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魯潔德育論著精要(精)/中國教育學家經典論要叢書/夢山書系

  • 作者:編者:魯潔//夏劍//侯彩穎
  • 出版社:福建教育
  • ISBN:9787533472627
  • 出版日期:2016/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14
人民幣:RMB 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者介紹
編者:魯潔//夏劍//侯彩穎

目錄
第一部分:德育本質論
  超越:德育之本質
  道德教育:在超越中提升
  物質主義:時代的頑症
  傳統教育發展模式的轉換
  中國:走超越西方之路
  孔子的道德教育觀
  我國古代教育家關於教育在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的論述
  關於「知」在道德品質形成中的作用
  關於「行」在道德品質形成中的作用
  關於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立志」
  關於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中的「內省」
  德育過程是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影響的過程
  德育過程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活動中接受影響的過程
  德育過程是受教育者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
  德育過程是學生內部道德環境形成的過程
  從德育影響到德育效果的內在運行機制
  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德育現代化
第二部分:德育功能論
  不同的德育社會功能觀
  不同的德育個體功能觀
  德育功能觀的轉變
  德育之政治功能
  德育之文化維繫功能
  德育之文化變異性功能
  德育之經濟功能
  德育在不同經濟生活領域中的功能
  市場經濟條件下德育的價值取向
  德育之認知發展功能
  德育之自然性功能
  德育之個體享用性功能
  個體享用性功能存在的根據
  享用性功能對於個體道德發展的教育價值
第三部分:教育人學的批判與建構
  「無人的教育」批判
  「無人的教育」之思想根源
  社會觀的轉型與教育中人的立場
  教育的基點:現實的人
  人性的兩重性與人的發展
  失掉了一半的人性失掉了一半的教育
  主觀世界改造作為一種實踐
  主觀世界改造作為教育實踐的根據
  教育:人之自我建構的實踐活動
  知識與知識人的問題
  塑造知識人的教育之反思
  教育之適應與超越
  病態適應的教育及其反思
  教育:使人成為超越性的存在
  社會歷史中的人之轉型
  哲學觀念中的人之轉型

  當代教育的主題:培養走進世界歷史中的人
第四部分:道德教育的時代境遇及其選擇
  關於道德危機
  道德危機與唯經濟主義
  道德危機與唯科學主義
  道德危機與極端個人主義
  道德危機與現代化價值斷裂
  當代教育的變異
  當代道德教育的邊緣化
  當代道德教育的外在化
  當代道德教育的知識化
  轉型期中國道德教育應加強自覺選擇
  應自覺選擇以培育獨立人格為核心的道德教育
  共在型獨立人格及其培育
  學校道德教育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與超越
  提高全球化中民族的文化自覺性
  引導全球化中的個體消費主義文化反思
  網路社會中的世界性普遍交往
  網路社會使個人成為世界歷史性存在
  網路社會中教育的世界化
  網路社會中人的主體性發展機遇與威脅
  網路社會中的符號異化及其消除
  網路教學的積極效應
  網路教學中學習行為的變革
  網路教學中教師行為的變革
  網路教學中教學理念的變革
  培養有理想的人
第五部分:人學視野下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追尋:從「成神」到「成人」
  人的本質規定與成人的要義
  生活論視域中的道德與成人之道
  對功利主義教育的詰問
  意義世界及其建構
  回歸本真的教育
  自我超越:人之生存本性
  自我超越是對生活意義的超越
  人之自我超越的人性基礎
  教育:引導人之自我超越
  凝練良心的道德教育
  人是關係性的存在
  人作為整體性的存在與整體主義的道德教育傳統
  人作為單子式的存在與道德教育的現代範式
  人作為共生性的存在與道德教育的當代轉型
  當下我國道德教育模式的反思
  關於「人對人的理解」
  人對人的理解是個體品德形成的基礎
  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當代道德教育走向
  教育的兩重任務與兩種尺度
  當代教育的外在化
  通識教育的時代意義

  怎樣理解人格陶冶
  陶冶完美人格應加強大學通識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第六部分:生活德育的理論與實踐
  生活:人之生命存在方式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在於引導生活的建構
  生活論德育中的道德學習
  關於「生活世界」
  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據
  生活視域中道德存在的整體性特徵
  生活視域中道德存在的實踐性特徵
  生活視域中道德存在的生成性特徵
  我國小學德育新課程中道德觀的變革
  我國小學德育新課程中課程觀的變革
  我國小學德育新課程中學習觀的變革
  我國小學德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回歸生活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的綜合化特質及其根據
  我國小學德育新課程中教科書的功能轉變
  我國小學德育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定位
  德育課堂:意義的世界
附錄一 後學弟子談魯潔教授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情懷(選編)
附錄二 魯潔學術著作目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