟示
    (一)管窺日、韓已有教師流動機制經驗
    (二)借鑒國內各地區教師流動機制經驗
    (三)對集團化辦學中教師流動機制改進的啟示
  四、對集團內教師流動機制的再思考
    (一)區域集團化辦學教師流動政策依據
    (二)集團內教師流動所需要遵循的原則
    (三)給改進集團內教師流動機制帶來的啟示
  五、集團內教師流動機制的改進
    (一)對照流動工作環節,梳理流動實施流程
    (二)集團內教師流動機制改進的典型樣例
第四章  教師流動管理平台開發與實踐
  一、管理平台的架構
    (一)教師流動管理平台頂層設計

    (二)平台數據體系與演算法設計
  二、管理平台的功能設計與實現
    (一)教師發展檔案模塊功能
    (二)教師流動管理模塊功能
  三、管理平台的運維
    (一)平台操作培訓實施
    (二)平台技術維護內容
第五章  流動的不同層次與案例分析
  一、教師流動的不同層次及其任務
    (一)教師流動層次的劃分
    (二)不同層次教師流動的目標及任務
  二、不同層次教師流動的案例與分析
    (一)青年教師的流動故事
    (二)成熟教師的流動故事
    (三)骨幹教師的流動故事
    (四)特色教師的流動故事
    (五)中層幹部的流動故事
第六章  上理工附小集團教師流動實錄
  一、流動初探索:盤家底,摸著石頭過河
    (一)盤家底,我們抱團取暖
    (二)前路難,文化碰撞下的「水土不服」
    (三)讀懂這個共同體,一個理事長的自問
  二、從工作思路到研究思路:循證改進
    (一)立題與破題:「好的」教師流動是怎樣的?
    (二)從經驗判斷走向科學論證:基於真實數據的策略改進
  三、木桶理論的啟示:靶向幫扶,托起薄弱校的明天
    (一)邁向均衡:打破心中藩籬
    (二)靶向流動:攻堅質量短板
  四、一群人走得更遠:機制構建促緊密合作
    (一)1+1>2,激活課程共建內生動力
    (二)精準支持,理念引領下的課程規劃
第七章  教師流動的成效與評價
  一、教師流動對優化學校學科建設的作用
    (一)學科建設方向的特色形成
    (二)學科教學研究的動態成長
    (三)學生學科學習的不斷提升
  二、教師流動對教師個人成長的作用
    (一)師德素養的培養
    (二)專業能力的提升
    (三)教學科研的學習
  三、教師流動對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的作用
    (一)師生關係的融洽
    (二)課堂教學的優化
  四、教師流動對教育均衡化的作用
    (一)形成集團辦學的凝聚力
    (二)減少區域間辦學的差異
    (三)促進學生教育權利的公平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