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面向學習的體育教學

  • 作者:(美)朱蒂斯·E.林克|責編:浮雙雙|譯者:王梓宇//于可紅
  •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
  • ISBN:9787504688880
  • 出版日期:2021/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45
人民幣:RMB 9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面向學習的體育教學》一書延續了作者教材編寫「以學習者為先」的慣例——從學習者進行學習的角度出發,依照學習者的需要和習慣編寫教材,力爭為學習者的學習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和益處。哪怕是要使用教材進行教學的教師,也要尊重學習者的需求,其教學內容、形式、方法等均需將學習者放在中心位置,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促進學習者的學習。
    《面向學習的體育教學》的內容遵循模塊化教學的理念,全書分為三大部分:第1部分「認識教學過程」、第2部分「有效的教學技能」,以及第3部分「情境與反思」。這3個部分層次清晰、內容遞進、由表及里、自外而內,非常符合學習者進行學習時的心理。

作者介紹
(美)朱蒂斯·E.林克|責編:浮雙雙|譯者:王梓宇//于可紅

目錄
第1部分  認識教學過程
  1  體育課程教學:一種取向
    1.1  專業的教學
    1.2  何謂「專業」
    1.2.1  專業的意義
    1.2.2  專業教師需為「最佳做法」獲取必要的技能
    1.3  教學:一種目的取向活動
    1.3.1  目的分類
    1.3.2  建立現實目的
    1.3.3  選擇教學過程以實現目的
    1.3.4  經過過程達到目的
    1.4  認識教學過程
    1.4.1  課前及課後常式
    1.4.2  課堂活動任務與學生反應分析單元
    1.4.3  教學的功能
    1.4.4  管理行為和內容行為
    1.5  教學中的價值定位和理念
    1.5.1  教學理念
    1.5.2  教師的個人特質
    1.6  總結
    1.7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2  影響學習的因素
    2.1  運動技能與體育活動之間的關係
    2.2  什麼是學習?
    2.3  人們如何學習運動技能?
    2.3.1  運動技能學習的特點
    2.3.2  體育教育相關學習理論
    2.4  了解對動作的控制
    2.5  運動技能學習的不同階段
    2.5.13  個階段
    2.5.2  階段理論的意義
    2.6  學習運動技能的若干要求
    2.6.1  先決條件
    2.6.2  明確任務
    2.6.3  技能學習中有關動機/注意力的處置
    2.6.4  練習
    2.6.5  反饋
    2.7  運動技能目的的性質
    2.7.1  開放式技能和閉鎖式技能
    2.7.2  獨立技能、系列技能和連續技能
    2.8  技能發展與學習過程中的適宜性問題
    2.8.1  環境條件
    2.8.2  學生的能力
    2.9  練習方式
    2.9.1  整體與部分
    2.9.2  變換練習
    2.9.3  集中練習與分散練習
    2.10  積極性與目標設定
    2.11  學習遷移

    2.11.1  雙邊遷移
    2.11.2  任務間遷移
    2.11.3  任務內遷移
    2.12  學生特質
    2.12.1  運動能力
    2.12.2  智力與認知發育狀況
    2.13  總結
    2.14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第2部分  有效的教學技能
  3  學習經歷和任務設計
    3.1  學習經歷的標準
    3.1.1  標準1:學習經歷必須有提高學生運動表現/活動技能的潛力
    3.1.2  標準2:能為所有具有一定能力水平的學生提供最長的活動或練習時間
    3.1.3  標準3:學習經歷適於任何經驗層級的學生
    3.1.4  標準4:在可能的情況下,學習經歷應當兼顧技能、認知和情感3個領域的教育目的
    3.2  設計活動任務
    3.2.1  活動任務的內容維度
    3.2.2  任務的目的設定維度
    3.2.3  任務的組織安排
    3.3  組織形態之間的轉換
    3.4  學生在環境安排中的決策
    3.5  運動內容的特點對學習經歷設計的影響
    3.5.1  閉鎖式技能
    3.5.2  能運用於不同環境中的閉鎖式技能/半閉鎖式技能
    3.5.3  開放式技能
    3.6  設計安全的學習經歷
    3.7  教師為學生安全應負的法律責任
    3.8  總結
    3.9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4  任務表述
    4.1  吸引學生注意力
    4.1.1  設立信號和流程
    4.1.2  學生專註于其他環境因素
    4.1.3  無法聽到或看到
    4.1.4  時間利用率低下
    4.2  內容排序與任務組織
    4.3  提高溝通清晰度
    4.3.1  引導學習者(入門)
    4.3.2  按照邏輯順序進行表述
    4.3.3  舉例(正反例)
    4.3.4  使表述更為個性化
    4.3.5  重複難點
    4.3.6  利用學生的個人經歷實現學習遷移
    4.3.7  檢查學生理解程度
    4.3.8  生動地表述材料
    4.4  選擇溝通方式
    4.4.1  口頭交流
    4.4.2  示範

    4.4.3  多媒體材料
    4.5  選擇及組織學習線索
    4.5.1  準確
    4.5.2  簡短而切中當下技能中的要點
    4.5.3  適合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年齡
    4.5.4  適合不同的內容類型
    4.5.5  如能對其進行有序組織,同時學生也能對其進行提前演練,那麼效果會更好
    4.6  總結
    4.7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5  內容分析與開發
    5.1  內容發展過程:概述
    5.1.1  建立一個流程(拓展)
    5.1.2  彰顯對錶現水平的關注(細化)
    5.1.3  給予學生應用/評估自己技能的機會(應用)
    5.2  內容發展計劃:發展性分析
    5.2.1  拓展任務發展——教師的流程
    5.2.2  提升細化的質量
    5.2.3  設計內容的應用/評估經歷
    5.2.4  現實課堂中的內容發展情況
    5.3  發展不同類型內容的指導方針
    5.3.1  發展閉鎖式技能
    5.3.2  發展能運用於不同環境中的閉鎖式技能/半閉鎖式技能
    5.3.3  發展開放式技能
    5.4  遊戲和比賽教學
    5.4.1  遊戲階段
    5.4.2  遊戲階段的注意事項
    5.5  總結
    5.6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6  學習環境的開發與維持
    6.1  體育館生態
    6.2  建立及維持一套管理體系
    6.2.1  常規的建立
    6.2.2  課堂規則的設立
    6.2.3  獲得並維持學生的合作
    6.3  發展學生自控和責任感的策略
    6.3.1  海爾森的責任感水平劃分法
    6.3.2  行為矯正
    6.3.3  行為技術的使用建議
    6.3.4  管理的權威式取向
    6.3.5  提升自我引導水平的團體歷程策略
    6.3.6  衝突解決
    6.4  紀律:如果不奏效該怎麼做
    6.4.1  在問題成為問題之前就將其解決
    6.4.2  持續的不當行為
    6.4.3  處理行為屢次失范的學生
    6.5  總結
    6.6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7  活動中的教學
    7.1  我已經讓學生開始練習了——現在該做些什麼呢?
    7.2  設定活動的先後順序
    7.3  維持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
    7.4  向學生闡明並強調任務
    7.5  維持一個高效的學習環境
    7.6  觀察並分析學生的反應
    7.6.1  教師的位置
    7.6.2  制訂大組情況的觀察計劃
    7.6.3  明確觀察重點
    7.7  為學生提供反饋
    7.7.1  評價式反饋與糾正式反饋
    7.7.2  反饋的一致性
    7.7.3  概括性反饋與具體性反饋
    7.7.4  消極反饋與積極反饋
    7.7.5  反饋對象
    7.7.6  反饋的時機
    7.7.7  反饋以促進學生理解
    7.8  為了個別學生或小組而對任務進行變更與調整
    7.8.1  為了個別學生而對任務進行拓展
    7.8.2  為個別學生設計應用/評價任務
    7.8.3  為了個別學生而對任務進行徹底改變
    7.8.4  為了個別學生而對任務進行細化
    7.9  間接作用行為
    7.9.1  關注傷病學生
    7.9.2  參與到題外話的討論之中
    7.9.3  解決學生個人需求
    7.9.4  參與並主持學生活動
    7.10  無作用行為
    7.11  總結
    7.12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8  教學策略
    8.1  直接指導和間接指導
    8.2  作為配送系統的教學策略
    8.2.1  選擇學習內容
    8.2.2  任務表述
    8.2.3  內容序列
    8.2.4  提供反饋與評價
    8.3  教學策略描述
    8.3.1  互動教學
    8.3.2  站點教學
    8.3.3  同伴教學
    8.3.4  合作學習
    8.3.5  自學策略
    8.3.6  認知策略
    8.3.7  團隊教學
    8.4  選擇一種教學策略
    8.5  總結
    8.6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9  學生積極性、個人成長和包容
    9.1  學習的積極性
    9.2  動機理論——行為原因
    9.2.1  行為主義理論
    9.2.2  社會學習理論
    9.2.3  自我決策理論
    9.2.4  成就目標和社交目標理論
    9.2.5  興趣理論
    9.2.6  設計學習經歷來培養個人興趣和情境興趣
    9.2.7  動機理論的影響
    9.3  通過人際互動促進個人成長
    9.4  通過教學決策來提升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個人成長
    9.4.1  規劃
    9.4.2  學習任務選擇和經歷設計
    9.4.3  單元和任務表述
    9.4.4  組織安排
    9.4.5  教師在活動期間的職能
    9.4.6  課堂節奏
    9.4.7  任務、單元和課堂的評價
    9.5  在教學中將情感目標作為課程重心
    9.5.1  體育教育的獨特情感目標和普適情感目標
    9.5.2  情感教學的教學策略
    9.6  以包容為目的的體育教育使人合群
    9.6.1  自我認識
    9.6.2  為包容的實現營造氛圍
    9.7  實現公平
    9.7.1  性別平等
    9.7.2  種族和文化差異
    9.7.3  弱勢學生
    9.7.4  殘疾學生
    9.8  有關體育教育情感目標的討論
    9.9  總結
    9.10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10  規劃
    10.1  制定目標與學習成果
    10.1.1  依據學生所學內容編寫目標
    10.1.2  教育目標的不同闡述水平
    10.1.33  個學習領域的目標
    10.2  記述符合內容標準的成果
    10.3  體育教育經歷的關係規劃
    10.4  課堂規劃
    10.4.1  課堂的開端
    10.4.2  課堂發展
    10.4.3  結束課堂教學——收尾
    10.4.4  課堂規劃的格式
    10.5  課程規劃
    10.6  單元規劃
    10.6.1  單元設計

    10.6.2  單元規劃注意事項
    10.6.3  單元發展
    10.6.4  單元規劃的書寫
    10.7  總結
    10.8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11  教學過程中的評價
    11.1  評價在體育教育項目中的作用
    11.2  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
    11.2.1  形成性評估
    11.2.2  終結性評估
    11.3  評價的效度和信度問題
    11.3.1  評價測量的效度
    11.3.2  評價測量的信度
    11.4  收集信息:正式評估和非正式評估
    11.5  另類評價
    11.5.1  檢查表
    11.5.2  評定量表
    11.5.3  評分規則
    11.6  學生評價類型
    11.6.1  觀察
    11.6.2  事件任務
    11.6.3  學生日記
    11.6.4  文件夾
    11.6.5  書面測試
    11.6.6  技能測試
    11.6.7  學生/小組項目與報告
    11.6.8  學生日誌
    11.6.9  學生訪問、調查以及問卷
    11.6.10  家長報告
    11.7  使評價環節成為你項目中實用且重要的一部分
    11.7.1  制定標準
    11.7.2  經常開展自測工作
    11.7.3  簡易檢查表和評定量表
    11.7.4  使用同伴評價
    11.7.5  使用「30秒提問」環節
    11.7.6  使用DVD/電腦
    11.7.7  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抽樣
    11.7.8  利用技術輔助評價
    11.8  為正式評價和高風險評價做好準備
    11.9  為學生打分
    11.9.1  學生學習成績
    11.9.2  學生的進步情況
    11.9.3  學生的努力程度
    11.9.4  學生品行
    11.10  總結
    11.11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第3部分  情境與反思
  12  特定內容教學法

    12.1  養成一種積極鍛煉的生活方式
    12.1.1  在體育課堂上教授終身體育活動
    12.1.2  在教室中教授健身相關概念
    12.2  健身教學的課程選擇
    12.2.1  選擇幾個年級透徹地學習以健身為首要重點的課程
    12.2.2  利用除體育教育時間(體育課)以外的學校時間
    12.2.3  將健身和體育活動當作一種保健行為
    12.2.4  選擇同樣具有較高體育活動價值的運動技能活動
    12.2.5  在運動技能教學中設計含有劇烈活動的部分
    12.2.6  在項目中要將健身時間與運動技能學習時間分開
    12.2.7  教學注意事項總結——健身
    12.3  遊戲和運動教學的戰術和技能方法
    12.3.1  相關理念
    12.3.2  運動教育
    12.4  舞蹈教學
    12.5  體操
    12.6  戶外運動
    12.7  動作概念——以遷移為目的的教學
    12.7.1  與學習遷移相關的學習理論
    12.7.2  體育教育中的重要概念
    12.7.3  動作概念教學
    12.8  總結
    12.9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13  作為持續學習者的教師
    13.1  專業的教師亦是持續的學習者
    13.2  在自己的領域中與時俱進
    13.3  要對你自己的成長負起責任
    13.3.1  利用經驗促進專業成長
    13.3.2  國家委員會認證證書
    13.4  成為一名反思型從業者
    13.5  在教學過程中收集信息
    13.5.1  創建一個教學文件夾
    13.5.2  收集有關教學成果和教學過程的數據
    13.6  觀察並分析你的教學過程
    13.6.1  明確觀察重點
    13.6.2  為收集信息選擇觀察方法或工具
    13.6.3  收集數據
    13.6.4  分析和解讀數據的意義
    13.6.5  在教學過程中做出改變
    13.6.6  監控教學中的變化
    13.7  總結
    13.8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14  觀察技術與工具
    14.1  觀察方法
    14.1.1  直觀觀察法
    14.1.2  軼事記錄法
    14.1.3  評定量表
    14.1.4  評分規則

    14.1.5  事件記錄
    14.1.6  持續時間記錄
    14.1.7  時間抽樣法
    14.2  教學分析的觀察工具
    14.2.1  學生的運動活動:ALT-PE
    14.2.2  學生的時間利用情況
    14.2.3  內容發展:OSCD-PE
    14.2.4  教師反饋
    14.2.5  學生品行
    14.2.6  任務傳達(QMTPS)
    14.2.7  教師的移動和位置
    14.3  總結
    14.4  課後自測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