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圓柱與圓錐的認識表面積和體積教學研究/圖形與幾何系列/一課研究叢書

  • 作者:吳玉蘭//章劍//沈美蓮//張麟|主編:朱樂平
  • 出版社:教育科學
  • ISBN:9787504181336
  • 出版日期:2014/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4
人民幣:RMB 3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者介紹
吳玉蘭//章劍//沈美蓮//張麟|主編:朱樂平

目錄
1 上位數學知識研究
  1.1 上位數學知識解讀
    1.1.1 圓柱與圓錐的定義
      圓柱與圓錐是如何定義的?
      可以怎樣解讀定義?
      屬於哪種定義方式?
      如何以更高維度探索定義?
    1.1.2 圓柱與圓錐的性質
      圓柱的性質有哪些?
      圓錐的性質有哪些?
      圓柱、圓錐與點、線有怎樣的位置關係?
    1.1.3 圓柱與圓錐的面積與體積
      圓柱與圓錐的面積如何計算?
      圓柱與圓錐的體積如何計算?
      長方體、圓柱和圓錐體積有怎樣的關聯?
  1.2 上位數學知識對教學的啟發
    1.2.1 操作中理解本質屬性
    1.2.2 比較中了解圓柱的平移與滾動
    1.2.3 圓柱與圓錐認識的誤區
2 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研究
  2.1 回顧歷史要求
    2.1.1 圓柱和圓錐教學的開始年限
    2.1.2   1978—2000年教學大綱中有哪些具體的教學要求?
      1978—2000年教學大綱中對圓柱與圓錐的教學要求分別是怎樣的?
      在發展過程中,教學要求有怎樣的變化?
  2.2 了解課程標準導向
    2.2.1   2001年起課程標準的學習要求是怎樣的?
    2.2.2 與2011年課改前的課程標準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在過程性目標上有怎樣的變化?
      在問題解決上有怎樣的要求?
  2.3 球的認識教學要求
  2.4 學習歷年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后的啟示
    2.4.1 學習要求的變化給我們的啟示
    2.4.2 學習目標的變化給我們的啟示
      制定教學目標時需注意哪些方面?
      培養空間觀念的落腳點在哪裡?
3 圓柱與圓錐認識的教學研究
  3.1 教材比較研究
    3.1.1 我國2001年後教材的編寫特點
      教材編寫是如何安排課時的?
      教材是如何命名教學內容的?
      各部分編排有何異同?
    3.1.2 各版本教材比較給我們的啟示
      為什麼要重視實物與抽象圖形之間的聯繫?
      如何用運動的觀點認識圖形特徵?
  3.2 學情研究
    3.2.1 學生學習起點分析
      測試的問題有哪些?
      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3.3 教學設計研究

    3.3.1 教學設計綜述
      教學目標可以如何闡述?
      已有的教學設計如何安排各個教學環節?
    3.3.2 同課異構研究
      如何在APOS理論指導下,進行圓柱的認識教學?
      如何從小組合作的角度設計教學?
4 圓柱表面積的教學研究
  4.1 教材比較研究
    4.1.1   2001年前的教材比較
      20世紀70年代四套教材是怎樣編排的?
      20世紀90年代三套教材是怎樣編排的?
      2001年前教材的比較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4.1.2   2011年後的四套教材比較
      選取了哪些教材進行比較?
      各套教材編排有何異同?
      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4.2 學情研究
    4.2.1 調查研究,分析學情
      學習起點是怎樣的?
      學生學習后的掌握情況如何?
    4.2.2 學情調查給我們的啟示
      如何利用類比教學法幫助學生推導公式?
      如何利用類比教學法幫助學生歸納知識點?
  4.3 教學設計研究
    4.3.1 教學設計綜述
      教學目標可以如何闡述?
      已有的教學設計如何安排各個教學環節?
    4.3.2 同課異構研究
      如何從「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角度進行設計?
      如何從自學的角度進行設計?
      如何從「基於差異,能力分層」角度進行設計?
    4.3.3 還需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5 圓柱體積的教學研究
  5.1 教材比較研究
    5.1.1 教材編寫情況分析
      引入情境有什麼不同?
      探究部分編寫有什麼不同?
      練習是如何安排的?有哪些類型?
    5.1.2 各版本教材比較給我們的啟示
      如何突出知識的系統性與聯繫性?
      如何突出活動經驗的積累?
      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5.2 學情研究
    5.2.1 學生學習起點分析
      測試的問題是怎樣的?
      測試結果如何?
    5.2.2 學生學習后的掌握情況分析
      哪些知識學生掌握得較好?
      學生的主要錯誤是什麼?
      存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5.2.3 學情研究給我們的啟示
      如何把握好學生原有的認知起點?
      如何把握探究公式與公式結果之間的關係?
      公式應用該如何展開?
  5.3 教學設計研究
    5.3.1 教學目標綜述
      教學目標一致嗎?
    5.3.2 教學過程綜述
      如何教學引入環節?
      如何展開探究環節?
    5.3.3 同課異構研究
      如何從自學的角度進行設計?
      如何從現代信息技術的角度進行設計?
      如何從學生自主探究的角度進行設計?
6 圓錐體積的教學研究
  6.1 教材比較研究
    6.1.1   2001年前教材比較研究
      20世紀70年代四套教材如何編排?
      20世紀90年代兩套教材如何編排?
      2001年前教材的比較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6.1.2 實驗稿課程標準下四套教材的比較研究
      四套教材的整體編排有何異同?
      四套教材的各部分編排有何異同?
      新課改后的教材比較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6.2 學情研究
    6.2.1 學生學習起點分析
      測試的問題是怎樣的?
      測試結果如何?
    6.2.2 學生學習后的掌握情況分析
      哪些知識學生掌握得較好?
      學生的主要錯誤是什麼?
      存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6.2.3 學情研究給我們的啟示
      如何利用好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是計算公式重要還是推導過程重要?
      得出公式后該如何進行應用?
  6.3 教學設計研究
    6.3.1 教學設計綜述
      教學目標如何闡述?
      已有的教學設計是如何安排各個環節的?
    6.3.2 同課異構研究 /
      如何從合情推理的角度設計教學?
      如何從變換幾何的角度設計教學?
      如何從合作交流的角度設計教學?
    6.3.3 需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嗎?
      是容積還是體積?
      複雜問題怎樣深入淺出?
參考文獻
附錄

  1 根據實驗稿課標編寫的圓柱與圓錐認識的教材圖片
  2 根據實驗稿課標編寫的圓柱表面積的教材圖片
  3 根據實驗稿課標編寫的圓柱體積的教材圖片
  4 根據實驗稿課標編寫的圓錐體積的教材圖片
  5 圓柱與圓錐認識的前測試卷
  6 圓柱表面積的前測與后測試卷
  7 圓柱體積的前測與后測試卷
  8 圓錐體積的前測與后測試卷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