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新時代大學之道探尋

  • 作者:夏文斌|責編:范晨星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60784
  • 出版日期:2020/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1
人民幣:RMB 10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大學是人類文明傳承的聖殿。進入新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大學,如何辦好大學,這是全社會對大學的期待所在,也是本書立意所在。本書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以中外大學發展歷程和啟迪為參照,以當代中國大學發展實踐為立足點,深入探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規律、教育教學方式創新、人格培育與大學的價值使命、有特色與高水平的關係、大學治理現代化、學術共同體的特質、中華優秀文化與大學精神塑造等問題,以問題為導向,以回應社會和青年學生關切為視角,力求簡潔、深入地把握新時代大學的成長之源、發展之道,為構建充滿理想和活力的高水平大學提供參照和幫助。

作者介紹
夏文斌|責編:范晨星
    夏文斌,男,1962年10月生,安徽天長人,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首席主持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員,兼任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理事,石河子大學師範學院特聘教授。     主要著作有:《當代中國的發展哲學》《區域公平的當代建構》等,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研究》《中國高等教育》等刊物上發表論文80余篇。先後獲教育部、北京市和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目錄
前言  深刻把握一流大學建設的內涵和路徑
第一編  人才培養
  大學在當代最根本的價值
  人格培育與大學的價值使命
  人格:大學教育的根本
  愛:教育的本質
  用心從教:教育事業的最高標桿
  育種與育人
  人格與技能的裂變
  超常規人才如何發現和培養
  讓更多「知本家」橫空出世
  教育與追問
  通識教育是什麼
  知識與見識
  生命的教育
  以本為本論
  當代大學生的人生準則
  勞動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勞動教育與學生成人成才
第二編  科學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新發展
  一流與特色之辯證
  把握一流與特色的辯證關係
  「有特色」「高水平」辨析
  新時代「雙一流」的四重屬性
  從學術代表作制說開去
  學術研究的「頂天立地」(一)
  學術研究的「頂天立地」(二)
  學術研究的「頂天立地」(三)
  大學治理現代化(之一)
  大學治理現代化(之二)
  大學的開放之路(一)
  大學的開放之路(二)
  大學的開放之路(三)
  大學的特色
  大學的實力
  論教育自信
  構建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
第三編  社會服務
  深刻理解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治疆方略
  踐行社會責任服務邊疆發展
  「一帶一路」與中外教育的互學互鑒
  「一帶一路」與大學的願景行動
  「一帶一路」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論敬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談十
  生態文明與人的全面發展
  群眾史觀的當代闡釋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哲學解讀
  深刻把握開展專題教育的重大意義

  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充分把握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教育強國的三個維度
  邊疆地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研究
    ——以石河子大學為例
  區域特殊性視域下的愛國主義教育
    ——以新疆中學為例
  大數據與提升高校思政課質量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講出溫度(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講出溫度(二)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歷史格局
第四編  文化傳承與創新
  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路徑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要論述
  民族復興視角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
  提升文化軟實力的中國路徑
  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兵團人的精神守望
  兵團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思考
  兵團文化的特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精神
  中華傳統文化視角下的教育價值論
  打造協同創新的文化氣場
  主流價值文化傳播創新的當代意義
  在傳承創新中增強大學文化軟實力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形勢、問題及應對
  教師也要上學
  引導教師做「四有」好老師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