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案例

  • 作者:編者:潘海燕//陳慶禮|責編:陸思洋//錢夢菊
  • 出版社:南京大學
  • ISBN:9787305227653
  • 出版日期:2019/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0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共54篇文稿,分為三篇。上篇是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進學校基礎研究。主要是研究者和實踐者對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進入學校、融入課堂、走進教師的理論性和策略性的探討。
    中篇是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進學校實施案例。
    下篇是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的應用擴展。
    本書是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進學校、進課堂的成功案例,除了少部分由高校學者從理論層面探討外,大部分為一線中小學教師對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在教育現場實際運用的反思,記錄了一個個教師在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的指導下經過激動、困惑、頓悟、反思、成長的經歷。

作者介紹
編者:潘海燕//陳慶禮|責編:陸思洋//錢夢菊

目錄
上篇  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進學校基礎研究
  教師的教學思維如何立足「自我經驗」自主生長式發展
  自主生長課堂的內涵、特徵及實施途徑
  教師自主生長學校管理者何為
  借力《報告冊》管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抓住三個關鍵促進教師自主生長式專業發展
  從情境學習理論的視域解讀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
  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視角下教師的核心素質
  用具身認知理論透視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
  以哲學的思維態度進行教育反思
  體驗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的魅力
  從自我經驗到教育智慧生長
  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靜悄悄地改變著學校的文化生態
中篇一  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實施案例
  思維更新: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實施第一步
  校長要在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中發揮引領作用
  校長在「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實施過程中的角色定位
  制度化: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成為常態
  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助力課堂改進策略
  在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中提升教師素質
  立足小專題研究實施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
  依托「自修一反思」模式構建校本研修制度
  以「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為抓手  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的行動框架
  在學習與反思中成長
  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的構建與運行
  建立基於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研修制度
  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引領薄弱學校整體改進
  自修一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引領下特色學校建設研究
  自主生長式校本研修制度建設探索
  讓自主生長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常態
中篇二  自主生長課堂課例研修模式實施案例
  以課題研究為載體,提高教師的科研素質
  提升自我經驗的敏感性:中小學教師科研成長第一步
  在反思案例中成長
  以自主生長理念為引領,為課題研究提供抓手
  自主生長課堂之課例研究
  引導教師深耕課堂促進教師自我建構
  嬗變課堂:邂逅自主生長的美麗
  讓科研課題服務於教育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
  在課堂教學反思中凝練教學智慧
  探究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最佳路徑
  讓教師在課堂上自主生長自己的教育思想
  個體自主生長和課堂自主生長階段研究
  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視角下的教師成長案例
  自主生長式「磨課」讓課堂變得更精彩
  積累事例經驗為教師自主生長式發展打好基礎
  讓課堂真正成為教師自主創新的陣地
  破師生為難心理助推師生自主生長
  自主生長研修:教師專業成長的新常態

  以研修共同體為依托促進教師自主生長
  立足自我經驗自主生長
  自主生長式「說課」助推教師專業成長
  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視角下新教師成長案例
下篇  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相關應用案例
  基於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的「臨床型」新教師培訓探究
  基於「自我經驗」的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探討
  基於「自我經驗」的護理教師專業發展思考
  附:參與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實驗研究的學校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