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西安學與中國古都學論集/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學術文庫

  • 作者:李令福|責編:張林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58200
  • 出版日期:2020/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20
人民幣:RMB 1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城市歷史地理與文化名城保護專題研究的論文集,內容以古都西安歷史地理為主,重點探討了秦都咸陽城市發展的時空特點、秦漢隋唐都城布局思想從天文到地理的演變、唐長安城南別業園林的構成要素與布局特點,以及與西安城市發展相關的地理基礎、衛星城、關中城鎮體系及古城牆功能等,還涉及沙漠古都統萬城、中原古都洛陽與鄭州以及中國古代都城變遷的基本規律。在中國古都學尤其是以古都西安為研究對象的西安學方面,具有學科理論、研究方法與學術觀點上的創新。關於古都西安的專題研究在西安市城市與文化建設上顯示出現實意義,比如在曲江、航天城、西成新區、大明官及昆明池等規劃設計中起到了歷史借鑒作用。

作者介紹
李令福|責編:張林
    李令福,男,1963年生,安徽省蕭縣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本科畢業,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畢業,現為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陝西省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西安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副會長、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學研究所所長等。主要研究中國古都學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西安學等,參與西安市城市建設,主持一系列實踐應用性的科學研究。出版專著10部,編著書籍6部,發表論文100余篇,獲得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課題1項。

目錄
第一章  山水俱陽到渭水貫都:秦都咸陽
  第一節  秦都咸陽興起的歷史地理背景
    一  秦都咸陽的自然地理環境
    二  秦人東進與定都咸陽
  第二節  秦都咸陽城的擴建過程與城郊範圍
    一  從山南水北到渭水貫都——秦都咸陽的擴建過程
    二  秦都成陽的非城郭性質
    三  秦都咸陽的城郊範圍
  第三節  秦都咸陽的廄苑與禁苑
    一  秦都成陽的廄苑
    二  秦都郊區的禁苑
  第四節  秦都咸陽的壁畫藝術
    一  壁畫的發現過程、位置與內容
    二  壁畫的歷史考古價值
    三  壁畫的藝術成就與特點
第二章  從天文到地理:秦漢隋唐都城布局思想
  第一節  秦都咸陽的法天思想
    一  從山南水北到渭水貫都
    二  「法天象地」的宮廟布局
  第二節  漢都長安的「斗城」理論
    一  西漢長安城的興修與「斗城說」的形成
    二「斗城說」在爭議中得到了發展
    三  「斗城說」的具體解釋:南為南斗形,北為北斗形
  第三節  隋大興城的六爻觀念
    一  隋唐都城建設極有可能利用了六爻地形
    二  六爻的卦象及在都城內的具體走向
    三  六爻地形對隋唐都城建設的影響
  第四節  唐長安城的龍脈影響
    一  龍首山是唐長安城的龍脈
    二  龍脈作用的實現:含元殿、大雁塔與南五台三點成線
    三  龍脈支線——狹義龍首原的建設
第三章  最早的人間天堂:唐長安城南別業園林
  第一節  城南別業園林的分佈與繁盛的原因
    一  分佈與數量
    二  城南園林繁盛的原因
  第二節  何將軍山林
    一  主人及山林概況
    二  何將軍山林的構成要素
    三  何將軍山林的布局及其毀壞
  第三節  杜佑莊園
    一  杜佑其入及莊園概況
    二  杜佑莊園中的構景要素
    三  杜佑莊園局部布局構思
  第四節中國最早的「人間天堂」——員庄
    一  員半千生平
    二「上有天堂,下有員庄」
  第五節  其他學者別業
    一  鄭潛曜庄
    二  于司徒庄(于賓客庄)
    三  牛僧孺別業

    四  裴度宅
    五  白序庄
    六  王詵庄
    七  岑參別業
    八  韋應物別業
    九  鄭谷庄
    十  韋庄宅
    十一  權德輿宅
    十二  韓愈庄
第四章  西安學其他專題
  第一節  西安古都的四大城址及其變遷的地理基礎
    一  周秦漢唐四大古都城址的變遷及現代遺存
    二  定都長安:關中的宏觀地理形勢
    三  城址變遷:西安小平原的特殊地理特徵
  第二節  周秦都邑遷徙的比較研究
    一  周人的發展與都邑遷徙
    二  秦人的發展與都邑遷徙
    三  周秦都邑遷徙的比較研究
  第三節  秦成都「與咸陽同制」考辨
    一  有關成都「與咸陽同制」的古代文獻
    二  現代各家觀點評述
    三  成都「與咸陽同制」之我見
  第四節  從渭北五陵的衛星城作用看秦漢新城建設
    一  渭北五陵的衛星城性質
    二  渭北五陵作用發揮的基礎
    三  秦漢新城與渭北五陵類似的衛星城作用
    四  從渭北五陵的衛星城作用看秦漢新城建設
  第五節  唐青龍寺建築的平面布局
    一  青龍寺的院
    二  院的內部布局
  第六節  華嚴宗的成立與祖庭華嚴寺
    一  華嚴宗的成立及其背景
    二  華嚴宗的發展與繁榮
    三  華嚴祖庭華嚴寺及其建築園林特點
  第七節  論宋代關中小城鎮的興起、結構與布局
    一  宋代關中小城鎮的快速興起與發展
    二  宋代關中小城鎮的類型及相互關係
    三  宋代關中小城鎮的分佈特徵及其影響因素
  第八節  抗戰時期西安城牆防空洞的修建與作用
    一  背景:日軍飛機瘋狂轟炸西安
    二  建設:自由開挖到政府組織
    三  作用:古城新功能也對牆體有損壞
    四  結語
第五章  赫連勃勃古都統萬城
  第一節  白城則村的前世、現實與未來
    一  前世:統萬城與夏州——匈奴大夏首都與唐宋重鎮
    二  近代:白城則——走西口依城而居,「文革」中始遷河北
    三  現實:小康村——世紀之交的巨變
    四  未來:新農村——文化生態建設的前沿基地
  第二節  陝蒙地區治理沙漠的四種成功模式

    一  恩格貝模式:中外合作綠化開發沙漠的典型
    二  牛玉琴模式:家庭承包綠化治沙的楷模
    三  石光銀模式:「公司+農戶產業化」治沙的代表
    四  大夥場模式:村集體治沙的榜樣
    五  餘論
  第三節  弘揚榆林傳統文化,創建五省交界中心城市
    一  榆林市是陝蒙晉寧甘五省區交界地區中心城市的最佳選擇
    二  積極開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擴大榆林文化影響力
    三  在榆林市建設上注重文化傳承和山水地理條件
第六章  中原古都洛陽與鄭州專題
  第一節  白居易履道里宅園的景觀建設及其布局特色
    一  造園履道里的環境基礎
    二  白氏宅園的建設過程
    三  白氏宅園的構景要素
    四  白氏宅園的景觀布局特色
  第二節  鄭州列入「中國八大古都」的原因、過程及啟示
    一  原因:鄭州商城的考古發現及其商早期首都性質的學術認定
    二  過程:鄭州市積極推動多個學會共同研究11年終獲成功
    三  啟示:客觀的考古發現是基礎,大家的學術論證為依據
  第三節  古都鄭州的特殊歷史地位及其現代發展戰略
    一  鄭州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二  鄭州成為中國古代政治中心區域的歷史地理原因
    三  「大鄭州」建設的文化戰略
第七章  中國古代都城變遷的規律及其啟示
  第一節  五大古都、陪都與遷都現象具有現實價值
    一  「中國八大古都」的學術認定
    二  「五大古都」最具全國政治中心的意義
    三  陪都制
    四  遷都現象
  第二節  「五大古都」變遷的過程、規律、原因與影響
    一  「五大古都」的變遷過程、城市規模與建都時間
    二  「五大古都」變遷的規律
    三  「五大古都」變遷的原因
    四  「五大古都」變遷的影響
  第三節  陪都與遷都現象
    一  基本成功的陪都制與多都制
    二  主動遷都需謹慎,特殊者達到了目的
    三  被迫遷都
  第四節  中國都城變遷的現代啟示
    一  對中國首都北京建設的啟示
    二  對陝西省及西安市文化建設的啟示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