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深度學習

  • 作者:鍾啟泉|責編:朱小釵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76018493
  • 出版日期:2021/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5
人民幣:RMB 5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撰寫主旨——「深度學習」是21世紀型學校變革的風向標,也是我國教育部「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倡導的教學指導方針。「深度學習」指向學生高階智能的發展,以及健全人格的養成。因此,倘若離開了當代學習科學的指引,漠視「課堂轉型」的挑戰,卻高談闊論「深度學習」,純粹是一句空話而已。本書旨在梳理國際教育界掀起的「深度學習」的思潮及其成果——包括理論基礎、實施模型、實踐案例,借此為我國新時代教學理論的建構和一線教師的教學創造,提供鮮活的理論與經驗。

作者介紹
鍾啟泉|責編:朱小釵
    鍾啟泉,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名譽所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兼教育部教育學與心理學部召集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著有《深度學習》《教學設計》《解碼教育》《讀懂課堂》《課程的邏輯》《學校的變革》《教學心理十講》(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現代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譯著《現代教育學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教學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課程與教師》《學習的快樂》(教育科學出版社)等。參編《世界教育方法的改革》《教育方法》(佐藤三郎主編叢書,日本東信堂)等。

目錄
引言  擁抱「哥白尼式的變革」
第一章  核心素養與深度學習
  一、從「知識論」到「素養論」
  二、教學的功能與應試教育的神話
  三、洞察「學習」的本質
第二章  「深度學習」的概念
  一、「深度學習」的概念界定
  二、「深度學習」的課題選擇與中心目標
  三、「深度學習」的特質與效果
第三章  認知發展與深度學習
  一、知識與學習
  二、從認知發展看「深度學習」
  三、從發展論理解「深度學習」
  四、支撐「深度學習」的學習理論
第四章  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
  一、深度學習的基本原理
  二、深度學習與教學架構
  三、深度學習的單元設計與授課類型
  四、以對話為中心的設計
  五、深度學習設計的要訣
第五童  深度學習:超越傳統教學的局限性
  一、深度學習的優勢
  二、深度學習的挑戰
  三、建構「思考的課堂文化」
第六謄  深度學習:「對話指導」與「反思指導」
  一、瞄準哲學對話水準的「對話指導」
  二、瞄準反思水準的「反思指導」
  三、深度學習與「學習共同體」
第七章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課外作業
  一、課外作業的性質與功能
  二、拓展深度學習的疆界
  三、健全課外作業的環境
第八章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教育評價
  一、全方位地把握「教育評價」
  二、基於「核心素養」的新型評價體制
  三、教育目標分類學與評價方式的開發
第九章  深度學習與學習責任轉移模型
  一、教師的「慧眼」與「有意義學習」
  二、學習責任轉移模型
  三、磨煉教師的「教學勝任力」
第十章  深度學習與教師成長
  一、作為「反思性實踐家」的教師
  二、教學研究範式的轉型及其課題
  三、教學研究:充實教師的「專家資本」
附錄  從「基礎學力」到「核心素養」:日本的案例
  一、戰後日本的「學力論爭」與學力論的演進
  二、「21世紀型能力」模型與「深度學習」的創造
結語  走向「深度學習」
  一、汲取學習科學的養分
  二、超越「個體能力主義」

  三、編織跨界的知識網路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