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教育史(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孫培青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67589988
  • 出版日期:2019/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21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教育史這門課程講什麼?作為教育學類專業基礎課程,中國教育史重在講述中國歷史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將它們置於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條件下進行考察,揭示其內在聯繫,把握其發展脈絡。對教育制度的講述以人才培養為中心,闡述相關的方針政策、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管理措施及其經驗得失;其他如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人才選拔制度等內容,僅述及與學校教育相關涉的部分。對教育思想的講述重在介紹和分析代表性人物、學派與思潮,反映各個歷史時期教育思想的發展及其理論思維的得失。為了能夠講述清楚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的發展,需要旁及一些歷史和學術史內容,說明教育發展的背景。
    《中國教育史》(第四版)根據有關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新研究成果,特別是近年地下出土簡牘材料整理和研究成果,對教材的相關內容做了補充和更新。凸顯中華民族可供傳承的教育傳統,及中國傳統教育的發展與現代教育的變革。

作者介紹
編者:孫培青

目錄
第一章  原始時期的教育
  第一節  中國教育的起源
    一、中國大地最早的人類
    二、教育的起源
  第二節  氏族公社時期的教育
    一、生產勞動的教育
    二、生活習俗的教育
    三、原始宗教的教育
    四、原始藝術的教育
    五、體格和軍事訓練
  第三節  氏族公社末期學校的萌芽
    一、部落顯貴世襲引起教育的變化
    二、文字的產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
    三、學校萌芽的傳說
第二章  夏、商、西周與春秋時期的教育
  第一節  夏、商的教育
    一、夏代的教育
    二、商代的教育
  第二節  西周的教育
    一、西周的社會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
    三、六藝教育
  第三節  春秋時期教育的變革
    一、官學衰廢
    二、私學興起
    三、私學的歷史特點
  第四節  孔丘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動
    二、重視教育的功用
    三、「有教無類」的主張
    四、培養有德才的君子
    五、「六藝」的教學內容
    六、創新的教學方法
    七、自覺的德行修養
    八、樹立教師的典範
    九、長久的歷史影響
第三章  戰國時期的教育
  第一節  諸子百家私學的發展
    一、養士之風盛行
    二、百家爭鳴
    三、私學發展
  第二節  齊國的稷下學宮
    一、稷下學宮始末
    二、稷下學宮的性質和特點
    三、稷下學宮的歷史意義
  第三節  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思想
    一、墨翟生平和墨家學派
    二、論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三、論教育內容
    四、論教育方法

  第四節  孟軻的教育思想
    一、孟軻的生平和政治主張
    二、「性善論」——教育理論的基礎
    三、論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四、論理想人格
    五、論教學
  第五節  荀況的教育思想
    一、荀況生活的時代和生平活動
    二、「性惡論」與教育作用
    三、論教育目的
    四、論教育內容
    五、論學習過程與思想方法
    六、論教師的地位與作用
  第六節  道家的教育思想
    一、老莊及其道家學派
    二、論教育的作用
    三、論理想人格
    四、論學習與求知
  第七節  法家的教育思想與實踐
    一、從商鞅到韓非
    二、絕對的「性惡論」
    三、禁「二心私學」
    四、「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第八節  戰國後期的教育論著
    一、《大學》
    二、《中庸》
    三、《學記》
    四、《樂記》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教育
  第一節  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
    一、統一文字
    二、嚴禁私學
    三、吏師制度
  第二節  漢朝的文化教育政策
    一、各家並存,推重「黃老之學」的漢初文教政策
    二、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
  第三節  漢朝學校教育的發展和經學教育的特點
    一、學校教育的發展
    二、今古文經學之爭與漢朝經學教育的特點
  第四節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著述
    二、《對賢良策》和三大文教政策
    三、論人性和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四、論道德教育
    五、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第五節  王充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思想特徵
    二、論人性和教育的作用
    三、培養「文人」和「鴻儒」的教育目標
    四、「博通百家」的教育內容

    五、論學習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
第六章  隋唐時期的教育
第七章  宋遼金元時期的教育
第八章  明朝的教育
第九章  清初至鴉片戰爭前的教育
第十章  中國教育的近代轉折
第十一章  維新運動到清末新政時期的教育
第十二章  民國成立初期的教育
第十三章  新文化運動時期和20世紀20年代的教育
第十四章  國民政府時期的教育
第十五章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教育
主要參考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