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全書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聚焦嬰幼兒的學習方式,結合最新科學研究闡述了嬰幼兒驚人的學習能力以及受義大利瑞吉歐·艾米莉亞(Reggio Emilia)學前教育項目啟發的反思性教學取向;第二部分(第五章至第九章)關注嬰幼兒的學習內容,詳細介紹了嬰幼兒學習在情緒情感、社會性、動作、認知以及語言領域的核心經驗;第三部分(第十章至第十四章)探討前兩部分內容在集體照護實踐中的應用,涉及支持照護關係的政策、作為探索與學習環境的遊戲空間、引發樂趣和學習的照護常規、尊重式對話與指導以及分享嬰幼兒的學習故事。
本書兼具科學性和實用性。作者博採眾長,在書中融入了教育學、心理學、醫學、公共衛生學等學科權威專家、學者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並把經典理論基礎、實證研究成果、生活實例和案例剖析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同時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上「授人以漁」。本書不僅有助於家長和相關從業人員理解「教」與「學」對於0?3歲嬰幼兒意味著什麼以及看上去是什麼樣子的,還能在如何設計嬰幼兒照護機構、計劃課程、評估學習、與家長合作等方面啟迪職前人員和在職從業人員。
作者介紹
(美)瑪麗·簡·馬圭爾-方|責編:王慧超//張天怡|譯者:羅麗
目錄
第一部分 嬰幼兒如何學習
第一章 嬰幼兒是主動的意義建構者
嬰幼兒是天生的研究者
嬰幼兒的學習:一個動態系統
從研究到實踐:誰來照護嬰幼兒
第二章 關係塑造發育中的大腦
大腦發育的序列
經驗連接大腦
神經元及其工作原理
大腦可塑性:益處和風險
大腦的社會性
從研究到實踐:塑造強健的大腦
第三章 從嬰幼兒的視角理解知識
知識的三種類型
一日中的學習:廣義的課程
嬰幼兒通過文化視角進行學習
從研究到實踐:命名知識是學習的基礎
第四章 觀察是教與學的起點
觀察、記錄、解讀
課程計劃
學習評估
家長的參與
從研究到實踐:把課程視為環境
第二部分 嬰幼兒學習什麼
第五章 最初的感覺:情緒情感發展
依戀
嬰幼兒如何應對壓力
規劃嬰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
從研究到實踐:嬰幼兒的心理健康
第六章 對自我和他人的意識:社會性發展
天生就會尋找我們
牢記他人
退縮的嬰幼兒
關心與合作
氣質:擬合程度
觸點
從研究到實踐:工作里的反思
第七章 採取行動:動作發展
動作發展模式
移動:行動的自由
抓握:夠物與抓住
感知與動作上的挑戰
從研究到實踐:文化視角下的動作發展
第八章 思維:認知發展
建構知識——心理結構的調適
嬰幼兒的學習策略
嬰幼兒建構概念
從研究到實踐:把遊戲作為一種學習環境
第九章 交流:語言發展
嬰兒在語言中尋找模式
大腦對語言的組織
語言學習:共享社會經驗
言語的出現
反思性計劃:讓嬰幼兒使用語言
從研究到實踐:始於嬰幼兒時期的讀寫能力
第三部分 嬰幼兒照護實踐
第十章 支持照護關係的政策
關係:基於嬰幼兒、家長和教師的視角
主要照護
持續性照護
小規模照護
第十一章 遊戲空間:探索與學習的環境
遊戲材料的組織系統
遊戲空間的設計
0-18個月大嬰幼兒的遊戲空間
18-36個月大嬰幼兒的遊戲空間
安全的遊戲空間
整潔、舒適的遊戲空間
第十二章 照護常規:引發樂趣和學習的環境
舒適、寧靜的照護空間
照護
進餐
換尿布
午睡
第十三章 對話與指導
尊敬式指導
困難行為:兒童尋求安全
第十四章 分享嬰幼兒的學習故事
作為視覺敘事的記錄
作為宣傳工具的記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