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微課程導論/教育科學新探索書系

  • 作者:余宏亮|總主編:郭戈//劉立德
  • 出版社:人民教育
  • ISBN:9787107334924
  • 出版日期:2019/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4
人民幣:RMB 4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選取微課程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基礎教育學段為視域疆界,集中展開微課程的理論慎思與教學實踐,力求使「理論觀照實踐」與「實踐檢證理論」相互融通、相得益彰。
    該著作採用多學科方法協同的研究範式,統整了課程原理、技術哲學、認知科學聚焦關注的問題域,開掘了課程與教學理論新的生長點。此外,該著作比較好地處理了理論與現實兩相脫節這個常見問題.既對相關論題做了較為深入的理論思考,也針對當下的教學變革實踐提出了不少指導性的應對策略。

作者介紹
余宏亮|總主編:郭戈//劉立德

目錄
第一章  微課程研究的緣起
  一、微課程勃興的時代背景
    (一)信息技術創新
    (二)傳播媒介迭代
    (三)人類知識轉型
  二、微課程研究的文獻述評
    (一)理論研究
    (二)技術製作
    (三)實踐應用
  三、微課程立論的問題框架
    (一)廓清問題疆界,展開微課程的理論慎思
    (二)消弭理實落差,破解微課程的實踐難題
第二章  微課程的意涵解析
  一、微課程之「微」探微
    (一)在呈現形態上,「微小」或「短小」表徵的背後蘊含著認知理據
    (二)在知識挖掘上,「精微」與「適切」表徵的背後存在著視點差異
    (三)在課程研製上,「草根」與「開放」表徵的背後潛存著技術悖論
  二、微課程之「課」透視
    (一)學科知識點:微課程之「課」的起點
    (二)學習者經驗:微課程之「課」的依據
    (三)經驗的改造:微課程之「課」的旨歸
  三、微課程之「程」審思
    (一)微課程的要素與實施應具「整全性」
    (二)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應當「體系化」
    (三)微課程與微課程之間應有「耦合性」
第三章  微課程的價值追問
  一、微課程作為教學方式變革的新支點
    (一)微課程教學的比較優勢
    (二)微課程引發的教學變革
  二、微課程作為學習方式變革的新路向
    (一)微課程視界中認知方式的改變
    (二)微課程視界中學習環境的建構
    (三)微課程視界中學習形式的開展
  三、微課程作為課程開發變革的新範式
    (一)從「標準規範」到「用戶體驗」:微課程開發目標的定位轉向
    (二)從「知識集成」到「資源盤活」:微課程開發內容的對象轉化
    (三)從「剛性消費」到「草根研習」:微課程開發主體的行動轉軌
第四章  微課程知識觀論敘
  一、「學科知識」與「信息技術」的際遇:微課程知識觀的萌生背景
    (一)人類與知識融生互動的脈搏變奏
    (二)技術與課程知識相融的演進軌跡
  二、「影像書寫」對「文本書寫」的揚棄:微課程知識觀的實踐表徵
    (一)知識形態的「網路化」
    (二)知識呈現的「可視化」
    (三)知識習得的「具身化」
  三、「網路文化」對「印刷文化」的超越:微課程知識觀的變革動因
    (一)網路時代下知識生產方式的迭代與更新
    (二)媒介融合視域下人與技術的相融與互構
第五章  微課程時空觀探尋
  一、時空架構之中的微課程意涵

    (一)時空觀念的脈搏變奏
    (二)微課程時空語義分析
  二、微課程時空屬性的初步透視
    (一)從線性到非線性
    (二)從封閉走向開放
    (三)從微觀趨向宏觀
  三、微課程時空屬性的教學意蘊
    (一)重構教學的認識論
    (二)探索時空非同步教學
    (三)推動教學文化嬗變
第六章  微課程系統化設計
  一、微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學習論
    (二)混合式學習理論
    (三)聯通主義學習觀
    (四)第二代認知科學
  二、微課程設計的屬性分析
    (一)課程屬性
    (二)技術屬性
  三、微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
    (一)主體性
    (二)精微性
    (三)趣味性
    (四)整體性
  四、微課程設計的要素分析
    (一)微課程的整體設計
    (二)微課程的內容設計
    (三)微課程的媒體設計
    (四)微課程的應用設計
第七章  微課程教學法建構
  一、微課程教學法的萌生背景:來自美國翻轉課堂實驗的啟示
  二、微課程教學法的本土醞釀:基於國內翻轉課堂實踐的探索
    (一)發軔于20世紀80年代江蘇木瀆高中「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的類翻轉實驗
    (二)起步于21世紀初幾乎與美國同步的重慶聚奎中學「四步五環」的真翻轉實驗
    (三)開始於2008年山西省新絳中學實施的「問題解決式學案課堂」的半翻轉實驗
  三、微課程教學法的實踐創生:翻轉課堂與微課程的功能耦合
    (一)源於中關翻轉課堂教學實驗比較分析的啟示
    (二)基於翻轉課堂的微課程教學法的突破性改進
    (三)成於翻轉課堂與微課程功能耦合的結構再造
  四、微課程教學法的實踐價值:借助技術翻轉傳統教學的省思
    (一)教與學時空的分化與重組
    (二)教與學關係的返璞與歸真
    (三)教與學情境的創設與整合
第八章  微課程評價的理路
  一、信息時代課程與學習的評價走向
    (一)傳統課程與學習評價的取向偏差
    (二)信息時代課程與學習評價的超越
    (三)技術之於課程與學習評價的功能
  二、促進學習的微課程評價體系建構
    (一)技術促進學習:微課程評價的應然定位

    (二)功能目標指向:微課程評價的三種樣態
    (三)聚焦知識內容:微課程評價的核心環節
    (四)研製評價方案:微課程評價的行動指南
  三、基於微課程的學習評價路徑探索
    (一)基於微課程的學習評價原則
    (二)微課程學習評價的理論基礎
    (三)微課程學習評價的實施路徑
第九章  走向卓越:微課程視界中的教師角色重塑
  一、微課程視界中教育場域的生態變革
    (一)教育知識觀的轉型
    (二)教育主體觀的位移
    (三)教育環境觀的更迭
  二、微課程視界中教師角色的變革向度
    (一)從知識傳遞者走向知識協同者
    (二)從課程執行者轉向課程研發者
    (三)從學習監管者邁向學習引領者
  三、微課程視界中教師走向卓越的路徑
    (一)確立共在對話型的師生關係
    (二)形塑多層複合型的知能結構
    (三)建構共生髮展型學習共同體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