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地理學思想史(第4版)/科學思想史叢書

  • 作者:(法)保羅·克拉瓦爾|責編:李淑方|譯者:鄭勝華//劉德美//劉清華//阮綺霞|校注:華昌宜|繪畫:段台鳳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254219
  • 出版日期:201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5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提供一個對西方地理學由古希臘至今綜合性看法,它是針對中國讀者而構思的。本書挖掘了地理學思想的根源,梳理了地理學科的完整概念及其形成背景、發展過程,並分析了這些概念所能解決的問題和滿足的需求。譯者為全書加註213條,插繪地圖及人物肖像91幅,編輯中外文和外中文對照索引2605條,以及專有名詞127條,幫助讀者真正了解地理學科的影響。
    本書既可作為普通讀者了解地理知識的有趣讀物,也可作為專業人士學習研究地理學思想史的重要參考書,還可作為大學生、研究生教材。

作者介紹
(法)保羅·克拉瓦爾|責編:李淑方|譯者:鄭勝華//劉德美//劉清華//阮綺霞|校注:華昌宜|繪畫:段台鳳
    保羅·克拉瓦爾,(Paul Claval,1932一)法國著名地理學家。法國巴黎第四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地理學思想史、經濟地理、文化地理、土地系統邏輯及地緣政治等。有論文400余篇、專著40余部,其中大部分被譯為各國文字。曾應邀赴世界數十所著名大學演講及擔任客座教授。2004年榮獲第30屆國際地理聯合會大會(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桂冠獎」——這是世界地理學界的最高榮譽獎。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一、歷史學探討的範圍與其限制
  二、科學思想史的特色
  三、地理思想的特性
  四、本書的架構及內容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古代地理學(公元4世紀以前)
第二章  古希臘時期的地理學
  一、古希臘社會與文化
  二、古希臘文獻里的遊記
  三、伊奧尼亞地圖與地理學:希羅多德
  四、亞歷山大地圖:一個重大的進展
  五、作為區域描述之地理學
  六、古希臘地理學的其他傳統
  七、古希臘地理學的傳承與式微
  思考題
  參考文獻
  中世紀與近代初期(公元4世紀至17世紀)
第三章  中世紀與近代初期的地理學
  一、前  言
  二、中世紀的地理知識
  三、阿拉伯地理學的角色
  四、航海與地圖學的演進
  五、地理學與文藝復興:托勒密的再發現及探險時代
  六、基督教、宗教改革與地理學
  七、瓦倫紐斯和宇宙誌面向的地理學
  八、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近代中期(公元17世紀至18世紀)
第四章  啟蒙運動與地理學(1675—1800)
  一、前言
  二、現代國家、科層體制與統計學的誕生
  三、科學地圖學的興起
  四、對自然的新觀念:旅行與自然科學
  五、地理學與野外實察經驗:盧梭與裴斯泰洛齊
  六、地理學的認同危機與認識論的回應:康德
  七、啟蒙運動、演化理論與人類的單一性或多樣性:孔多塞與盧梭及
  赫爾德的比較
  思考題
  參考文獻
  近代晚期(19世紀至今;現代:20世紀至今)
第五章  科學的地理學之興起(1780—1900):從締造者到演化論
  一、前言
  二、19世紀經濟與學術的關聯:傳統與現代觀念的地理學
  三、洪堡
  四、李特爾
  五、1860年以後:新經濟與政治的關聯
  六、1860年以後:新的知識性背景

  七、拉采爾
  八、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國家學派時期(1890—1950):德國與美國學派
  一、對環境決定論的批判與地理學的三個基本概念
  二、自然地理學的發展
  三、地理學的德國學派
  四、索爾與伯克利學派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國家學派時期(1870—1960):法國學派
  一、傳統與制度化:19世紀70年代的法國地理學
  二、維達爾前的法國地理學:雷克呂  
  三、維達爾·德·拉白蘭士
  四、法國傳統區域分析
  五、維達爾與維達爾學派(Vidalian)之地理學者的區域
  與區域組織
  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法國地理學
  七、結論:地理學的法國學派之成就與限制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新地理學:20世紀60—70年代
  一、前言
  二、新社會需求的興起
  三、新學術環境以及新邏輯實證論的影響
  四、新地理學、理論、模式與計量方法
  五、社會問題,社會關聯與激進地理學——馬克思主義
  觀點對英美地理學的影響
  六、生活空間、意義與人本主義的研究取向
  七、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九章  邁向後現代地理學(1960"一1990)
  一、前言
  二、對於環境的再度關心
  三、西方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危機
  四、區域研究興趣的再興
  五、新技術環境里的文化與區域組織
  六、柏林牆倒塌后的地理學
  七、邁向後現代的地理學?  
  八、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章  最近演化出來的多樣性: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
  法國地理學
  一、前言
  二、尋找更適合現代世界的地理學:馬克思主義之插曲
  (20世紀40年代末至20世紀50年代)
  三、區域規劃與應用地理學的爭執

  四、氣候地形學與系統性自然地理學的發展
  五、新地理學與區域研究的現代化
  六、社會地理學和政治地理學
  七、對實際境遇、歷史地理學和文化地理學興趣的恢復
  八、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地理知識形式與制度的關聯
  一、前言
  二、對「比較研究」(cornparative stLtdies)的興趣
  三、對「深厚描述」(thick descriptions)的興趣
  四、社會組織形式、地理知識(geographical lot·es)以及社會對
  地理知識(geographical knowledge)的需求
  五、學術地理學的社會變遷
  六、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規範性空間思想與地理學史
  一、前  言
  二、分析性與規範性的思維
  三、規範性思想的動力
  四、西方傳統的規範性思想與城市和區域規劃
  五、非西方傳統的規範性思想與地理學
  六、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全球化:對地理學的挑戰
  一、前言
  二、運輸與交通:新的網路結構
  三、經濟競爭
  四、全球化下的經濟
  五、人口集中、逆城市化及大都市區化
  六、鄉村的終結與城市生活方式的普世化
  七、新網路結構轉化下的社會生活
  八、全球化與文化角色的加重
  九、全球化與生態限制
  十、理念的發展與變遷:從現代性到后現代性
  十一、政治世界的平衡
  十二、地理學的另一次企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地理學的前景
  一、地理信息系統
  二、監測地球(Monitoring the Earth)
  三、人文地理的文化轉向(Cultural Turn)
  四、文化轉向及人文地理學的重建
  五、結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中外文索引

外中文索引
附錄一  譯者參考文獻
附錄二  圖表出處
Glossary專有名詞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